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强势与优秀

点赞:4736 浏览:180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而言,课堂之“道”在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在教书育人的大“道”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小“道”,即课程与课堂意识.就是要明白自己所教的课程是什么?要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要建设什么样的学科特色,营造一种什么样的育人文化,对于这些,教师要有一个系统的思考.

教师擅长学科知识,对学生而言一定是幸事吗?我觉得,可能是幸事,但也可能是极其不幸之事.因为,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并不必然成就一位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去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这位教师表现出来的是教育智慧,而不是演员的荣耀,这是他的学生最大的荣幸;如果这位教师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去证明自己的学科价值,这位教师表现出来的是演员的智慧,而不是教育者的荣耀,这是他的学生最大的不幸.

教师的强势与优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学科教师往往比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对学科教师而言,要么从相应学科的大学院系毕业,要么个人对所教学科有精到的见解,之所以在学校承担这门课程,也正是有此学科资本.可是,教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对教师本人来说,自然知识越多越好;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这多出来的学科知识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还很难给出定论.

一位高级物理教师,课堂上在短短二十分钟之内,分别用三种方法讲解一道高考难题,讲完之后很谦和地问学生一句:你们都听懂了吗?但仍然掩盖不了对自己解题能力的“自负”.学生说:“每种方法我都听懂了三分之一.”我想,如果让这位同学在考场遇上了这道题,他肯定无法像他老师这样自信.记得我在一次考试结束之后,就曾受到一位教师的责备,说他至少在上课时用三种方法解答这道题,为什么就一种也没有掌握.原来我也只是掌握每种方法的三分之一,但这并不足以让我得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

我在想,前面的物理老师如果先讲一种方法,然后问学生“你们能不能再想出其他的方法?”这样,由于有了第一种方法的基础,学生可能就会想出其他的方法,关键是这些方法是自己想出的,肯定理解得会更深刻.如果学生确实想不出其他方法,教师再继续讲第二、三种方法,这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过程,可能有的学生的思维正出现卡壳,教师的讲解就比较适时和必要,而学生理解的可能就不仅是三分之一了.

在课堂上老师要做到进退自如、收放有序,到位而不越位,确实是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而不是学科知识.

所以,上好课,并不是教师能讲就能完成的.

课堂就是一个人生的大舞台,如果教师做了这个舞台上的主人公,那么学生就必须成为配角或者观众;如果学生做这个舞台上的主人公,那么教师就成为配角或者观众.如果以学科知识的多与少来论英雄,那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公,可问题在于,教师是否应该做主人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老师当“主角”吗?

教师的价值并不在于自我学科知识的丰富程度,而在于自己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在理论上,大家都认可教学偏“学”而轻“教”,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无法替代的,至少高考与中考的考场总是学生面临的.但在日常教育中,教师们不自觉地偏“教”而轻“学”.道理很简单,如果将教学定位为偏“教”而轻“学”,那么教学工作表现更富有价值,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更容易体现个人价值.当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个人才华时,无疑这时的教师是幸福的,问题在于教师是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是一位教育者的幸福还是一位演员的幸福?

如果我们只是论述课堂这个舞台,那教师的“退”就成为一种必然;甚至可以说,只有有了教师“退”出来的空间,才有了学生前“进”的空间.如果教师利用自己学科知识优势而占据这个空间,那学生永远都只能仰视自己的教师,将自己的教师当做一名自己无法达到的演员,从而让自己在学习道路上不思“进”取.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给自己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定位,在课堂教学“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自己应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自己应该“退”的地方.

在传统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借助制度性资源以及“师道尊严”的社会传统获得权力,他们掌控话语权,决定课堂交流的主题、拟定课堂交流的内容、指派发言的学生、评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学生没有权力对教师的行为提出反对意见.这种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交流潜在结构可能使课堂成为教师个人权力泛滥的领域,直接的后果便是教育的丧失和师生关系的紧张,新课程理念对此也给予批评,有人因此主张限制教师权力、放下教师权威,但是,这其实也误读了权力与权威:其一,教育的制度性与课堂交流的规范化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从“权力加身”的地位完全脱离出来;其二,权力是权威的基础和前提,但权力并不与权威等同;其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反对的是传统教师权威,即以权力为基础导致权力乱用、控制型的权威.我们需要建构新型的教师权威,即以合理行使教师权力为基础,以教师的知识、人格魅力以及“教育爱”为保障的权威.它是保证课堂交流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

最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应当是合作者、是联合体、是前进中的“伴侣”.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