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道德教育

点赞:29881 浏览:1415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职责不光传授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 键 词】品德认识;品德行为;农村小学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我们总会耳闻目睹一些中小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产生逃学、聚众、上等等不良事情.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道德认识方面有些欠缺.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深受其父母的影响,同时,学校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农村,由于贫困和留守的原因,很多的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性,要摆脱这些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家庭、社会共创良好德育氛围

有研究指出,儿童五、六岁时就萌生了道德观念,这时正好是少儿道德教育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进入幼儿园,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看到行为榜样或听到道德议论,就尝试着去模仿、行动,在实践中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体验着忧伤和快乐.如此循环往复,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家长每次饭前便后要洗手,时间长了,慢慢的形成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所以,创设较好的道德氛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节检测日,家长们可以互相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幼儿园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公益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敬老院帮扶老人等等.


二、重视行为中的“反复”、不放弃

我们都知道,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不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不间断的反复过程.学生品德行为表现是在排除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实现的,这过程中学生的言行常常不一致.道德意识转变成道德行为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一字不漏的背下,但是在日常行为中作出一些不良行为.在学生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反复”是出自无意识的,不要过多的责怪,但也要适当的批评指出,这样效果会较好.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深入其根源所在,做到对症下药.如果教育后还出现“反复”,应切忌冲动,否则将全功尽弃;并且,要做到有耐心、心平气和,这样效果更好.

三、在道德规范中加强“榜样”的作用

个体的道德意识是在交往中发展形成的,行为又是在交往中得以表现.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同伴交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周围的伙伴可以强化自己的行为,同时还可以作为参照物评定自己的行为.同伴之间的互相评定是形成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只去评价别人,而很少反思自身,他们往往把教师和家长的结论当做自己的结论.这时选定一位“榜样”尤为重要.例如:如今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远在外面的父母只能在物质上满足他们,但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不用功等等.这时选定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作为“榜样”,创设条件,让他们结为好友,从观察中去了解同学,在行动中去模仿学习.

农村小学道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品德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班杜拉提出了道德行为观察模仿学习的方法,分为四个步骤: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现过程;4.动机和强化过程;班杜拉的某些观点,对于形成良好行为及矫正某些不良行为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这时急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安抚.由于父母远在外面打工谋生,孩子们需要独自面对,或寻求学校和教师的帮助,这一点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在挫折中,有些人会坚定自己的内心信念,勇敢的站起来,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并且比以前做的更好;而另外一些人,在挫折面前左右摇摆,放弃了原有的初衷,甚至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学生受挫的氛围,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生应该从失败中寻找原因,作出深刻反思后,重新来过.最好以介绍“榜样”的经验为主,在实践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将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

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于日常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所以,掌握学生某一阶段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据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两个途径可以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状况:其一,可以从教育教学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其二,可以开展一些课余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以问题为中心,让同学以各种形式作答,而后对其进行评定讨论.

由于心理学及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发展测试已有很多种方法,如,问卷法是一种大量运用的方法.不论用何种方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不光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做一个有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人.所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