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经济学的

点赞:19526 浏览:910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试图就当前公共经济学认知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分析了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

关 键 词: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前景

Abstract:Thispaperistothecurrentpubliceconomicsinthefieldofcognitivepaperanalyzedsomeproblemsanddescribed.itanalysistheriseanddevelopmentofpubliceconomicsinChina.Tothegovernmentasthecenteroftheeconomicproblemsofpublicpolicy,public,itwillbeethenewperiodoftheeconomicresearchcenterofgrityandhubinchina.

KEYWORDS:PublicEconomics;SubjectOientation;CinesePublicEonomics;DevelopmentPospect

一、前言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公共经济学源于早期的公共财政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20世纪50年代,萨缪尔森[1]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以及马斯格雷夫[2]的《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的相继发表和出版,标志着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虽然公共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有50年,但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则不过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本文试图就当前公共经济学认知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来分析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手段

公共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应该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8].

要准确地认识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首先需要对公共部门作出科学的界定.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NG0)和非营利机构(NP0).公共部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清晰地界定公共部门应该主要从事哪些经济活动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组织和实施;二是尽可能地把握和预测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各种结果;三是对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科学、公正地进行评估[9].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科学,要分析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与研究方法具有最紧密联系的三种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

实际上,这三种哲学基础在经济研究方法中是不应该哲学基础的应用上会有所侧重.因此,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当中,我们应该从这三种哲学基础中汲取营养,依据要分析的不同问题而有重点地选择.

我们知道,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寻找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规范分析则强调价值判断,对经济现象按某一目的或方向进行论证和说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有机结合.公共经济学将"理性经济人"的检测设前提引入到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之中,将公共部门模拟成市场经济中追逐效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运用实证分析手段研究公共部门的活动领域和公共收入与支出的经济影响,揭示公共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运用规范分析手段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评价可供选择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效果[10].


成本--收益分析法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应该是公共经济学中所运用的特有的分析手段和方法.用"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研究经济活动的效果,在微观经济领域使用得比较多,在公共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公共部门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同样需要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因此也要运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一项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的收益和社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

此外,诸如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博弈论方法等,也可以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将为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开辟出全新的视野.

三、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在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为人所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以专门研究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政府职责和规范政府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公共经济学"的译著和著作陆续出版.较早出现的成果主要有:阿特金森和斯蒂格里茨合著的《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等.2000年以后,研究公共经济学有关理论的论文、著作以及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樊勇明主编的《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黄恒学主编的《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等.另外,2007年"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而且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于2007年开始编辑出版《公共经济评论》.通过理论界、教育界的传播,与公共经济学有关的词语,如公共产品、公共怎么写作、公共机构、公共财政等,在各种报刊文献中随处可见,成为继"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等词语之后,在新闻媒体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11].

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中国公共经济学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尚处于"前公共经济学"时代.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公共产品的供求及其经济效应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第二,公共收入研究方面,比较注重某种收入.第三,对公共支出的研究还处于标准公共经济研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四,有的著作虽然冠名为"公共经济学",但其研究内容、方法等仍限于传统财政学的范围和方法.

四、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前景展望公共经济学在中国方兴未艾,随着中国政府职能公共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公共经济理论在中国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的转型为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与此同时,在学习吸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与分析,逐步提炼、总结基于中国体制背景的公共经济理论,是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唯一出路.

虽然公共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路平坦.

首先,西方公共经济学研究本身还处于发展当中,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因此借鉴西方理论,需要中国学者的甄别与创新.

其次,中国的经济学也处于发展当中,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研究中国公共经济问题,还面临许多知识储备因素的制约.

最后,进行公共经济研究,还面临着实证数据匮乏、统计制度不健全、政府行为不透明等问题,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