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点赞:9024 浏览:345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快和注重操作与自学能力等特点既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动力,也成为了制约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知识系统的瓶颈.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生普遍呈现出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改善教学效果的基本思路,并介绍了分层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职学校分层教学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48-01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渗透,《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了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各类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多数学生都对这门课新奇有趣、功能强大、注重动手能力等特点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应接不暇,加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等问题,往往觉得课程中的知识理论枯燥难懂,无法形成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可见,目前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既与学生起点不一,学习的内在需求不同等客观条件有关,也有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理论知识教学与动手能力训练脱节,教师不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应从《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性、实践性、基础性、趣味性等方面的特点出发,改革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出学生的求知兴趣与学习的动力.

2.改善教学效果的基本思路

2.1优选教材与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特点,浅显易懂、内容新颖、且突出实践和操作技能的教材.但鉴于目前面向专科院校的特色教材不多,选择余地有限的现实环境,教师应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其次,应以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为导向,将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演示文稿的使用,以及常见的字、表处理软件等实用内容列为教学重点,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2.2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首先要使其了解到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在这一过程里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如在excel中“数据管理”一节,可通过“学生成绩单”的实例制作,学习计算的方法、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基本知识点,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学生既学习到了重要的知识,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其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也就自然地被激发出来.

2.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应在实训课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大胆地实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价阶段,实验成绩应占总成绩的70%,通过实践能力的考核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除实验、实训课程外,学校还可以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举办各种知识技能竞赛.通过参与打字速度、制图制表、编辑排版、数据处理等一系列项目竞赛,学生将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习与应用的紧密联系,并使其实践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此外,在不断的学习和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开始成长,此时应重点帮助其养成求知探索的自学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3.分层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3.1分层教学模式

起点不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是中职教学的一大瓶颈.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并在知识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就感,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实践中,可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能水平等为根据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技能.例如,A层次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B层次的学生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自学和探究,并能在应用或作业中举一反三;C层次的学生则要能综合地使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并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收获.应该注意的是,分层应是动态的、可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

3.2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从实际岗位工作出发,以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教学中,可以将知识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键盘操作与汉字录入、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七大模块,并在大模块的基础上将知识细化,划分成若干小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应根据其应用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中还应适时介绍不同模块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学到PowerPoint相关格式化以及图片、表格、图表、艺术字与自选图形的插入与设置时,就可以用W'ord中的相关知识来启发学生,通过类比和比较,快速理解新知识,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