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课堂运用策略

点赞:6294 浏览:187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各专业各科目不同,其课件的设计特点也不相同.数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体系和规律.本文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件设计和课堂运用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运用策略

当今现代教育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相互渗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数学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形、图像、文字、声音和动画等信息,能改变数学课堂上沉闷、枯燥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加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教师控制上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课件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即使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与他们的感性经验相联系,借助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样的认识,在设计课件时,就要加强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使小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数学中的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在有关概念教学的课件设计中,宜采用多种形式,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记忆、应用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和掌握概念,而不是生吞活剥地灌输给他们.教材中有些概念,往往以定义、公式等形式直接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他们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没有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者重新处理教材,针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小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并从中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2.课件设计要考虑到事物的内部联系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一个新系统.如果小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杂乱无章的,像开中药铺似的罗列了一大堆单个的材料,便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也就不能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智力得到发展.结构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是学习的本质,也是教学的本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小学生只有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才能形成知识网络,利于知识迁移.


3.课件设计要与生活相联系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课堂运用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德国人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件设计的情境如果与生活相关,就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价值的.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所创设的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氛围,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它的创设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课件中,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这样的情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兴趣就会对这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乐于去探索、去接受,它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策略

1.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年龄小,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在开始正式教学内容前,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些场景导入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围绕重点,展示过程,提高认识技能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创设情境,鼓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某小学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的解法:50×25等于1250(平方米).如果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拓宽视野,丰富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现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教师要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受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制约,要努力寻找教与学的结合点,根据个人的特点精用与巧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达到真正的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