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点滴

点赞:20083 浏览:922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在中考语文中的答题技巧和得分技能提出几点初浅的认识.希望能对同行有所裨益.

[关 键 词]答题技巧积累中考语文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我已送走我的第一届初中语文毕业生.

回想走过的这三年,亦喜亦忧,有苦有甜,风雨坎坷.对于教第一届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的我来说,确实不容易.

教学工作是一个枯燥乏味却又兼怀希望的高级劳动过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分析试卷等将这样的教学程序贯穿整个初中阶段,说难也易,说易也难:说它容易,是因为它的教学目标简单:无外乎教授知识给学生,只要加以时日达到熟练,教学就变得非常轻松.说它难,是因为要想让每个学生明白教师讲授的内容,甚而爱上这门课程,并在考场中考出高分,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

在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算是边教边学吧;没有经验,只有靠自己边积累边总结.不知道重难点,只有向老教师请教.虽然这三年的教学时间很短,但因为我平时就注意把每次教学后的一些感想写下来,然后从中总结经验得失,所以三年下来也有不少的心得与感悟.下面,就中考语文各类题型,来谈谈与之对应的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基础拼音,字形.

字义的考察.这一部分虽说是考查基础知识点.但得分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它考查的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写错,对字音,字形记忆模糊,混淆不清的内容.比如2009年资阳中考第一题;苦心孤诣(yì).莘莘学子(xīn).酗酒(xiōng)纤维(xīan).这几个字音都是常见却非常容易读错的.又如,2011年资阳中考第二题:

.下面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脏款旁征博引金榜题名走投无路言简意赅

B.脉搏礼贤下士自暴自弃一愁莫展眼花潦乱

C.震憾迫不急待一如既往草管人命一诺千金

D.膺品墨守陈规谈笑风声滥竽充数洁白无暇

此题难度较大,考生若不是有较强基本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正确答案的.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应对此类题型,在中考考场时间相当紧迫的情况下,有一对“火眼金睛”迅速找出正确答案呢,我认为,功夫还得下在平常.那就是建议每个学生人手一部字典.随时遇到生字生词随时查.这样学生对拼音,生字生词的敏感度将大大提高.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几乎认识字典里所有的字,所以播音二十多年来,即使在新闻联播开播前一分钟才拿到稿件,也很少读错过字.这就是她平时扎实的字词积累的结果.她说她的工作间随时都放着一本最新的新华字典.没事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这对于她的工作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学生若也能像李瑞英一样,在课桌上随时放一本字典,一本成语词典,遇到生字词随时查阅,那么三年下来,该要多积累多少生字词啊.另外,从初一开始,对于课本上出现的生字词,老师完全没必要包办,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查阅.这样做,比老师直接板书字音,讲解字义效果不知好多少倍.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动手的习惯,对他们高中的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二、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是这几年资阳中考必考的一个题目.其命题范围是中国古典的诗,词,曲名篇.重点是唐诗和宋词.但此类题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主旨有全面把握,能体会作者写作此诗(词,曲)的意图,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但受个人阅历和知识面的有限,在答题时,往往肤浅而不透彻.学生无法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还原在答卷上.故得分率不高.

那么,对于诗歌鉴赏题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只要考生善于总结思考,是有办法提高分数的.比如可以这样做:

1,从题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名家名篇.李白,王维.杜甫,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的作品是考试常客.因此考生在平常学习中就应该注意了解和把握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性格爱好.人生经历.这样,再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鉴赏就有了大致方向.像李白生活在国富民强的唐代,他的个性又开朗洒脱,因此他的作品多呈现飘逸豪放的特点,而同时代的杜甫因安史之乱多辗转逃难,命途多舛,因此他的诗歌多忧国忧民的特点.南宋的陆游,李清照,辛弃疾都遭遇金兵南下,家破人亡的惨境,所以他们的诗歌中很多都流露出对收复失地,渴望建功立业,盼望山河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意等考生若能在平常就有意识的关注名家名作,相信在考试中会有更多的得分机会.

2,要将作家生平资料,作品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三方面结合起来记忆.

①熟练掌握作家生平资料.

我们先抽取近几年资阳中考的几道题目看看:

2007年诗歌鉴赏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011年陶渊明《饮酒》.

这三道诗歌鉴赏题都涉及到对作品作者的考查:2007年考题中D项陈述:苏[苏轼],李[李清照]两人是宋豪放派代表.2008年考题中D项陈述:在唐代,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2011年考题中C项陈述:晋朝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从这三道题考查的内容来看,考生务必要熟练而牢固的掌握作品涉及的作者相关资料.因为它能让你迅速找出正确答案.

②诗歌中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也是常考的一方面.

2007年考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008年考的王湾《次北固山下》都涉及到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而2009年更增加了难度.要求考生从抒情方式上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该把常见的几类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等]的用法及作用弄透彻,这样方能在考试中对答如流.

③全面理解诗歌主旨.

资阳中考语文中诗歌鉴赏的篇目一直来源于教材.因此,考生除了要在平

常学习认真听讲外,在中考临近前,将平常所记的课堂笔记重温一遍,尤其是对教师讲过的诗歌中心,题旨进行重点记忆,相信会在考场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

1.资阳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部分一般有两道大题:试题类型从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三种体裁中任选两种.从我三年的改题感受来看,此类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但得分空间较大.

从学生答题试卷来分析,答题时思路不清晰,分析概括文章主旨能力较差,甚至有的考生连文章写的什么内容都没搞懂等因此,学生普遍不擅长做阅读题,拿高分的人少之又少.当然,要想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做此类题的能力较不现实,因为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理解分析能力,概括文章的能力的高低是分不开的,而学生的这些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了.

多做题.做好题.做题好.正所谓“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查重复率生”.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精.学生只有做得多,见得多,他们的做题速度和答题思维才能被训练出来.因此,从初一开始,教师可安排每周一节课专门用于现代文阅读题的训练.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一篇现代文的阅读与解答.]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体裁交叉练习].然后教师统一讲解,分析文章.再督促学生找出自己的错失,从中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将阅读题训练落到实处,那么三年下来,还愁学生做不来阅读吗?

就答题技巧来说,可选用倒读法.即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找答案.这样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另外,尽量在答题时列出番号.例如;①,②,③点.这样,阅卷老师一看便知,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在无形中就为考生增加了印象分.

2,古文阅读因为远离学生生活时代,再加上大量文言生字,生词充塞其中,因此读来拗口别扭,做起题来就更如坠雾里,不知所云了.因此,学生说古文好难学,老师抱怨‘古文好难教’就不足为奇了.

我在最初教古文的时候也觉得很难,明明自己觉得很容易就能翻译出来的古句到了学生那里怎么就变得那么困难了呢.学生也时常抱怨根本都不懂一篇古文到底在讲什么意思,因此学习古文成了老师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那时候,看着学生们做古文题的迷惘和艰难,我心里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想帮忙又帮不上,别提有多困惑了.好在,我后来时常向老教师请教他们的教学经验,经常去旁听他们讲课,然后查阅网络书籍上名师们教古文的方法与技巧,慢慢的,我边教边思考总结,就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了.原来,只要有方法,文言文教学并不是那么恐怖..

如同学习英语一样,教授学生古文语法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现在教学要求中不再将语法学习纳入其中,但若能系统的讲授古文语法,让学生弄懂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间的结构关系,那么在分析文章主旨的时候,难度将大大降低.反之,没有接受过文言语法系统讲解的学生,他们分析起文章来,是很困难的.比如:“沛在?”(《史记.项羽本记》)这句中“安”的意思是“什么地方”,那么按照我们现在的说话习惯,应该是“沛公在安?”,学生就无法明白为什么会把安字提前.原来按古文语法来讲,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在这里就提前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又如,隧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愚公移山》)这句按现代语法结构应该是隧率子孙三夫荷担者.那在古文中为何不一样呢?原来这样的情况叫定语后置.[文言文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因此,可以推断,学生若没学过语法,他们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往往是顺序颠倒的.因为文言中的句式实在太讲究了.若不知它属于什么句式,那翻译的时候语序就会搞错,就会丢分.因此,教师应该花时间来专门讲解语法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基础打扎实了,成绩自然会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点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中考语文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将文言中常见的实词的释义整理出来,让学生反复记忆,以至背诵.同学习英语一样的道理,谁掌握的单词越多,谁就能更容易读懂文章.古文也如此,在一篇陌生古文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学生没见过的词语.那么很明显,平常就记住了很多古文词语释义的同学肯定比掌握得少的同学更能读懂文章大意,因此,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是大有裨益的.

课内课外抓紧时间要求学生多读简小精炼的文言小文章.每周可安排一节课用于阅读.文言阅读材料来自学生手中的语文读本.上面的古文难度适中,篇目短小.很适合学生做课外阅读材料.可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读完.并指名学生轮流翻译,讲解词义.明确主旨.这样,多练多做,积累扎实了,学生的文言语感,阅读能力就练出来了.

初中三年会做很多古文练习.为方便学生中考集中复习,可让学生将每次做过的报纸上,考卷上的文言题部分用小刀裁下,将它们整理出来用订书钉装订好,这样,复习起来就集中方便多了.而且,多看自己做错的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查缺补漏,以后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


四、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写.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这真是何其悲哀啊.本来写作是一种尽情释放,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尽情抒写,是他们情感的强烈迸发,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举目望去,每到作文课,往往是唉声叹气,一片抱怨,如进刑场了一般,这真让人寒心.若不是中考要考写作,相信不止学生,老师们也要大呼万岁吧?!而那样的场景,已经远远的背离了写作的初衷.几乎所有老师都认同,作文要写好,功夫必须下在平时.而怎么来提高写作技能,靠什么方法呢,那当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而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教学的经验来谈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1.连词成文.

写作是一种快乐释放,前提是吸收和积蓄.没有不断吸收,写作就如同无源之水,很难下笔.因此我在教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把每一课课后的词语连成文章,顺序不限,数量不限,多多益善.学生在最初觉得有点困难,因为他要想方设法把不相干的词语按照某一定顺序连起来,还要意思通顺,这是很费脑筋的,但后来慢慢的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做得多了,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连词成文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一次小作文,它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词语去想象各种情景,然后再把它们合理的串起来,这就大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每一课都能得到小作文训练,而不仅仅是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上才能写作.真是一举多得.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往往讲的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不尽人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自然内容空洞.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来自生活,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观察累积,哪里来的知识与经验呢?所以古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学生善于饮取生活的这股“活水”,就不愁没有好素材了.那么,如何来具体实施呢?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他们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自然界的美好风光,花鸟虫鱼都能引发人们美好的遐想,社会生活中每天都有大事小事发生,多看电视,多听新闻,必定受益匪浅.因此,只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写作素材是不难发现的.

其次,要求写生写周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写周记不强求学生必须写够规定字数(有的老师要求写600字,有的要求写800字)但务必选取每周新鲜有趣,有感的事情写下来.譬如和同学在教室中对学习的讨论,在宿舍和朋友的有趣谈话,每周周末在家和父母的交流沟通,节日上街写菜,逛街看到的新鲜事物,人们在四季穿着有何不同,春夏秋冬植物的变化等总之,求质不求量.这样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不再无话可说.

3.重视学生作文书写.

中考作文分值50分,几乎占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作文的书写又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正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这作文的衣服就是学生的书写了.毋庸置疑,衣服干净,工整,规范,自然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反之,那些字迹潦草的作文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结合这几年来学生中考作文字迹普遍需要规范的趋势来看,抓好学生的书写训练实乃当务之急.语文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注意搞好学生书写工作:在平常作业中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字迹不规范,潦草的学生要进行专门指导,督促他们抽出时间多写小字,把字迹规范好.另外,可在班级举办书法大赛,鼓励学生热爱书写,争取都能写一手好字.在寒检测暑检测中,亦可做相应写字要求,这样,三年下来,学生的书写就不成问题了.

总之,语文学习最主要的一点是靠平时的积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通过三年扎扎实实的努力方能换回中考语文的一纸高分.在此,我仅就我的三年教学经验浅薄的谈了一点我的看法,其中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前辈们热心指正.最后,预祝每一位学子的努力都能换为2012年中考语文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