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点赞:4565 浏览:131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论述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英汉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两者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上的两种不同语言,它们反映了各自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的科学方法》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以学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背景绝不仅仅是课文的附加,也不是与教学目的无关的点缀,不可因时间有无来取舍,相反,它是语言学习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学习的必要性

1.认识英汉文化的共性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文化具有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自诞生以来的生活习惯、思想理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沉淀,但各个民族文化都融有人类共有的追求向上、注重情谊、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每一种文化都吸纳了不同文化的优良传统.因此,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方面取得共识,才不至于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语言的文化有偏见和误解.要认同文化的共性,这是因为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该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英汉民族在表达信念、情感上都有相同和相似的方式或哲学含义.

比如,谚语“Onetreedoesn’tmakeawood”“Thelazinesakes

ignorance”等,都与中国文化的劝学、抒发情感等思想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2.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多样性,揭示差异之所在

英汉文化都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它们根植于社会土壤,其语言表达既体现本质现象,又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1)语义的本体性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两种文化,其中很多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或概念差异,表现了各自的文化内涵.英语文化里出现了hotdog(热狗),hippies(嬉皮士),与汉语中“馒头”“稀饭”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相同,但它们的本质文化意义却相差甚远.就拿porridge来说,英国人的porridge是指燕麦片放入牛奶或水中煮成的,这显然与中国的“稀饭”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差异还造成了价值观的不同,如:“peasant”“landlord”“capitalist”等在英语中往往含有积极的涵义,但在中国却带有强烈的贬低、消极的涵义.

(2)语义的约定俗成

语义的约定俗成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它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公认的社会准则.不同的社会造成了对语言所代表的意义的约定俗成.例如,汉语中的叔、舅、姑、姨等,在英语中则用uncle和aunt两个词来表示;汉语的二楼,英语却是thefirstfloor.英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s,汉语则没有,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各有自身的语言形式和内在规律.有些委婉语和禁忌语也是独有的文化现象,如:汉语中的“如厕”,英语则为“Excuseme,I’llgoandseemyaunt”或“Doyouwanttowashyourhandsordoyouwanttogosomewhereelse?”又如,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13”常被看作是不吉利的,如果英国主人邀请了15位客人,有2人因故未到,只有13人出席,客人就会不愉快的.所以,语言文化被约定俗成并赋予特殊意义后,就体现了它的语言价值.

(3)语言的比喻意义

语言是认识社会的向导,又是社会演变发展的产物,因此,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我们要透过表面现象探究其比喻的事物和折射出的深层含义,如:themeltingpot(大熔炉),Frenchfriedpotatoes(油炸土豆片),asdumbasawoodsIndian(愚蠢的像木头一样),pullone’sleg(取笑某人),abedofroses(安乐窝),blacksheep

(害群之马)等等.再如,汉语中的狗常被用来指坏人,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贬义,如:“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等.英

美人则把狗当作忠实的朋友,如:a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人人皆有得意时),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这些特定的现象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所以,遇到难以理解的语言现象不能妄加揣测,应对语言的文化意义加以学习和理解.

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创设语言文化氛围,感受语言文化,培养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利用所在学校的各项设备,就地取材,创设语言学习大

环境

大环境教育是一种课内外相结合,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教育.如:开办英语角,鼓励学生多开口并在平时生活中尽量用英语交流,学会用英语描述身边的人和事;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利用校园广播经常播放英语歌曲;鼓励开展英语演讲活动,故事续尾,英语晚会等,多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里,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

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英语教育小环境

在课堂上应尽量多地使用口语进行教学,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来创造语言氛围,如:笔者经常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FreeTalk或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幽默笑话等,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组织语言活动,让学生重视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强化文化

意识

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笔者积极地为学生组织各种语言知识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写英语日记

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多写多练,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体验写作的乐趣.

(2)制作英语小专题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做成专题,并两三周一次在班级中展出,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

(3)建立学生英语书目库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英语书,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拓展视野.

语言的习得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种价值观念的接纳,

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而英语教学,不能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应当语言、文化并重,真正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入手,做到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际中不是学会一种语言知识,而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