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点赞:4195 浏览:1499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4月16日,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受害者研究生黄洋因抢救无效死亡,而嫌疑人竟是他的同窗,一个同样优秀的研究生,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在痛心,怜惜之余,更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栋梁,怎么会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向自己的同窗痛下黑手?人们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同时,也向整个教育界提出了问题: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要教书首要育人.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者,我也深深认识到:心理教育要从小抓起.

如今,学生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学生的主体,他们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呵护和溺爱中长大,娇宠得好比温室的花朵,宝贝得好比天上的太阳.正因如此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更为突出,概括下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负与自私

这些孩子一直是家中的核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或者不计后果的报复,或者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而在与人相处的方面常常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2自卑与抑郁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和老师都把学习成绩看的很重,甚至把它看做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就给孩子增加了莫大的压力.在一次或几次的失利面前,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会表现出抑郁与焦虑.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3.逆反与依赖

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他们常常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成熟,这种不合作可能是言语顶撞,也可能会有肢体冲突,作为成年人这时我们一定要冷静,不要以牙还牙,而要及时和他们沟通,对他们表示出理解.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是矛盾的,痛苦的,他们既想表现出自己的强大,又想得到父母老师更多的关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春期断奶期.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了心理辅导室.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更多的要真真正正的擦亮双眼,多看多听,多了解,多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要从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开始.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老师也要不断做出改变,不断进行学习提高.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基地,我们的学校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是神圣的,崇高的,他们对老师更多的是敬重,甚至敬畏.在中学生的眼中,教师是学习的引路人,知识的传授者,却很难将老师等同与朋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柔软一些,细腻一些,平时在工作中,要多看多听,对一些小事情要引起重视,如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呀,学生情绪的异常呀等等,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些我们成人眼中的小事,在他们的眼中可能就是一道鸿沟.我们要及时的做他们的倾听者和疏导员.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言语较少,从不惹事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最少,对这些孩子是放心的和忽略的.但这些孩子却常常是心思更为细腻,只不过不善表达,他们的问题也更隐蔽.教师要多与这些同学聊天,让他们的心事能及时得到疏通和宣泄,不要让他们成为灰色地带的孩子.对学习优异的学生也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品质,让他们健康阳光的成长.对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进步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当问题出现时,一定要先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事情原委,切记不要乱下结论,更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屡教不改”、“你算完了”这样的帽子.我们教师要像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关心爱护中茁壮成长.

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学科结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它的方法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德育也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这两个学科具有交叉性,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促进.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和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团结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虚心接受意识等等.同时还要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好课堂,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能释放个性,这时教师除了要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外,还要耳聪目明,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帮助他们掌握宣泄愤怒、表达不满、转移情绪的心理调节手段.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家校联合,心理健康必由之路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人员,他们的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正是家长的宠溺,使现在的孩子变得自私与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禁不起一点风雨,这样单靠学校一方的教育很难见成效,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才能让心理教育落到实处.所以我建议学校要定期的举办家长学校,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取得共识,同时通过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的旧观念,并将一些科学培养孩子品质的方法对家长进行宣传,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感恩心,责任心等等,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多放手让孩子去做,少说话让孩子去想,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人,少责难让孩子自信阳光.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肯定更见成效.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我希望全社会都注重起来,在媒体上少一些暴力和,多一些温暖和感动,让我们的少年在一个干净,阳光的世界中健康成长.

我只想说的是,再谈这个案件,只是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社会的其他方面,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对那些有性格问题、渴望认同的人有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他引导他,或许就没有那一幕幕悲剧,没有那一声声叹息,没有那一片片事后的议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