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点赞:26826 浏览:1280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早已听闻雅斯贝尔斯此书很有可读性,苦于一直在书店以及图书馆找不到,最近恰逢有人赠送一复印本,于是就此读了下去.此书可读性确实很强,收获也很多.

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大师,以“存在、自由和超越”奠基自己的哲学思想.除《什么是教育》外,还著有《时代的精神状况》《尼采》《这个时代的人》《大学之理念》等.其所提出的“轴心时代”是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概念.

《什么是教育》,翻开书之前,一直期望雅氏能够通过这本书告知我们究竟什么是教育,然而,看完后发现这个要求的确太高了.雅氏在书中构建了自己的教育观,虽然有很多启发之处,甚至很多地方直接提出了方法,却终归因为其哲学思想中的宗教色彩、非理性思想以及强烈的唯心主义思想,他的教育观也存在着很多商榷之处.除此之外,在当下这个时代,雅氏的一些教育观很难付诸实践,由于种种原因,其教育观只能在书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也是可悲之处.雅氏的可悲同时也是我们时代的可悲,雅氏所担心的问题至今却还在困扰着我们.

首先,雅斯贝尔斯在第一章论述了人类必需的文化环境.雅氏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青年人才能更好地梦想他们的未来,只有通过真正的教育,青年人才会体验到爱与平等.其指出,现行教育缺乏爱心、缺乏平等.的确,在当下教育中,爱心被心灵体罚所代替,平等被教师权威没收.以前就有文件明确指出教师不能够体罚学生,然而,在学校时期,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另类体罚,学生的心灵受到的创伤绝不是短时间可以治疗的.前段时间,又有文件指出教师可以适当体罚学生.我们迷惑了,究竟是体罚还是不体罚?我更觉得,体罚是可以存在的,至于怎么体罚就取决于教师的水平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体罚艺术吧.平等在学校中根本是没有的,尽管我们社会中部分人所宣称平等已经存在于学校之中.然而,学生目前还未体验到这种爱的平等.雅氏提出,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

其次,雅斯贝尔斯认为,迄今为止已存在的教育方式有三种:一是经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本人毫无创新精神,教材内容已成为固定的形式.它的弊端就在于“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二是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这两种教育的方式都扼杀了教育中的人(教师、学生)的个性,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三是苏格拉底式教育.雅斯贝尔斯是很欣赏这种方式的.他认为在这种方式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师生都可自由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教师运用“精神助产”方法,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唤醒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永无止境的过程.对学生而言,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探索道德的,因此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单单地增加知识,更重要的是其整个精神得到生长.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式教育适合全人的培养,应予提倡.可惜的是,经院式教育和师徒式教育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除此之外,个人觉得,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就真的是最合适最好的教育吗?我对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很赞同的.然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一定层面上也是灌输,只是这种灌输的方式有所改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是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的前提,同时,一定的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大的问题是产婆术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就真的是学生自己的吗?我更觉得,最后的结论还是苏格拉底的,只不过强化了学生对这种知识的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在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问题的答案,可是答案必须是教师所认可的,而教师首先他是知道这问题的答案的.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不过还是教师的.在这里,想起诺丁斯《学会关心》中那句话:“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再次,在雅斯贝尔斯的书中,其是很推崇交往的,这也和其认可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在当下我们教育中,交流是缺乏的,甚至是没有的,更多的是训练.在大学期间,交流就很少,更不用说基础教育.交往首先要有双方的平等关系,如果教师在内心中就认为你是学生,你应该低我一层次,学生在内心里认为你是教师,你应该高我一层次,那么交往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这种交往的提出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强调自由是分不开的,两者有着明显的联系.自由在交往中可以更好地发挥,通过交往,人的自由可以得到体现.与交往分不开的是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一直是教育所追求的,然而效果却是有限的.雅氏认为,在交往和对话中,师生之间的灵魂、精神更能得到激发,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由.更深层次讲,雅氏的对话其实只是教育在未成形的情况下的一种方式,因为雅氏更加追求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不是外在的教育,对话和交往是实现这种自我教育的一种途径,虽然这种对话和交往不可能达到这个终极目标.但是,在过程中,这种方式却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生成.

最后,雅斯贝尔斯对教育内容的看法.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挥的引导作用,除了凭借自身的精神力量,挑选合适的教育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甚至还认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从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引发出发,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的精神发展有三个层次,即对宇宙的认识、对生存自我的体验和对上帝的领悟.个体的人如想实现自我就必须实现三个超越:超越现象世界、超越生存自我和超越精神之我.实现这三个超越必须接受三方面的教育:科学教育,哲学教育和宗教教育.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体系中关于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就是以此为依据的.科学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关于自然、社会认识的教育.通过它,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自我生存所需要的智力和能力.它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如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哲学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发展理智和获得认识自身的能力.哲理课使人了解思想论争双方的焦点所在,以及如何运“思”而使问题得以澄清.至于宗教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对儿童来说,这笔精神财富将伴随他们一生而受用无穷.因为这是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主要手段.他这种认识中所体现出来的大教育观,这种对教育本质的精神层面的追溯,的确引人深思.然而,雅斯尔贝斯关于教育内容的认识由于受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未免失之偏颇.

什么是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之,在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中,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其勾画的教育蓝图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对人的培养,对自由和超越的理解都蕴含在其教育观中.尽管带有存在主义哲学色彩,尽管雅氏的乌托邦教育恐难以实现,但其对我们的启发却不得不为我们所反思,反思我们自身,也反思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