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不靠走极端

点赞:4961 浏览:185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西南大学

高考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争.成绩就是战绩,它对于每一个考生而言都无比重要.高分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作为过来人,我对考生追求高分表示无比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想用自己的经验,为考生们取得高分尽一份力.

在高考中,取得较理想成绩的人,无非有两种:一者全面开花,各科齐头并进;一者虽有弱势科目扯后腿,然也有优势科目补救――我属于后者.在我的优势科目中,首推语文.所以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些取得语文高分的经验.

语文高考试卷各地不同,但是稍作总结后不难发现,各地高考卷的题目大多可归到三大类中,即基础、阅读和作文.我提出的需要大家小心的三对极端表现,就是针对这三个方面而言的.

一、基础:不检测思索VS举棋不定

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基础,语文也一样.在语文高考中,基础部分通常会涉及的题型范围是字音字形、病句、成语熟语、近义词辨析、语句衔接、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等.这些题目通常难度不大,除默写以外,大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解答这部分题目时,有两种表现都是需要警惕的.

其一,不经思考.

很多人认为,在高考中,不经过思考就做题是不可能的,但实际上,这种表现在考生应对基础题时却常常出现.由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并且通常出现在试卷较前的部分,出于兴奋和考试前大量做题积累而形成的“经验主义”,很多考生在完成它们时,都显示出一种近乎于草率的态度.抱持这种态度去做题,必然导致每一个题目在自己头脑中停留的时间过于短暂,短暂到几乎可以和“没思考”画等号,以致犯下包括审题失误在内的多种低级错误.伴随这些低级错误的出现,高分悄无声息地走远了.

其二,举棋不定.

与“不经思考”的考生相对的,还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基础题时,表现出一种无比犹豫的状态.这部分考生通常成绩不错,他们明白语文学科中很多细节上的知识点考得比较细比较全这一特点.正因为这样,在面对基础题时,这部分考生思前想后,生怕自己忽略掉细节.他们总是不自觉地产生“会不会有陷阱?”“我审题到底审对了没有?”等疑问,迟迟不敢确定自己的答案.更有甚者,在不断徘徊犹豫的过程中,把时间浪费了,还终而走上一条自我否定的道路.平日里很确定的字词,突然觉得拿不准了.考试过程中默写过无数次的诗句,突然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些看似荒唐的情况,在考生们面对基础题时,表现出举棋不定后,变成了让人遗憾的现实.为这无奈现实写单的,是最终只得到一个不高分数的考生自己.


那么面对基础题时,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表现呢?我给出的建议是八个字――稳扎稳打,相信自己.用平静的心态去认真审题,把每一个选项认真读清楚,带着“眼”、“脑”和“心”去完成每一次选择,每一句默写.经过认真思考后,不要再有杂念,果断地写下你的答案,不要随便怀疑自己的答案.给自己“我的判断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不会有问题”这样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着自信继续完成其他部分的试题.

二、阅读:惜墨如金VS挥笔似雨

学语文离不开阅读,考语文当然也离不开阅读.在语文高考中,阅读部分涉及的范围一般包括社会科技论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等.与基础题相比,这一部分题目占的分数较大,难度也大,相应地因学生个体阅读水平差异分差也会较大.更重要的是,阅读这一部分题目具有主观性强的特点,需要学生论述的部分占大多数.正是因为这个特点的存在,在完成阅读题时,考生很可能会有以下一对特别需要警惕的极端表现.

其一,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这个答题特点主要集中在理科学生,尤其是男生的身上.具体表现为在做论述题时,能简略就简略,想要用最少的字来完成题目.这部分考生往往会抱着“老师是看‘点’给分,我这样答题言简意赅,还可以节约时间”的心态答题,殊不知这在语文考试中是十分危险的.诚然,阅卷老师在批改阅读题时,是看“点”给分,但是这个“点”并不是说只要轻描淡写地带过就可以,而是要展开陈述.举例来说,有的考生在回答诸如“某个意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时,只是笼统地答“突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浮于表面的“惜墨如金”的答案,会让你损失掉这个“点”原本该有的至少一半的分数.如果想要把这个点的分数拿全,那么至少要把通过该意象突出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是什么陈述出来.如果题目分值较高,甚至要把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把这种思想感情突出出来的答完整.

其二,挥笔似雨.

如果说理科生,尤其是理科男生容易犯“惜墨如金”的错误,那么文科生,尤其是文科女生则容易走进另一个极端――“挥笔似雨”.看见这四个字,大家应该不难想象其具体表现了吧?没错,就是任何一个题目,都要展开详细叙述,把每一个题目都答得像是一篇小作文一样.有时候甚至在试卷上做上一些类似于“背面还有”这样的标记.不得不跟这部分勤奋的考生们说一个比较残忍的现实,在阅卷过程中,除非是你的科任老师,不然是不会有人专门去背面找你这个题目的剩余答案的――尤其是在高考中.高考使用的是统一的标准的答题卡,不能乱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每个老师负责批改题目扫描进电脑只有一个小区域,超出答题线部分的答案,是不会被批改的.因此,如果控制不了自己,每次都大写特写,那么你的很多答案伴随着被浪费的时间一起作废了,分数亦然.

看了以上两种极端表现,相信大家也可以总结出做阅读题的正确方法.我给出的建议还是八个字――看分答题,突出重点.在做阅读题时,大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分值,因为分值往往可以提示大家这题有几个得分点.例如四分题一般有两个得分点.在下笔时,把显而易见的把握大的点先完整地陈述好,如果答题卡上还有空隙,时间也允许,再把把握不大的点较简明地答上.每一题都以把答题线答满为宜.

三、作文:盲目套用VS疯狂创新

作文可以说是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它占分最重,而且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部分.作文的主观性是最强的,每一个考生都是自由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写应试作文时,有一对极端表现常常出现,正是它们消灭了很多语文高分.

其一,盲目套用.

到了高三,相信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应试作文和普通习作不同,它强调的是“应试”二字.说白了,就是它有一定的套路可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习作,不说特别高的分数,至少可以得到一个比较保险的和大多数考生差距不大的分数.通过高三的训练,很多考生都找到了适用于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所谓的按模式习作并不能等同于盲目套用.很多考生不明白这一点,因此闹出了近年来流行的“杜甫很忙”、“司马迁很忙”、“陶渊明很忙”等笑话.当考生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熟悉的材料,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盲目套用在任何题目的应试作文中时,偏题这个作文考试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接踵而至了.一篇偏题的作文,足以让你和语文高分说再见.

其二,疯狂创新.

另一部分考生才气甚高,甚至到了恃才自傲的地步.在这部分考生眼中,所谓的“作文模式”就是“八股文”,是应该唾弃的.这部分考生当然不会走进“盲目套用”的怪圈,但是他们的另一种表现却也让高分与自己擦肩而过,这种表现就是“疯狂创新”.创新是好事,也是应该提倡之事,但是希望大家注意,在高考中创新和风险是并存的.当初的第一篇文言文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确得了满分,但是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篇文章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创新,它本身的文学性是不可否认的.创新要与实力并存.缺乏语文作文中所需的功底,只是一味追求创新,最终只会失败.这就是近年来甲骨文作文、网络语体作文等新颖作文屡屡获败的根本原因.

在写应试作文的过程中,我真心地向大家提出以下八字建议――调整心态,写出态度.在看清楚题目要求,理解题目内涵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出风格.没有能力的同学也不要自卑,按照老师教过的方法,通顺地完成一篇文章就可以了.需要特别提示的是,近年来的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时事,所以大家可以试着在作文中多写一些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写出属于自己的年轻人的态度,应该会有不错的收效.

语文高考不靠走极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考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