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浙江省C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

点赞:6579 浏览:166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以县域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为视角,对浙江省C市(县级市)13所幼儿园25个班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抽样幼儿园班级的教育质量整体偏低;不同所在地、等级的幼儿园班级在空间与设施、保育、游戏与活动、语言与推理、指导与互动等方面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班级教育质量无显著差异.C市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课程指南,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关 键 词]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0-0026-05

幼儿园教育质量是指幼儿园教育(包括保育)满足相关主体(主要是幼儿,同时包括家长、教师、社区等)合理需要的程度.幼儿园教育质量一般包括结构性要素(如空间和设施、材料、教师素质、班级规模、师幼比例等)的质量和过程性要素(如课程与教学、游戏、户外/体育活动、作息安排、师幼互动等)的质量.为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应以班级为基本的监测与评估单位,以一日活动的全过程观察为主要监测与评估方式,在监测与评估结构性要素质量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班级一日活动每个环节、全方位的过程性要素质量.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提出,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近年来,浙江省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教育部门针对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和内涵提升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既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可能关涉整个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探索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之路,力求找到突破瓶颈的策略,我们以浙江省c市为取样区域,对其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监测与评估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浙江省C市依据幼儿园所在地、办园性质、等级抽取了13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根据年龄段随机抽取2个班级,剔除其中非常态教学的班级1个,共抽取25个班级.其中小班8个,中班9个,大班8个,这些班级基本能够反映该市幼儿园的结构特征.样本幼儿园具体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FPG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哈姆斯等人编制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ECERS)及其修订版(ECERS-R)是美国乃至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之一.本研究采用的是李克建、胡碧颖在借鉴ECERS-R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合作编制的《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以下简称“量表”).该量表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界定与考察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自由选择性、独立性、创造性、多样化、计划性、积极氛围、监督和管理、成人角色以及均衡性.从量表的内容来看,该量表由空间与设施、保育、课程计划与实施、集体教学、游戏与活动、语言与推理、指导与互动、家长和教师共八个子量表构成.每个子量表下包含若干个维度,共有51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若干个项目,共有180个项目;每个项目一般包括4个等级指标.量表采用利克特7点量表评分,其中:1分代表“不适宜”,3分代表“最低要求”,5分代表“良好”,7分代表“优秀”,得分越高表明幼儿园教育质量越高.经过前期测量以及实践专家评定,该量表具有较高的评分者一致性、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三)研究过程

共24名评分员参与了本次班级观察的数据采集工作.所有评分员事前均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在正式观察和评估过程中,2名评分员为一组.同时进入同一个班级独立进行观察和记录.由于有些项目现场无法观察到,评分员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对该班教师和部分家长进行访谈.之后开小组会议,对评分不一致的项目进行讨论.直至达成一致意见,给出小组评分.每个班级的观察和访谈时间一般约8个小时(从幼儿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评分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编码、录入、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整体偏低

调查显示,抽样幼儿园班级在两个子量表上的均分未达到最低要求(3分),分别为游戏与活动(2.22分)和课程计划与实施(2.95分);在五个子量表上的均分在3-4分,仅达到最低要求.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保育(3.70分)、集体教学(3.67分)、指导与互动(3.58分)、空间与设施(3.06分)和语言与推理(3.03分);均分最高的为家长和教师(4.01分).通过观察与访谈,评分员发现,抽样幼儿园班级硬件设施大部分达到了基本要求,较为注重对幼儿的生活照料,高度重视集体教学,师幼关系比较融洽,有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基本能够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但存在两大明显问题:一是大多数班级内区角较少,游戏材料不够丰富,特别是角色/戏剧游戏、音乐/律动和美术、沙/水这几类活动区角,空间不足,材料匮乏.二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之间、不同集体教育活动之间的联系比较肤浅、生硬,有些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次数太多、时间过长,集体教学与自由游戏时间比例严重失衡.总体而言,抽样幼儿园班级教育质量整体偏低.

(二)不同所在地、等级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1.不同所在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差异比较

调查发现,整体而言,城市幼儿园班级与农村幼儿园班级在八个子量表上的得分趋同.游戏与活动均没有达到最低要求.农村幼儿园班级除集体教学、家长和教师外,在其他子量表上的均分都未达到最低要求;城市幼儿园班级除游戏与活动外,在其余子量表上的均分均达到了最低要求.

对比来看,城市幼儿园班级在六个子量表(空间与设施、保育、游戏与活动、语言与推理、指导与互动及家长和教师)上的得分在2.57分到4.48分之间,农村幼儿园班级的得分则在1.60分到3.18分之间,差距最大的是保育及家长与教师上的得分.那么,城市与农村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是否达到了显著水平呢?所在地是否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城市幼儿园班级的教育质量均显著高于农村幼儿园,详见表2.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文化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条件逐渐得到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农村学前教育比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物质条件差,师资紧缺、经费不足等.如果农村的学前教育得不到相应的扶持与帮助,城乡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最终势必影响到农村地区儿童的发展.

2.不同办园性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公办幼儿园班级在八个子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民办幼儿园班级,公办园班级的得分在2.73分到4.65分之间,民办园班级的得分在1.98分到3.71分之间,差异最大的是保育及家长和教师.公办园班级除游戏与活动得分外,均达到了最低要求.家长和教师的得分在4.5分以上,接近良好水平(5分);民办园班级的空间与设施、课程计划与实施、游戏与活动、语言与推理得分均未达到最低要求.

县域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浙江省C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进一步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班级教育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推知,幼儿园的办园性质不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关键变量.

3.不同等级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差异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等级幼儿园班级在八个子量表上的得分分别为:省一级园班级3.69-5.63分,省二级园班级3.41-4.95分,省园班级1.97-3.73分,准办园班级1.26-3.12分,省一、二级园班级在八个子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省园与准办园班级,且差异较大.省园班级在八个子量表上的得分又均高于准办园班级,差异也较大.由此可知,准办园班级得分与省一、二级园班级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准办园班级除家长和教师得分达到最低要求外,其余子量表上的得分均未达到最低要求,特别是游戏与活动得分在1-1.5分(不适宜).对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省一、二、园及准办园的教育质量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详见表3.

对差异显著项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在空间与设施的质量上,省一级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省二、园和准办园班级得分,省二级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省园和准办园班级得分,省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准办园班级得分.在保育、集体教学、指导与互动的质量上,省一级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省园班级得分,省等级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准办园班级得分.在课程计划与实施、游戏与活动、家长与教师的质量上,省一、二级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省园和准办园班级得分,省园班级得分显著高于准办园班级得分.


综上可知,不同所在地、不同等级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这意味着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不同地方(户籍)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最终会体现到儿童发展的结果上.

三、建议与措施

(一)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课程指南,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当前,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港台地区都把课程作为评估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康建琴、刘焱,2011),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呈现出多元、开放、自主化等特点,总体趋势是生活化、经验化、游戏化、综合化.针对本研究中各级各类幼儿园在游戏与活动、课程计划与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幼教行政和教研部门应通力协作,结合本地区幼儿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指南和实施意见,对幼儿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导,尤其要考虑:如何保证幼儿园课程真正以幼儿的游戏活动为主,如何保证五大领域课程和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平衡,如何保障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效果.如何限定集体活动的次数、保障幼儿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如何优化一日活动的过程、提高保育和教育的有效性等问题,从而从制度上保证幼儿的游戏权利,加强师幼间、同伴间积极的、富有教育性的人际互动,改善幼儿学习环境,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改进课程结构,设立并灵活利用班级内的游戏区角.总体而言,整个地区的幼儿园的课程结构应从目前集体活动过多的模式,走向集体活动与自由游戏均衡协调的课程模式,动态地推进并逐步实现领域课程活动之间的均衡.不同集体活动之间、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应改变过去整个幼儿园设立几个专用活动室的做法,注重班级游戏活动区角的创设,扩大区角活动的空间,增加区角材料.第二,增加自由游戏的时间,提高一日活动的质量.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的游戏活动为基本途径.但调查结果表明,自由游戏是整个地区幼儿园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各级各类幼儿园应调整课程结构和一日作息时间结构,大幅度增加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同时,通过教师配班和工作方式的调整,提高师幼互动的频率和质量(比如,集体教学时间采取分组教学,自由游戏时间采取分区域监护和指导).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意识,切实提高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质量.

(二)保障处境不利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幼儿园、面向低收入群体和流动儿童群体的省及以下的幼儿园目前尚不能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某些因素(如户外场地缺乏、班额过大、自由游戏时间缺乏,部分保教人员教养方式不当等)甚至会制约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当今以下问题已经在教育界形成共识:第一,有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和接受什么质量的学前教育同等重要(周欣,2012).第二,低质量的学前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可能会阻碍儿童的正常发展,甚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可补救的伤害.第三,处境不利群体最能从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中获益.具有良好家庭背景(如,父母亲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程度和较好的职业等)的儿童并不单纯依赖托幼机构的教育以获取成长资源;相反,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如果未能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或将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阻碍性因素.基于此,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措施,保障每位处境不利儿童能够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可以尝试和探索的途径包括:第一,加大对省及以下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性经费扶持力度,直接帮助符合布局要求的低质量幼儿园改善办园物质条件,起码做到有充足的园舍空间和户外活动场地(可根据其园舍和场地面积,限定其招生规模和每个班级的规模),班级内有游戏区域和各类玩具材料,无安全隐患,饮食有营养,每班至少做到两教半保,保教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未持证人员起码先要接受一定时间的有效培训,并限期取得资格证,否则予以辞退或转岗).力争3年之内,辖区内每一所幼儿园都真正达到省及以上办园标准.第二,直接向处境不利儿童家庭发放一定金额的幼儿教育福利券.该券可以用于缴纳幼儿园保教费、购写玩具和图书:幼儿园和商家可以凭此券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兑换.第三,在促进本地区幼儿园办园水平上等级、办园行为规范化的过程中,采取“奖优扶弱”的策略,既要鼓励先进、保护积极性,更要扶持弱势,对办园经费紧张、自主改善有困难的幼儿园给予财政上的倾斜支持,以提升底线、拉长短板、缩小差距,带动整个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