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侧重点

点赞:5351 浏览:193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水平、道德修养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有怎样的师德师风,学生就有怎样的学德学风.对于身处新时期的教师而言,师德的要求应该突出其典范性,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找准侧重点.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侧重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新时期师德侧重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精神面貌,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有怎样的师德师风,学生就有怎样的学德学风.对于身处新时期的教师而言,师德的要求应该突出它的典范性,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找准侧重点以便运作,并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一、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塑造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包含宽容精神、律己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仁慈公正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精神、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品质、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等.教师在道德品质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要以师德品质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威信是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动力无穷的精神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的崇高威信,能促成教育的最佳效果.教师威信的树立是通过“言教”和“身教”表现出来的.而“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格言都说明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以至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传给学生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他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态度.

教师要以师德品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敬佩教师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美好的品质才有资格去塑造学生的品德.从事教师这种职业,就意味着在整个人生航程中,将始终面临着一种师德品质上的挑战.教师必须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新形势下对师德品质的新要求、新高度不断攀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自身道德品质塑造上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师给学生传播新思想、传授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反作用于教师,学生的表现能引发教师深度思考总结经验,能促进教师继续学习提高,教学相长,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也在教育中得到提升.

二、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新时期,由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方面.就高校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开辟多种渠道,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优化和重组知识结构和层次,使之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首先,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鼓励教师攻读相应的高学历,即鼓励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对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予以经费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参加高级研讨班、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研修班、大型学术会议等,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保证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科研成果奖”等评选活动及“校长特别奖励计划”、“名师工程”等措施,营造激励教师成长的氛围,促进教师成长,为培养学校“名师”型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


其次,对教师进行跨学科教育.一方面,是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要帮助教师理解、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全面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化学习、终身教育、竞争意识等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提高其应变能力,激发其创新,树立其新的精神风貌.要使教师确认自身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观念上要从单纯追求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使学生只会掌握知识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转变,从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要制定科学的科研规划,明确科研任务,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要使教师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搞科研,在科研中进行教学,二者相互促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力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完成从专业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敢于接受各种挑战,用创新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改革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创新教学实践中善于学习,以学术性和科研性为主导,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型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运用新颖的具有创新价值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的层面.其中创新精神是由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构成的.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意图、动机和态度等.它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从事创新性活动的必要准备,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第一位的主观条件.但现在教师普遍缺乏这种意识.如果一个教师长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新,那他在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中,也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教学成果.创新型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创新型学生.评估一个好教案、一堂优质课、一名优秀授课教师的主要标准就是创新.对于有志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强化创新意识.想创新之因,求创新之果,想如何创新,同时还应树立七大意识: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独立意识、突破意识、求异意识、求新意识、飞跃意识.

而教师的创新品质,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开发学生智慧、塑造人才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师德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其次,教师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指导者.因此,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如果教师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就不具备有良好的师德,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担任起育人的重任呢?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的根本标志.

四、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师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创造,这良好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的社会环境.学校内部环境是指以师德作为教师素质核心的学校管理思想、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风气等等.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结合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激发教师内在的道德需要,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面对纷纭复杂的思想文化影响,能自主判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把教师应具备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习惯,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随时进行反省、调控.外部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大环境,包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对教师的充分肯定,对高尚师德的颂扬和不良行为的批评等.要实行竞争机制,促使高素质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要制定严格的师德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塑造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在这场教育深刻变革中,教师的道德品质必须符合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把师德建设几个重要方面的位置摆正,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梅、王树花,《从师风师德做起建设和谐大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2)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简介:陈焕随(1969.11-),男,海南文昌人,副教授,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为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