建筑设计课程的生态观念体现

点赞:20692 浏览:938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生态建筑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生态性体现在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师的生态观念培养非常重要,在学习阶段就应该加以重视,使生态观念得以渗透于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论文从建筑设计课程的现实状况出发,论述生态观念在课程设计中所涉及的方面,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植入生态观念,并学会从建筑设计及建筑技术的不同层面了解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关 键 词]生态建筑生态观念教学模式建筑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0-0054-02

城市和建筑物本身是资源和能源的集中反映,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区域和全球环境影响举足轻重,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如今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若是从基础教育开始把生态观念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在设计类课程中体现出生态观念带来的创新思维,在以后的设计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会让自己在其中受益一生.

一、生态观念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0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最深刻的觉醒之一就是生态觉醒.它使“生态”由生态学家、生物学家从事科研的专业范畴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成为学科发展和研究的新切入点和学科交叉点.因此,以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问题和解决建筑问题,需要将问题的各个要素纳入一个整体系统内,并以相互联系的方式来对待,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单一地消灭或改变其要素,而是多种要素相结合达到一种系统内的平衡.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建筑设计也应当把设计放到整个生态系统当中.

建筑设计课程的生态观念体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由于生态观念与人类健康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他学科领域影响巨大,包括向建筑学科的渗透,使当代建筑发生了深刻地变革,生态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生态建筑教育是促进生态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如何在大学开展生态建筑教育,如何将建筑生态思想更好地融入到建筑设计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强化建筑设计课程的生态观念

建筑设计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更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效果.从生态与建筑这个系统来看,生态建筑的生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场地与环境的利用、功能与空间的设计、材料与建构的选择,因此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计划中重点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实践锻炼.

(一)场地与环境的利用

在建筑创作中,如何处理绿化和场地,如何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从系统学角度理解,建筑物的外部空间是构成环境的主体,也是人们活动和感受环境的主体,是否尊重自然,保护场地生态特性,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本身.故在学生进行建筑设计练习时,应该让学生明白除了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之外,更应该注重生态保育,在设计建筑的体重、形式、布局等均应与之协调.

(二)功能与空间的设计

在建筑功能与空间的设计练习中进行生态观念普及,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发展对建筑使用有了更高层次要求,这必然影响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功能与空间限制的回应.在进行设计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生态建筑功能与空间和一般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区别,掌握生态建筑空间不仅要考虑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几何形态构成,以及空间的组织秩序关系,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建筑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舒适程度、建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此,一个具有生态观念的建筑功能与空间设计是一个循环系统,具有开放性,以获得动态平衡,这不仅意味着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学会建筑功能空间与自然环境系统的沟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处理创作过程中体现生态观念.

(三)材料与建构的选择

根据建筑的组成要素,我们分析生态建筑的设计路线:材料+技术+建构+智能控制.材料是构成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空间赖以存在的物质体系,生态建筑材料又称绿色建材,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它注重功能多样性、全寿命周期经济性以及可循环再生利用性等方面.材料作为建造基础,建构在组合材料的同时决定了建筑的存在方式.以生态观念为设计原则,在设计练习中,寻求新的生态材料和相应的建造技术成为一种培养学生生态观念的手段.

三、教学模式优化

授课方式与课件内容组织

在课程安排中对不同建筑类型都需要进行理论讲解和课程设计,但是都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的思考,遵循生态设计原则来深化建筑设计理念.课程展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需要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生态建筑的内涵和设计方法,学习生态建筑设计现场调研的基本方法,确定设计选题,对环境进行分析,对地域生态特征进行梳理,提出设计理念和生态观念,进行初步方案构思.

2.第二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以及场地环境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深化案例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对生态特色进行深入探讨,突出针对生态建筑设计目标的基本策略和设计方案.

3.第三个阶段:完成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过程、生态设计思路、设计方法、目标、生态特色研究,以及不同层面的分析.

设计能力的培养

1.多种沟通方式对生态观念培养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防止出现专业内单一的沟通模式,设计质量的优劣也不能仅在本专业参与的思维过程中评判.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从多种基础课程中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思考方法和锻炼机会(表1).

2.从生态调研到生态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具有针对性地总结分析,确定调研的内容和安排.在课程设计前期对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调研的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生态建筑理论对场地进行感知体验,了解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获得第一手的统计分析数据,得出合理可行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

设计训练框架

场地与环境的利用、功能与空间的设计、材料与建构的选择是反映建筑生态性的三个方面,亦是课程设计训练的重点,在教学安排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序列训练,通过“整体考虑,分段练习”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安排(表2).

四、结语

生态建筑的生成需要生态观念体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现在的学生――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其生态观念的根植,需要教师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生态观念渗透于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整体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本文所涉及的仅仅是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领域的冰山一角,希望通过不断地研究,在今后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本课程的生态观念.

[参考文献]

[1]肖轶,任乃鑫,张娜娜.生态观念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18):8-10.

[2]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内涵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6).

[3]屈万英.生态思想融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9-52.

[4]李洁.生态批评在中国:17年发展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2005,(6).

[5]韩靖,梁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世界建筑,2003,(8):8-10.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