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作文

点赞:32371 浏览:1545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生活中学作文,这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纵观我国几十年语文教育的历史,作文教学始终是个大难题.时至今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越发膨胀的功利主义,已将作文异化为学生应付考试,获取高分的工具.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需要,与他们的精神成长无关,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致使学生作文成为一种纯技巧的文字游戏,毫无实际意义.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弊端种种,问题多多,作文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经30余年的探索和研究,积毕生的经验和教训,笔者以为,在生活中学作文,在阅读中学表达,此乃作文教学之正道.其中,重新认识作文的本质,厘清作文教学的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是取得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许多人看来,作文只是教材规定的一项教学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份作业.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众所周知,人是有语言的动物,人是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的.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根本上说,一切语言活动都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心雕龙》里有两句:“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可见,作文是与人的生命活动相联系的.作文,实实在在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状态.人正是通过写作活动(包括说和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人”的.所以,要问作文是什么?我的回答:作文,是流淌的生命.生命不息,作文不止.说话,作文,将伴随人的一生!

作文最本质的意义,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的本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叶老在1924年4月《作文论》中就曾说过:“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如果既不是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鼓动唇舌了.”可见,作文是每个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作文的目的,就在于与人交流.我们认为,学生是为了学会交际而学习表达的.他们学说话,学作文,就是为了学会与人交流,将来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公民.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好一篇篇作文,而在于他们学习表达的同时,在思维、精神和人格方面得到自我丰富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进行说、写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尝生活,感悟人生,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把学作文和学做人和谐地统一起来,最终达到通过“立言”来“立人”的目的.

我们倡导“生活中的作文”,主张在生活中学作文,其核心的基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他充分论述了生活中包含的教育意义,阐明了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的辩证关系,他视“生活”为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我们认为,这些基本理念对于当今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理应成为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生活教育”理论来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为生活所用.生活是作文之源――这是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立足于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他们的生活需要直接挂钩.教师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作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心胸.

生活需要作文――人生在世,谁都需要与人交流,与人沟通.要交流,要沟通,就靠说,靠写.作文是每个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生活需要作文,社会需要作文.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作文是他们自己的需要,绝非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作业.

作文要为生活所用――语文学科的职责是教人学会运用语文工具进行交际.“工具”的生命价值在于运用.作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宗旨,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我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作等”他又说:“所谓善写,非为饰美,务切实用,工作所需,生活所遇,咸能畅达,斯为善矣.”1958年5月9日,叶老又在《教师报》撰文明白无误地指出:“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遗憾的是,叶老的这些正确主张,始终未能成为我国作文教学的主导思想.

在生活中学作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绝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作文的内容,只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却很少考虑甚至于是从不过问,他们的作文到底写给谁看?写了派什么用处?学生只是奉命而作,应付了事.于是乎,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甚至于照搬照套,胡编乱造,就成为必然.这样的作文,为写而写,无病,又有什么实际意义?作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获得新生,就必须坚持以生活为本位,以实用为宗旨,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

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总结几十年之经验,笔者以为,采取以下四条策略,会收到良好效果.

1.以活动形式呈现,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作文训练变成一次有趣的作文活动,满足了他们最大的愿望,最为他们喜闻乐见.作文活动包括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让作文向生活开放与回归,如交朋友,玩游戏,做实验,剪报交流,展示,采写校园新闻,为社区做实事等这样的作文课,他们怎么会不喜欢?

作文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实践”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亲身经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自的体验和感受,从而生成作文内容.这样,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的责任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好各项作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心胸,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带领他们徜徉在“生活中的作文”的广阔天地中.例如:《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从了解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开始,通过调查、采访活动,生成作文内容,以自传体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2.强调作文的对象和目的,让作文变得有用.发挥作文的交际功能,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带有国际性的共同发展趋势.以实用为宗旨,是改革作文教学的灵魂.

斯宾塞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教育家,一次,小斯宾塞问爸爸,怎样写作文?斯宾塞让儿子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儿子很听话,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写不出,怎么办?斯宾塞没有硬逼他.过几天,斯宾塞变了一招,让儿子把屋后的花园告诉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希望他看了以后想到这里来玩.

小斯宾塞果然重新开始了.这一次,他写得很顺利,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时候最好玩,全部写了进去,仿佛不如此,他的朋友就不知花园有多美,多有趣.用斯宾塞的原话说:“读完儿子的文章,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原来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得如同仙境一般的地方.”可见这篇文章写得有多好了.

读到这里,笔者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个写作对象,前后反差竟那么大呢?前一次,小斯宾塞只是把描写后花园当作一项作业,一次任务,丝毫没有主动性;后一次,他写文章是为了与朋友交流,心中有了特定的对象,有交际的目的,这就产生了强大的内部驱动力,调动全部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效果自然大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文一旦与交际结合,就变成了学生生活的需要,就有了实用价值.作文怎样才真正有用?关键在于每次作文都要有特定的对象,要有明确动机,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这样的作文才变得有用.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明确:作文写给谁看,达到什么交际目的?明确作文动机,写有用的作文.例如:《邀请朋友来做客》,把写邀请函、订活动计划、记录作客活动三篇作文,融入生活之中,让每次作文都有特定的对象、明确的目的,让作文真正为生活所用.

3.追求个性化表达,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个性化的表达,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才有实用价值.如果用自己的嘴说别人说过的话,或者说别人让你说的话,那是毫无意义的.

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提倡凡事独立思考.作文,是个体的体验,是个体的心灵创造,表达的是各人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独立思考,至关重要.作文指导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激活思维,打开思路上,尤其要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引导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打开思路,千万不要求统求同,更不应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思想.这种多向思维越活跃,学生的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千篇一律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写名字的故事,可启发学生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思考和构思:名字是谁取的,什么含义,取名的过程怎样,名字有无变化,用名字的过程中有没有弄过笑话、遇到过烦恼,小名又是怎么回事等考察家乡的桥,同样要打开思路,选择不同的角度.如,上海最古老的桥是哪一座,最现代化的桥又有哪些,外白渡桥的历史变迁是怎样的,九曲桥的造型如何别致,乡间小河上的石桥又有什么故事等

4.坚持“做、说、写”相结合,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清楚.“做、说、写”相结合,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演绎.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做”推到作文教学的首位,让“做”成为作文训练的根基和起点,坚持“做中教”,“做中学”,正确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完全符合“活动――表达”的规律.

“做”――是指让学生亲身实践,直接参与,包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等.“做”,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内;既可以是群体活动,也可以是个体活动.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做”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体验,在“做”的过程中生成内部言语,直接感知到要说要写的内容,即逐步生成作文内容.

“说”――这是语言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把心里怎么想的,用有声语言说出来,展示思维过程,即实现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语言的转化.其间至少要做两件事:整理思维,选择词语.这样,原本跳跃性强、时断时续的内部言语,一经嘴巴说出来,就得到了修正、补充,变得连贯起来.

“写”――就是由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要求最高,最完备,最准确,不但要连贯,还要规范.在这第二次“转化”中,要求思维更严密,更斟字酌句,力求完善.坚持“做、说、写”相结合,实现语言训练的“两次转化”,如此循环反复,学生语言水平,自然得到大幅度提升,至少做到“文从字顺”、语言清通.实践证明:“先想好再说”、“先说好再写”,坚持思维与语言发展同步,完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确能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例如:《送给朋友的画》.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开展相互作画,赠画活动.通过作画、送画,体现“做、说、写”相结合,实现语言训练的“两次转化”,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必须指出,真正要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还得靠阅读教学,靠阅读教学的改革来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不是学课文,而是学语言,学表达.阅读课要完成语言积累,完成作文的基本功训练.这是作文的基础.作文课是运用语言,练习表达.到了要用的时候才学,岂不为时晚矣?这是以后要与大家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