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

点赞:9411 浏览:4214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写作在高考中占很大比例,但很多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难辞其咎.笔者认为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行为,利用现行教材,搭建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强化英语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关 键 词:牛津高中英语教材;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22-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32

1.引言

写作,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真实体现.正因如此,英语写作在全国英语高考中占25分,占整份试卷的20.8%.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文字或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尤其在高一、高二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阅读中单词、词组和句型的应用,很少有教师在关注阅读教学的同时关注写作教学,割裂了读和写的关系.因而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强化,缺乏写作应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至于一旦要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差强人意.就其现状,笔者认为在高一就应该开始将写作教学渗透到平时的模块教学中,强化阅读后的写作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教学,从而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可行性理论依据

2.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式的延续.建构主义提倡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2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手段,是习得的先决条件,是基础.输出是目的,是习得的必要途径,也是语言习得的终极目的.在我国这种没有第二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语言输入是必要的,没有输入就不可能有输出.但没有输出,学习者就不会注意到某些语言形式,不会把输入内化和吸收,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缩短从输入到输出的时间.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缩短二语习得的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过程

3.1充分分析教材,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科学地说,阅读和写作之间应该有“阅读―理解―欣赏―借鉴”这样一种关系.新版《译林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分模块教学,每个模块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讨论一个话题,体裁多样化、题材新颖广泛、语言真实生动、文化内涵丰富、种种写作技能融于其中,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份现成的教材,不要为教而教,而应从更高程度着手,引导学生欣赏材料的谋篇布局和语言结构,吸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

3.2充分利用教材,体会文章语篇结构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语法而非意义,忽略语篇图式教学,导致学生在写作时难以入手.如果在教授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时,首先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和各段的中心句,学生就能把文章的结构理解得更为清晰透彻,并能养成建构篇章的能力.另外,高中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缺少衔接,即便有也只是最简单的连接.比如观点和观点之间大多数学生只会用“firstly,secondly,thirdly等”,而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也只会用一些简单的连词,如“and,but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多去欣赏书中的文章,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对文章句段衔接的地方进行提醒,学生写作时便会对此进行模仿,进而改善高中生作文不够紧凑流畅、脉络不够清晰的缺点.比如笔者在教M1Unit2GrowingPains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把这篇文章分段并写出中心大意.(2)在阅读和写作此类文章时要注意什么?(3)文章中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思考和归纳,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议论文一般结构是“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而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式是开头一句话写出段落主题句,之后通过论述、举例等方式来证明这个中心.此外学生也会关注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流畅,如像“Alongwiththesephysicalchanges,therearemanypsychologicalchanges.”这样的句子就值得一学.

3.3充分阅读教材,掌握文章对话题的表达

高中生写作文最大的缺点就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写出不地道的“中式英语”.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有些高中生还多为寄宿生,因此接触英文原著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新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文中会呈现很多的单词和短语,在阅读教材时,教师要求学生发现文中一些好的词汇和句型,挖掘和梳理其中的美词佳句,并对此进行熟记和掌握.比如笔者发现学生在写议论文表达观点时一贯的表达句型就是theythink等,而在M3Unit1Grammar&Usage中有一篇文章的学习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比如“Hesaysthat等,Headdsthat等,it’sbelievedthat等,it’ssuggestedthat等”

高中英语教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4充分挖掘教材,丰富学生的写作训练

在学生认真阅读了本单元的文章,并掌握了本单元某个话题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词汇后,要想让他们真正掌握而且能灵活运用,还是得靠课后的练习.对此,在每个单元结束以后,我们都可以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进行读后的写作训练.比如读完M1Unit1SchoollifeintheUK,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从schoolhours,attendingassembly,teachers&clasates,homework&subject,food&activities几个角度以SchoollifeinChina为标题让学生进行仿写.阅读完M2Unit1BoyMissing,PolicePuzzled,笔者设计了续写任务:CanyouimaginewhathappenedtoJustinFoster?学生可以发挥想象,自设结局.阅读完M1Unit3LookingGood,FeelingGood后,笔者设计了如下一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写作:检测如你是李华,你的加拿大好友Connie来信说她近来因减肥的事而烦恼.请你根据下列提示给她发一封邮件安慰她.

而M2Unit2AnAdventureinAfrica的阅读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去非洲的线路对文章进行缩写.在对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已经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就自然地水到渠成.学生不仅不用自己凭空想象去写,加之话题熟悉,基本上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出来,且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5运用互动策略,激活学生的写作训练

高中生害怕写作文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句式单一,反复使用某个句式,且内容空洞.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往往反复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不会用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虽然我们学习并剖析了很多文章,但要想使阅读教学中的输入转化成输出,还需要一个思维组织过程.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思考.所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英语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相互结合,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交互式的问题探讨和交流.因此,在学生动笔之前,老师可以安排课内时间启发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文章,对要写的文章进行剖析,如可以利用brainstorm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要写的这篇文章可以运用到教材中所学的哪些内容,这样为学生的写作进一步丰富素材,对于怎么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对于写什么、怎么写更明白.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在写作前进行积极、理性地思考也可以避免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枯燥无味.除此之外,写作后我们也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修改,或是让小组共同写出一篇文章进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4.结语

在此次研究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具体体现在:文章的组织结构更加清晰,文章更加流畅.写作中也可以模仿写一些惯用语及准确连贯的句型、句式,从而减少了汉语式的英语表达,也就是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所谓的“用英语思考”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依附于教材的写作训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强化了英语写作习惯.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艰苦的持久战.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牛津高中英语这本教材,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尽力落实各项任务,为学生写作指明了方向,力求输入输出双管齐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范红霞.从阅读走向写作[J].中小学教学和研究,2009.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M].译林出版社,2010.

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2[M].译林出版社,2010.

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3[M].译林出版社,2010.

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