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结课

点赞:22258 浏览:1047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结课是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任务在于让学生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已形成的兴趣、记忆、技能和思想感情倾向,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并产生新的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动机.拟从五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的方法,阐明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关 键 词:语文教学;课堂;结课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需要一个扣人心弦的导入,还需要一个令人回味的结课.好的导入,如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先声夺人.而好的结课,则如一曲虽终,却余音绕梁.教学结课是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任务在于让学生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已形成的兴趣、记忆、技能和思想感情倾向,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并产生新的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动机.

异彩纷呈的结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独具匠心在结课,不仅是认识过程的归结,同时也是心的认识过程的起点,不仅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肯定,同时又能激发个人格力量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结课方式.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几种结课的方法.

一、画龙点睛,穿越时空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为文须点睛,教文亦同理.教学结课就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结尾处,教师稍加点化,则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

如,我在教《生命生命》是这样结课的:我先出示作者杏林子的画像,再配上贝多芬的乐曲《生命》,用低沉而又充满情感的声调诉说:这就是作者杏林子,她为了写作,在腿上架着一块木版,用发抖的两个手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着千百万斤一样,同时还忍受着身上巨大的痛苦.就这样,她写出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成为著名的作家,人们称她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不仅这样,她还热心帮助其他残疾人,用自己的精神照亮了其他人的道路!一直勇敢地活到59岁,虽然她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下一代的人.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由于启发得当,渲染充分,学生在朗读时完全进入情境,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杏林子对生命的热爱深深烙在脑海中,这对学生在今后人生中如何看待生命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结课的点睛之笔,再次突现了课文的精髓,收到了穿越时空的艺术效果.

二、开阔视野,温故知新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结课,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教师结课时,插入相关知识,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运用方法.

我在教《过故人庄》时,在学生理解全诗之后,插入有关“还来就菊花”中“就”字由来的小故事,然后问:“你们比比看,这‘就’字妙在何处,谁说得好谁就是小王维.”讨论之后,学生意犹未尽,我又趁热打铁,说:“现在再给大家一次显身手的机会,在下面的诗句中,看谁用词用得好.”出示题目: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红杏枝头春意().旺浓闹

春风又()江南岸.到过满绿

这样的教学结课,与课文教学浑然一体,不但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

三、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一节完美的课要注意起承转合,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教学结课也应在内容和情绪上照应开头,使整个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一体.

如,《蝙蝠和雷达》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像后,介绍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现代化的遥测装置,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来把它弄清楚.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兴趣和.在结课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蝙蝠和雷达是什么关系?”在学生交流之后出示这样一道填空题: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使()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课外知识解答问题.

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从悬念的抛出到诠释,这样设计教师有意识与导入相照应,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在文本知识上进行了知识的迁移,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习过程在头脑中的印象,产生回味无穷的效果.

四、激疑思考,标上问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探索,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因此在课堂教学结课时,教师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中探求知识,激起学生继续探究新知识的.

《凡卡》一文的最后,并未写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留给读者的只是一个省略号.教师可以这样结课:“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检测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接他回乡下去吗?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请同学们下课后讨论.这三个问题将好长时间萦绕在学生脑际,使他们深深关心凡卡的命运.课虽尽,而意无穷.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好的结课必须巧妙地避免“真个完了”.而且这样的结尾,让学生动脑、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五、意犹未尽,点上省略号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例子,起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将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领域的.比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课尾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少年的闰土是那样的天真可爱、见多识广,作者和闰土惜别后,很长时间没有再见面.长大成人后的闰土还会是这样的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到阅览室里去找他吧!”这样的结课唤起了学生求知欲,充分体现了教学结课的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教学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归纳总结式、联系实际式等.结课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结,灵活地选择,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基于此,语文的结课要求教者做到水到渠成、自然贴切,前后呼应、中心突出,言简意赅、令人回味,善于延伸、学以致用,从而使结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诚如此,这样的结课就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兼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