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点赞:7198 浏览:30925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王木犊传

贾平凹

八十年代,西安出了两个滑稽人物:一个是石国庆,一个是王木犊.石国庆,祖籍于湖北,出生在四川,十一岁入陕,正值关中年馑,发育缺乏健美:面长,嘴阔,皱纹纵横其上,人见其形象皆乐.平日不善言笑,但出语则逗,正话反说,反话正说,颠三倒四,幽默而不油滑,世称“冷脸蔫怪”,他四十岁演独角戏,名噪古城,后却销声隐迹,穿一件长过膝头的涤纶哔叽上衣,衣不附体,于街头巷尾寻找王木犊.

文学类文本阅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事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王木犊无父无母,说一口地道关中话,多去声,咬透铁锹似的.两人先前并不相识.相传这年春天,石国庆害了一场病,突然口吃起来,往城中寻王木犊不见,在十字街口问路,对一人结结巴巴提说了半天,此人则不言不语,他愤怒离去.去后,旁人不满那人,斥责为什么对问路人一言不发,那人才开口,原来也是个口吃者,说:我患了病,说话结巴,我若回答他,他必以为我是故意学他,故不言最好.旁人觉得有理有趣,问其姓名,回答竟是王木犊也.石国庆事后得知与王木犊交臂而过,又惊又喜,又十分后悔,再寻找却未见,倒不时听到关于王木犊的事情.说是王木犊曾任一个小单位的负责人,但官不大,僚不小.一天妻子不在家,小儿子要撒尿,对他说了,他竟要求儿子写一份关于撒尿的申请报告,供他研究研究.小儿惊疑.他说:你要撒尿,不给我说我是不管的,既然给我说了,我就要对你负责,要么发生什么事故,你妈回来责怪,我如何是好?儿子问报告怎么写.他说:“那不是常用的格式吗?兹有大王木犊之子小王木犊,因喝水过多,渠道畅通,新陈代谢加速,但年纪幼小,尿库容量有限,又缺乏控制能力,需五分钟排泄一次,特申请报告,望家长批准为荷.”小儿却说:“我已经尿了.”王木犊忙问尿在哪儿?小儿说已经尿在裤子上了!结果其妻回来,王木犊非但没有推卸掉责任,反被其妻臭骂了一通.他羞愧万分,遂在单位改革中,主动退出领导岗位,闲在家中.他后去演戏,却因容貌丑陋,不能任主角,在一出戏中充当国民党士兵.原导演安排出场后,他站在台子左边,另一伪兵站在台子右边,红军战士持相打,先右后左,响人倒,但持者向右一打,他却先倒下了,引起观众哄堂大笑,因此剧团便把他辞退了.后来他到街道居委会任计划生育宣传干部,却不让其妻吃避孕药,偷偷将药品丢在后院的水井里.没想以井水喂狗,狗再不生崽子;以井水饮鸡,鸡不再生蛋;以井水浇灌花木、麦子,花木不再开花,麦子不再生穗,又被罢免了.当看见社会上好多人经商,发了大财,他也就领了个体营业证,自制一种“月亮牌”生发油出卖.但为了赚钱,胡乱配料,生产出来又到处做广告,搞宣传.其妻便第一个使用,没想发没新生,反将一头黑发脱个精光.夫妻反了目,市管会来人罚款,法院又传讯,他后悔莫及,在家痛哭三天.消息传出来,众人哗然.

石国庆觉得此人普通而又绝妙,说:王木犊正是我要找的人啊!他自卑和自尊结合,倔犟和脆弱相融,既聪明又糊涂,既善良又自私,既能忍让又爱嫉妒,是个可笑可悲又可爱的角色.此人若能与我搭班演独角戏,是最好不过的了.他又迫切地寻访,终于找到王木犊.王木犊正痛不欲生,要寻短见:用头猛碰棉花包,但未碰死;用丝线狠勒其腿,但未勒死;听人说“白砂糖真把人甜死了”,便一气吃下十二斤白糖,也未甜死;还要再去死,石国庆拦住了,邀他去演独角戏,两人一见如知己,从此搭班在古城演出.

王木犊演的独角戏,讲述的都是他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令人捧腹大笑,笑过之后,越嚼越有味,还要再笑.因而王木犊的名字就家喻户晓,甚至成了一个代名词.据说,某某单位整顿会上,群众给领导提意见,开口就是:我给咱王木犊主任进一言.有一个体摊贩使奸取巧,顾客就当众指着鼻子说,你这个王木犊!更有甚者,市北十字路口,交警一天之内竟罚款了十二个违犯交通规则的王木犊.

王木犊名气大起来,满城人揶揄他,讥笑他,又不讨厌他,憎恶他.有人说他像阿Q,有人又说他像堂吉诃德,但他谁也不是,他就是他.那个个体摊贩受了顾客责斥,从此也真效仿起王木犊,知错改错,竟将自己“闻香下马”的牛羊肉泡馍店招牌摘下,换上了“王木犊”字样,而一家报纸也准备以“王木犊”为名开辟一个专栏.

有个外地漫画家来到西安,在街头,在饭店,在公共电车上,不时听到有人互相斥责“你真是个王木犊”之语,甚觉奇怪,一经打问,颇感兴趣,顿时产生以王木犊的事迹作一系列漫画的想法,就四处查访王木犊其人.但半月过去,没有收获.有人向画家提供线索:石国庆是王木犊的至朋好友,他定知王木犊的出身籍贯,居家住址.这位漫画家好不容易找着石国庆,一相问,才得知王木犊这个“公民”,这个典型角色,却无真人,是石国庆的独角戏里的人物也.

(选自贾平凹《朋友》,重庆出版社)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整体的写作风格是幽默风趣,在对王木犊这个典型人物的解读过程中,让读者无形中读出了自己的影子.

B.王木犊这个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源于作者对当代社会各色人等的细致观察和巧妙刻画.这个人物也为国人再添一面反省自己的镜子.

C.本文善用侧面描写、衬托、夸张和变形手法,把一个本来并不存在的“典型角色”塑造得真实具体,栩栩如生.不愧为大家手笔.

D.王木犊这个人物既像阿Q,又像堂吉诃德,但他只是王木犊,与阿Q和堂吉诃德毫无关系,只不过是有人误解了他.

E.石国庆认为王木犊普通而又绝妙,是一个演戏的好搭档,就找到王木犊,二人一见如故,又有共同的爱好,从此,二人在西安演起了独角戏.

2.文章一开篇即强调“西安出了两个滑稽人物:一个是石国庆,一个是王木犊”.但文中对石国庆的叙述极其简略,这说明了什么?

3.生活中的“王木犊”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王木犊”现象的?请作简要说明.

4.有读者认为,本文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即使删去也不影响文意.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钢构的故乡

刘醒龙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离故乡的人,正如最白的那朵云与天空离散了.

因此,漂泊是我的生活中,最纠结的神经,最生涩的血液,最无解的思绪,最沉静的呼唤.说到底,就是任凭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空有万分想念,千般记惦,百倍牵肠挂肚,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不记得母乳的模样.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书上说,团风是1949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狙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的必争之地.书上更说,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却断断不会不知乌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乌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乌林一直成为乌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乌林的去处,就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孟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8年土布和洋布的男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虽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母亲搂着她的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抢劫的阴森祠堂,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1948年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1967年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斗争,只身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

还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当父亲和母亲,一回回地要求,替他们在故乡找块安度往生的地!我亦能够伤情地理解,故乡是使有限人生重新诞生为永生的最可靠的地方.

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

哪怕只在匆匆路过中,远远地看上一眼!

哪怕只是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地深呼吸一下!

这座从黄冈改名为团风的故乡,作为县域,她年轻得只有十五岁,骨子里却改不了其沧桑.与一千五百年的黄冈县相比,这十五年的沧桑成份之重,同样令人难以置信.最早站在开满荆棘之花的故乡面前,对面的乡亲友好亲热,日常谈吐却显木讷.不待桑田变幻,才几年时间,那位走在长满芭茅草的小路上的远亲,就已经能够满口新艳、恣意汪洋地谈论这种抑或那种项目.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故乡的魅力无不如影相随.

(选自《长春日报》)

5.下列各句是对本文的理解和说明,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对祖父辈往事的回忆,含蓄地表明故乡在“我”心目中坚不可摧的地位,表达了一个漂泊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怀想.

B.文章第一段中把从哺乳期就远离故乡的漂泊者比作“最白的云”,意思是说,这种漂泊者因离开故乡太早,对故乡毫无所知,与故乡毫无关联,如“最白的云”一样纯洁,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

C.文中说“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意思是说,“我”在奶奶坟前的一跪,就算是找到自己的“根”,从此不再漂泊无依,成为一个有“家”有“故乡”的人.

D.“日常谈吐却显木讷”与“满口新艳、恣意汪洋地谈论”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既表现了故乡人往昔的质朴,也反衬了当今的故乡人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污染,变得不再质朴了.

E.文中的“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句道出了千千万万个漂泊者的心声,语言虽朴素,其内涵却很丰富.

6.阅读全文,结合有关内容,请你理解文章题目“钢构的故乡”的含义.

7.文章主要写祖、父辈在故乡的往事和故乡给我的印象,但作者为什么又提到“书上说”和苏轼的典故呢?

8.请理解文章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至少写出两点.

抱草筐的孩子

刘心武

我曾到运河边农村一友人家小住,其间目睹了一群割山草的孩子们之间的小纠纷.那群孩子里,有个孩子割草割得最多,其余的孩子免不了边割边玩,独他只顾割草.往回返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就不乐意了,因为进村的时候,少不了有大人看见他们一行,表扬那孩子勤奋事小,家长知道了责备自己事大,其中个头最高的那个孩子就命令那草筐装得最满的孩子:“我们背回去,你抱回去!”其余的孩子全都哄然赞同,那孩子就果然抱起草筐,跟那些背着草筐的孩子一起回村.那段路相当远,抱草筐的孩子用力抱着那满筐的草,身子后倾,汗珠子掉地上碎八瓣,脸憋得通红,其余的孩子一会儿赶到他前头说风凉话,一会儿故意落后背着草筐乱吼乱唱.我那天正好在草坡上画完水彩写生,收拾好画夹等物品,随着观察了一路,进村时,那抱草筐的孩子引出村口大人们的称赞,他将草筐放到地下时,我见他一路上牙齿已经快把嘴唇咬破.其余的孩子则一哄而散,各自将不满或仅半筐的草背回家里.我当晚就跟留住的朋友说,我要写篇散文《抱草筐的孩子》,赞颂那孩子的韧性与耐力,而且预言,这孩子今后必定比其余那些孩子出息大,“嚼得菜根,百事可成”,也无妨说成“抱得草筐,百事可成”了.

这篇散文那时未能写成,今天却在电脑上用键盘敲起来.我三十年来写的小说多是都市生活,这个素材一直没有利用.其实三十年的岁月风云,早把我这一记忆消磨得几乎星渣全无.要不是前几天坐出租车,“的哥”主动唤出我的名字,跟我攀谈,也不会终于写出这么个题目的文章.

“的哥”当然是从电视讲座节目里跟我先“重逢”的.他提起当年我在运河边画水彩画的情景,那时他们几个割草的孩子还凑到我身边围观,挡住了光线,我让他们散开别来打扰.他说那时他就听学校里的老师提到我的名字,一直记住没有忘,以后在晚报上见到署这个名字的文章,就觉得是“熟人”,愿意“兮兮”(北京土话,看看之意).他讲起那天一群孩子里只有一个是抱着草筐回村的.我就端详他,难道他就是那抱草筐的孩子?当年十来岁,如今四十郎当岁,不惑之年了啊!他看出我的眼神,笑了:“我不是抱筐的,我是背筐的,是我挑头逼他抱回去的!”我不由叹道:“你就是那个个头最高的坏小子啊!”他嘿嘿地笑:“正是洒家.”我不免问起那抱草筐的孩子,一定大有出息了吧?他叹口气说:“您绝对想不到,我们那一群里,独他混得最糟,前两年陷入陷阱,让人勾引到外地差点回不来家,这阵子又成瘾等您想象得到吗?您说,他原来品质比我们都好,怎么长大成人以后,倒混不出个样儿呢?我们这些‘坏小子’,虽说没有的、发大财的,总还都有了份比较稳定的营生,过上了比他健康、安全的生活等您学问大,您给解释解释,可别拿‘人都是会变的’那样的淡话来忽悠我啊!”

他把我送到目的地,我也答不出来,只是发愣.他留下手机,希望我以后还坐他的车.

现在回想,就有三十年前不曾有过的思绪,当年那孩子面临那样的局面,他完全可以抗拒,就算其余孩子对他群殴,他奋力反抗,也无非弄个鼻青脸肿,且不说我可能会及时介入,回村后更会有明理的大人出来主持公道.再说他也可以坚持要求大家一起抱筐回家.他是太容易被人控制了.人在群体中难免要受控,但这控制的“游戏规则”应该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来制定,而且应该“世法平等”,各人自觉遵守契约,不能强势者例外.这样想来,他成年后为的邪魔控制,又在经济困窘中被赌局控制希图一夜暴富,也就并不奇怪了.亏得当年我没有写出那立意为表扬他忍耐力的文章来.

我祈盼他的生活尽快归于正轨.我也为三十年过去,我能有对那小小一幕人生场景有新的思考而欣慰.人性深奥,文学应是对人性孜孜不倦的探究.就人性深处的弱点而言,自己有时候是不是也成为了一个“抱草筐的孩子”呢?

(摘自《方向》)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对“抱草筐的孩子”当年被欺、三十年后陷入陷阱又成性的叙述,说明了“人善被人欺”的道理.

B.“抱得草筐,百事可成”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有坚强的韧性和耐力,经受得住外界的任何打击,就一定能成功,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C.“抱草筐的孩子”当年之所以不反抗,是因为他甘受“游戏规则”的控制,可惜的是,他自己并没有参与制定这控制的“游戏规则”,正由于此,导致他三十年后“混得最糟”.

D.“人在群体中难免要受控”是人性深处的弱点,作者三十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E.作者当年的预言被现实击破,但作者仍感到欣慰,这是因为作者从“抱草筐的孩子”身上发现了人性的弱点,即人甘于受控于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游戏规则”而不反抗.

10.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11.“抱草筐的孩子”在文中仅仅指那个孩子吗?为什么?

12.当年的“坏小子”三十年后过着“健康、安全”的生活,而当年的“好孩子”三十年后,却“混得最糟”,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谈谈你的观点.

蔷薇的合唱

钱红莉

真的是春天了.所有的树叶,绿得几乎要跳起来,气势汹汹的样子,像刚跟人吵了一架,又因对手的遁身渺然而暂时找不到可凭宣泄的对象.连风都做小伏低起来,徐徐地,徐徐地,绕道而走,生怕被叶子一把抓住,来回翻滚着摔跟头,够难堪的不是?黄昏来临,它们相互不再生气,尽量把身体偏一些,折一点,好让月光更为舒展地躺在地上――这就是所谓的善解人意.被温情的潮水,被月光,引着,一波,一波,荡过去,又荡过来等每一个春夜,都是这么过来的.

空气里有一种莫名的气息盘旋等春天的气息里,接近一种宏大叙事的可能,这种叙事,可能还带有一些个人的见解,简洁、明净里不禁有一点小小的不老实,这种不老实,既热情奔放,又不失妇人之韵.那么,所有犯下的错误,因为月光的介入,都可以被赦免和原谅.

那是怎样的气息呢?我一直受困于乔治奥威尔的写作宝鉴,而条件反射似的羞于运用修辞把这种气息形象而准确地还原出来――智性写作的难度恰恰缘于此.这种写作上的困境,与奥威尔的写作宝鉴如出一辙,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

当某个清晨,我置身于女贞树的浓阴.你知道的,女贞树的叶子在春天里落得最凶,绛红色,像被大火灼伤的脸庞,一张一张垂下来,满地伤口.那个绛红色叶子簌簌而下的清晨,让我与人生的忧伤劈面相逢,我分明听见风声,落花般,一坡高过一坡.这时,海子的诗登场:为自己的日子/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伤口/因为没有别的一切作证等春天,似乎与风声,花朵,月光等息息相关着.风花雪月的大雅里,春天独享了三样.是如此的挥霍和不讲理.从海棠到牡丹,到紫叶李到芍药,再到棕榈的暗等它们都不过是铺垫,终究引领不了春天的潮流.


春天的盛事,真正体现在蔷薇的开放上.蔷薇是一场盛大的给予,舍得,也弃得.

城市里无数围墙,被层出不穷的蔷薇科植物,无限攀援,整个身体横在窄墙上,密不透风里有一种不予示人的孕育.自新芽初绽到绿叶满布,再到旺出花蕾,用去了整整一个初春的时间.阳光下,那些奋力挣出叶丛的花蕾,急欲破壳而出,但,仿佛又被什么力量给拽了,有按捺不住的群情激奋,是一场无声合唱前的深呼吸,再整整衣角,理理双鬓,指挥的棒子将要扬起,终于,有一两颗急性子的花蕾耐不住了,凭空张口而出,而霎时又觉出不妥来,但,启开的唇再也不能闭合,生涩的,怯场的,恰似尚未做好心理准备便被强行推至幕前的报幕员.是谁强推了它们呢?阳光与微风,成了共商大计的同谋,只不过,它们默不做声.阳光与微风,在春天里的职责――是无尽的倾洒和穿透.

春天里一次最盛大的给予――蔷薇的合唱,将要登场.那些芳香的和声,那些高音部渐渐滑下低音部的缓慢过渡,是丝绸被风抚摸等那是蔷薇发自肺腑的歌唱,在四月,将整个城市都感染了.人们驻足,被蔷薇的合唱所迷醉.

这样的合唱相当危险,搞不好,有决堤的危险.城市围墙的过于狭窄,阻止了蔷薇的气贯长虹.她们有着更为阔大的视野,深刻的心性,别看是女性之花、阴柔之花,她们的理想,是将合唱延伸至天边等

蔷薇在气质上,最接近一种女性,先天性的弱小,决定了她的合群.是一种自省精神,避免了她们的独自出行.她们生下来就是为了一场群花合唱,但,有时,也有忘情的时候,稍微有一些张扬,但,绝对拿得住场子.拿什么来震慑各位呢?最后,还是靠了自律.是的,蔷薇的自律,适时搭救了春天里的宏大叙事.有时,视野阔大,并不能给自己赢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是通往深渊的危途.在这一点上,蔷薇始终是清醒的,她们就是靠了这种集体性的自律完成了一年一次的合唱,在春天,在繁花歇息的良辰.

蔷薇合唱的四月,良辰的四月,是春天里的盛大给予.因为一年一次的稀少合唱,因为仅仅维持五六天的短暂花期,所以有一种凄美深藏不露.

13.下面关于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在一开始就运用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和绿色的昂扬的气势,不同凡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文章告诉我们,春天的美好还在于它给予了人们“风声,花朵,月光”,在于它清新的空气中有花朵的馨香,有月光的朦胧照耀.

C.作者在文中援引“乔治奥威尔的写作宝鉴”,目的是为了说明,自己在写作上一直处在困境中,难以自拔.

D.作者在文中将蔷薇自新芽初绽到绿叶满布、到旺出花蕾再到盛开的过程,比作一场盛大的合唱,细腻地写出了蔷薇花开的场面、气势和神韵.

E.作者通过写蔷薇花的盛开,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蔷薇的喜爱以及蔷薇花自省自律却身怀理想、达到极致的品格的赞叹之情.

14.在描写蔷薇花开之前,作者还写了哪些事物?为什么要这样写?

15.试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言表达特色.

16.读过《蔷薇的合唱》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粉红女贼

希区柯克

她是一个女贼.两年以来,她总在“街上购物中心”作案,但从没被人怀疑过.她的眼睛是蓝色的,充满纯真,一双手灵活敏捷,左肩上常挂着一只皮包.她的行窃技术,就像以快手法变魔术一样,完美程度就像天鹅拨水那样.她可以轻松地把袋子在左手臂上滑上滑下,就像赋予了它生命.

当然那里通常也有很多危险.有些店员目光敏锐,百货公司还雇佣一些男女帮忙看守,此外还有身着绿色制服的保安人员,他们活像用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如果缺乏自信,你就会露出马脚.虽然你的技巧纯熟,但总有一阵子呼吸困难,或一阵子犹豫不决,或者突然地斜瞟一眼,一阵焦急,一阵紧张.总之,有一百种细微的方式让缺乏自信的你露出马脚.而她有的就是自信,她不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也自信自己不会被抓住,当她满怀自信地离开购物中心时,她感到有人在她右肩上很权威地一拍.她转过身,问道:“什么事?”声音镇静,不带一点忧虑.

保安员个子很高,身材健美,面目英俊,即使穿着制服也挺好看.“对不起,小姐,我必须搜查你的提包.“我的皮包?为什么?”“偷窃商品,小姐.”“偷东西!她纯洁的蓝眼明显地睁大了.她恼怒起来,是那种一个美丽小姐的诚实遭到怀疑时引起的恼怒,“哼,好大的胆子.”他推推帽子,露出黑色的卷发,说:“请,小姐.”

“哼,好吧!”她说着,把皮包从肩上拿下来.“好!”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一阵布鞋脚步声传来,皮包就被人夺了过去.一个瘦长的人影飞快地跑开,带着“证据”在拐角上消失.“该死!”保安员叫到.女孩子也大声地叫起来:“抓贼呀,快来人,抓贼.”

保安员锐利地目光打量着她.她两眼明亮,美丽的嘴唇轻轻翘起.她在嘲笑他,他知道.他低头想了一会,看着她,说:“小姐,很抱歉打扰你.希望你找回你的包.真的,真的希望.”

当回到公寓时,她仍在微笑.哈利已把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而且正在研究照相机.

“或许我该换一家购物中心了.”“对,到另外一家没人知道你的购物中心去.”

坎伯兰购物中心在城区的另一边.她花费了一个星期熟悉环境,在各个店铺看了看,选择了一些出口,观察哪些人是监视者.

很快她又重施故技,让柜台上或者货架上的东西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她做得很顺利,自信心也恢复了.哈利也很高兴,生活像往常那样平静地过着.然而,有一天,她刚刚走出购物中心.突然一只手轻轻拍在她的右肩上.她转过身:“什么事?”声音镇静,毫无忧虑.那位保安人员个子高大,身材很好,长得也不错.“对不起,小姐,”他说,“我必须搜查你的皮包.”“我的皮包?为什么?”“偷窃商品,小姐.”“偷东西!”她纯真的蓝眼睛睁得大大的,喘着气说:“老天,你以为我是个扒手!哼,好大的胆子.”他伸出手,“请,小姐.”

他逼她站到墙边,几分钟内,他就要取过她的皮包,进行搜查.她移了移身子.“哦,好吧!”说着把皮包从肩上拿下来.

只听一阵穿布鞋的脚步声传来,有人一把把皮包从她手中夺了过去.就在这时,保安员抓住她的右腕,把他的高个子侧过来,旋转一下,他坚硬的鞋尖碰到一只软软的布鞋,哈利飞了起来,脸向下摔到水泥地上.女孩子由于保安员的一拉,也倒在保安员身上.当他把她扶起来时,她看见他的帽子掉下来,露出黑色的卷发,她认出了他.“是你,”她叫道,“你怎么又到这儿来了.”

“哦,”他说,“自从你从我手里溜走后我就申请调职,然后开始调查还有哪些购物中心可能是你下一个目标.”“你要是放了我,就会得到一大笔钱.”“我所向往的可比你能给我的多得多.”“什么?”“我看好了一家珠宝店.”他说,“可我缺少一个有技巧而又自信的女搭档.”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保安员和女贼都是贼,作者之所以用褒义形容词来描写女贼和保安员的外貌,是为了告诫人们,对窃贼不能以貌取人,自信、英俊、充满纯真的人不一定就是良善好人.

B.女贼技术越高明,与搭档的配合越默契,就越反衬出保安员反盗能力的高超,这样也为揭开谜底“找一个自信而有技巧的女搭档”埋下伏笔,显得真实可信.

C.小说通过对女贼被抓和保安抓贼决心、抓贼目的的叙述,取得了小小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D.哈利在小说中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他的出现说明了女贼的偷技并不高明,必须要有他人帮助.

E.女贼第一次的溜走,让保安员不得不调职,所以,保安员对她非常痛恨,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个女贼,以洗雪耻辱.

18.女贼两次被抓时的表情、语言大同小异,作者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地描述?

19.本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作一简要说明.

20.有读者认为本文的题目改为“阴谋”更合适,你是如何认识这一观点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齐

车子在还发着微光的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透过车窗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萨拉,千万不能碰这盏灯,你一定要记住.”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对爸爸说道:“爸爸,点灯!”

爸爸擦亮了火柴.萨拉屏住呼吸,看着爸爸把燃烧的火柴伸向灯芯.就在火柴点燃灯芯的那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它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下午,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尖叫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轰”的雷鸣.

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爸爸?”

“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边解绳子边答道.

“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迎着风大喊道.

“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着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了上去.

萨拉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她可以看到那艘渔船在汹涌的波涛中艰难地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同时也感到无比的孤独,她的心因为恐惧而战栗.天空很快就暗了下来.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但是,没有灯塔的指引,爸爸怎么可能在这么大的暴风雨中找到回家的路?

萨拉迅速抓起火柴.她颤抖着手擦亮了火柴,伸向灯芯.当白色的亮光一下子穿透黑暗,萨拉跌坐在椅子上.“我必须让它整晚亮着!”萨拉对自己说.

接近黎明时,暴风雨停止了.萨拉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候着.爸爸在外面的某个地方.

第一缕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从椅子上跳起来,满怀希望朝窗外看去.然而,她看不到爸爸的踪影.她熄灭灯,走下灯塔,来到湖岸边.天空清澈,明亮.萨拉几乎无法相信昨晚下了一场暴风雨.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爸爸!”萨拉兴奋地大喊.

半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也紧紧抱着萨拉.

爸爸抚摸着她的头发.“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他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她心里充满了自豪.

(选自《格言》)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爸爸总是在日落时分准时点燃灯芯,且每晚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表现了爸爸是个事业心和责任感极强的人.

B.爸爸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暴风雨去援救湖上遇险的渔船,让萨拉感到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

C.萨拉在紧急情况下违背了爸爸的教导,颤抖着点亮灯芯,并一直守护到天明,不让灯灭,这源于爸爸的言传身教.

D.爸爸认为萨拉长大了,是因为萨拉在一个夏天的时间,又长高了很多,而且自己也学会了点灯.

E.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这篇小说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22.文中有三处描写天空景象的句子,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三处景象描写的作用.

23.爸爸为什么“不得不承认”,萨拉在这个夏天长大了许多.请结合全文,作一简要分析.

24.作为本文的一个重要意象,“灯塔”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你对其象征意义和作用作一简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