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

点赞:26211 浏览:1196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课学习的方法.在实际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探究要贯穿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探究.在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课程开放.

关 键 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从中教师可以充分认识到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懂得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实践活动,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追究根由,验证真理,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科学探究既是科学课程的学习目的.义是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认识探究性学习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与实验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它改变了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到达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培养对小学生学生爱科学、懂科学、做科学具有广泛价值.用类似于像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可以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要求高级认知能力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可以培养儿童达到形式操作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是很强烈的,实验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际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时可用魔术的方式引入,把一个杯子和一张纸放入水中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这样吗?看看老师的小魔术!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用魔术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下面进行多种方式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提供了探究的基础.

关于对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学科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思考.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教师首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及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实验目的有的是要寻找某一现象的原因,有的是了解某一事物的属性,有的是验证某一科学检测说是否成立,不管哪种目的都是为了揭示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来实现的.对于学生来说,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认知发展的过程.

青岛版科学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材出示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给教师的执教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挥好教材的引领作用,让探究活动更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问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反思;其次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要善于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对自己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完善,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不管问题由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

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恰当、实用、开放.

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的选择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以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同时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的确定实验材料的数量与种类.

2.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的实验材料既要符合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又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较为直接的获取感性知识.

3.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有直观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也便于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操作、观察,使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高一些,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实验材料的呈现要把握好时机.我们在准备材料时要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既能调控课堂节奏、掌握课堂结构,也能让学生始终处在期待中,努力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四、课后活动,在课外延伸中深入探究

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的仅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向课外延伸,把大量的探究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不断的延续下去.比如在教学完《秋季星空》一课后,要求学生在课外去制定观察计划,观察星空的具体变化,为学生的中长期探究活动做好了准备.又如在教学《通电的线圈(二)》时,课后引导学生思考:电可以产生磁,磁能不能产生电呢?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也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了培养提高.

总之向课外延伸探究实验,不能仅限于课本上提到的实验,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知识跟科学课程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等,为学生的探究课题怎么写作,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的来说,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在我们实际的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要贯穿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