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和

点赞:26013 浏览:1187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在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方式,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和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努力培养具备良好计算机技能的少数民族人才.

【关 键 词】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41-02

计算机基础是少数民族本科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着基础性、综合性和先导性的作用”.[1]目前,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急需改革与完善.

1.少数民族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基础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各少数民族高校生源渠道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域差异大.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差异很大,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众口难调的现象,但是学校仍然实行大班笼统教学,学生被单独指导的次数非常有限,难以排除差异、因材施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1.2学生的学习障碍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大障碍就是语言.首先,他们要过汉语关.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从小以自己的民族语言为母语,大部分学生是到了内地之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有些来自牧区或边远山区的学生根本不懂汉语,听不懂老师讲课,也看不懂汉语教材,用汉语作笔记很慢很吃力,也很难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出来,用汉语考试更加加重了他们的压力,这些对他们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很大的阻碍.其次,他们还要过英语关,英语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的拦路虎,英语基础的薄弱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计算机还面临其他一些障碍: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动力不足等.

1.3教学模式落后单一

教育观念滞后.老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自主性、积极性不足,学习被动接受,创新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不够先进.从原来的板书写,口头讲变化为多媒体、网络平台,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料,但多媒体、投影仪、PPT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难以从实质上解决填鸭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与学生情况、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师生缺乏互动、学习反馈不及时等.

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原来的教材、讲义等单一纸质资源变为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媒体、多形态资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机房实验课远远不够,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运用相脱节,与学生的专业课联系不紧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教学内容老化,更新不及时.此外,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不合理,理论内容庞大,枯燥概念、术语多,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上机时间少.

评价方式不合理.考核方式不灵活、方法简单,考试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易判定,考核标准不明确.好多老师设置的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理论试题考得多,能力试题考得少,客观题多,主观题:思考、分析、创新题少.难以起到客观评定学生能力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对策

2.1扫除障碍、分层教学

学生入学时,要对学生的汉语和英语水平进行了解,将有语言障碍的学生集中起来补课,学习基本的计算机名词术语等,同时,也可以建立学生互助小组,通过老师、其他学生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扫除语言障碍;还可以打通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双向交流渠道,让他们在与汉族学生的交流请教中突破语言关.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机学习方法,从被动接受的观念中转变过来.

同时,在学生入学之始就组织一次计算机摸底考试,通过笔试和上机考试,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对不同的班级开展不同的教学.对于基础班的学生要从最简单的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进行启发教育,如发现其闪光处,多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对于提高班的学生,可以越过基础知识,直接进入专业的操作内容,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校园网上放入相应上课课件,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学生的操作实践为主,用高标准严要求,引导这类学生去发展与创新.对于拿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试.在作业布置和考核评价中也要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题目.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够节约教学资源,利于因材施教.


2.2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目标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计算机教学中一种新的有益的教学模式”.[2]

2.2.1改变教学观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观念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由原来的“填鸭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老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支架,帮助和推动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帮助系统等自主学习;总结计算机应用中的规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视窗类应用的界面组成都大同小异,可以触类旁通.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紧贴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富有“信息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

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许多老师会按教材顺序开展教学,但计算机基础知识前面有大量的理论内容,操作较少,枯涩的理论术语难免影响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兴趣,将这些基础知识与操作性强的内容穿插讲授,从一开始就利用上机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要加强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剪裁,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和侧重方向,同时在教学上尽可能采用学生本专业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系统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最终实现教学信息系统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对象层次化.首先,整合各类教学资料:教材、教辅书等,还要大力开发和引进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实例库等.其次,要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研发建立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理论和实践在内的仿真操作系统.再次,还应建立学科专业网站,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怎么写作和多渠道沟通的具备讨论、交流、答疑、作业、测试等多种功能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2.2.3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多媒体无可替代的作用,融合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和情境设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立体化、形象化、多层面、多向互动的教学方法.

“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做而易懂”,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例操作演练是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方法.老师要为每一个模块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通过任务驱动对学生提出要求、安排具有层次性、典型性的开放、开放或封闭式任务,在老师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讲解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然后归纳总结并拓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把课堂与课后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课后上机操作训练时间,建立计算机实验室,建立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多样化的网络教学、音频、视频等教学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在设计案例的时候,可以紧贴学生的专业来设计,利用与专业结合紧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效果.

2.2.4改革考核方式,形成多元化考核制度

要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把教学评价的监督、激励、积极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测验、小组练习、平时作业等来综合评价,把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侧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侧重考查学生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分析题、操作题和设计创新题的数量,把从测试学生的记忆力改变为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平时作业中还可以增加系统设计方案、创意设计和论文报告等内容,以富有趣味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最核心的技术,面对少数民族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困难与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才能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出适合未来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机应用基础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2(16).

[3]谷希谦,陈锋.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1(4).

作者简介:

罗(1979-),男,壮族,广西田阳人,昆明民族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项目管理、数字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