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困惑

点赞:10360 浏览:446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好语文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初中生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的不明确,在批阅上难度大,指导方式上单一;对学生而言,写作与现实生活实际脱节、写作与课文内容脱节、写作与“应试作文”之间的矛盾;现行的语文教材给作文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等困惑.

关 键 词:初中生;作文教学;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22-01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很多的问题,老师不能很好把握作文的目的任务,批阅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学生下笔无言,无从下笔.在目前的初中生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还存在很多的困惑.

一、作文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困惑

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一、教师对初中生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的不明确.有些教师忽视作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学生单纯追求写作技巧,无病;而更多的教师则认为作文教学是为了应付中考,为应付而“应付”,作文在中考中占50分,而学生努力构思的好文章和一般不偏题的平常之作的得分相差无几,教师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作文指导上,用很少的时间集中进行“应试作文”指导.

第二、教师对初中生作文教学批阅上困惑.一般情况下,初中的语文老师都会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根据学生的生源不同,每个班的学生都在30―50名,如果全批全改作文,按每一本作文批改所用的时间5分钟(包括给作文改错和写批语等),全批全改一次作文要花去语文教师大约5―8小时的时间,每批改完一次学生作文,教师都会累得半死,但是教师如此花费心血批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只有部分学生看看评语,大多数学生连评语都懒得看,就直接把作文放入书包里去,更不用说让学生看作文的改错的地方,这样的效果显然收效甚微,教师做的算是无用功,也是“费力不讨好”.

第三、教师对初中生作文教学指导方式的困惑.教师指导方式的概念化,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实例要典型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知该怎么做,最多就是那一篇课文中的范文说说而已.课文虽然是一种范例,但毕竟李学生的实际太远了.教师缺乏亲身写作体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自己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指导,这恐怕也是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作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第一、写作与现实生活实际脱节.毫无疑问,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一个生活安逸、经历平平的人;一个麻木冷漠,没有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单调而乏味: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的.就我知道的目前所有的学校来看:白天安排满满一天的课程,早晨一起床就有早读,晚餐过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还要继续开始晚自习,一直要到晚上九点多.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在没有其它合适的办法的情况下,实行了全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周一到周五,学生的范围就只能是在校园内,就连中午休息的时间,学生也不得不到教室去自习.如果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每天的生活近乎一样,没有新鲜感,让学生们到哪里去寻找、发现写作的素材呢?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呢?因此,写起作文来,无人下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枯燥,毫无新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对学生进行疲劳战,大部分学生进步缓慢,无法对作文产生兴趣.只有个别富有观察能力学生,再加上情感上的多愁善感外,其余的大部分学生都对观察能力不高,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这样,学生的写作就不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轨,生活是生活,学习是学习,完全没有联系,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能积累写作素材,写出好文章呢?

第二、写作与课文内容脱节.现行的语文书教材,我们不能说不好,说实话,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篇目,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都是大家名篇,每篇文章都是名家的典型,都比较适合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的文章,就像挂在架子上的葡萄,看得到却摸不到,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学生根本不能感受,融入不了自己的感情.朱自清在《背影》这篇文章里,通过简单直白的叙述和描写,把父子之间的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当时的情景不同,能够理解这篇散文,被散文中感情感染的又有几个呢?现在的生活富足了,学生根本不知道当时几个橘子在父子心目中的重量呢?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课文就是例子”的主张,但这个“例子”难以举一反三,语文课的“例子”永远只是“例子”,使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长久的困惑.


第三、写作与“应试作文”的矛盾.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心态也变得急功近利,肩上压着中考比高考还重要沉重担子.中考作文分数又相差无几,学生认为把大力气花在拉不开差距的作文上不值得,所以对作文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心情也没时间去关心生活,更不愿把时间花在作文上,写出的几乎全是“应试作文”,并非他们的真情实感.

三、现行的语文教材给作文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是没有独立的教材,作文训练只是依附在阅读教材里,安排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或单元练习里.教材把写作理论知识化解为一个个训练要点,散编于每个单元之中,一个单元一个要点,并虚拟着一条“红线”把这些要点贯穿起来,以为一旦要点训练完毕,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殊不知,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二是教材选文的开放意识不过,可供模仿的典型性不够.教材中的作品缺乏时代气息,名篇大作,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距离遥远,没有亲切感,不易被“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