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

点赞:5617 浏览:207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密不可分.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反之社会文化的发展又对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民族高等教育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也要从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民族高等教育是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希望所在.

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民族高等教育社会与文化繁荣与发展

一、教育与文化

教育概括的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立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对教育的概念有过精辟而通俗的解释.他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主体对教育进行阐述固然无可非议,但教育人的过程是离不开人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手段与载体的.作为人的生长与生活环境的家庭,学习知识、掌握工作技能的学校,谋求生存与体现价值的社会,是人们接受不同年龄段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也有学者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认为,只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且通过学生的主体内因,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这就是说,接受教育主体和作为教育者的客体及其相应的环境与条件、社会群体的相互协作与影响都是教育要素所在.

综上所述,广义的教育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因为,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从社会角度来看,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从历史角度来看,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淀物.文化从概念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地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可见的显性文化和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地讲,文化是指人类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兴衰,反过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的成败又对其文化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民族高等教育要想与时俱进得到持续发展,民族的文化积淀、经济实力、社会制度,包括对其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族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高等教育比较,它具有鲜明的双重性,即在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办事的同时,既要遵从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遵从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所谓的特色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命运始终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总是受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又依赖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价值就体现在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上.得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承认,民族高等教育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由此可见,坚持“两个怎么写作”是少数民族院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这两个怎么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怎么写作,二是为我国的民族地区怎么写作.同时,从少数民族院校毕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在民族地区工作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院校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方法等同样需要体现自己的特色.比如,有条件的地区要用当地主体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双语)进行教学;开设与当地少数民族有关的历史文化课程;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都是特色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内蒙古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中设置的蒙古族长调教学就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课程.这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是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是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毋庸置疑,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或文化形式,文化发展的普遍性趋势必定会在教育中得到反映.少数民族院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应该有其明确的发展定位和校园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要体现在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体现在它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当中.因此,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大学期间应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增强他们的和民族认同感,使其在情感上、思维上和人格的建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民族和民族文化,强化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语).当然,这种民族文化意识的建立,是文化的国际化趋势下形成的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同狭隘的民族文化论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在大的文化发展背景下窥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文化国际化,才能真正谈得上发展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院校不仅是培养和造就民族文化人才的摇篮,同时也肩负着研究和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高校聚集了一大批民族文化人才,他们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音乐教育而言,这些年来,我们的高校教师经常深入基层进行采风,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的深入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内蒙古民间长调的再度兴起和古老的声乐技法“呼麦”的重新崛起以及原生态民歌手走进教室,步入“大雅之堂”出现在地方和台的电视屏幕,与高校教师们,特别是少数民族院校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们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另外,高校培养的一批批民族文化人才,遍布各个地区,各个工作岗位,他们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民族文化理念带到各地,应用到实践当中,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主力军.由此可见,民族高等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