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点赞:16304 浏览:7002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等皆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交往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所占的优势日益明显.探讨和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网络交往日益占优势的原因及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关 键 词: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人际关系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新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崭新的交流平台.网络对人们的各种观念产生了极其猛烈的冲击.青少年作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人际交往中宽泛自由的对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新颖奇特的方式等对他们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自身对于网络交往也赋予了极大的热情,并渐渐融入其中而成为网络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群体.

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参与网络交往(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娱乐节目、网络影视、聊天、贴吧、微博等)的时间越来越长、空间越来越宽、对象越来越广.网络交往已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新的发展动向,网络交往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所占的优势日益明显,对网络交往的心理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二、网络交往日益占优势的原因

1.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中学生渴望与他人交往、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渴望有一个倾诉的对象,但是绝大部分中学生在现实中缺乏与他人尤其是与异往的心理准备与能力.而在网络的“人―机”交往模式或“人―机―人”交往模式中,计算机成为重要的媒介,它使人际交往对象的年龄、身份、家庭背景、生活状态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情感道德、学识与能力皆具有一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都具有一

信息技术环境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种延时性,加上空间距离的无限性,因而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使得大部分中学生更容易倾向于选择在网络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乃至网络亲情、友情、恋情中寻找精神寄托和慰藉.


2.目前我国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与同伴及同龄人交往的空间与沟通的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家长的过度溺爱与呵护使他们习惯于从自我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只关注自身,缺乏谦让包容之心,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与外界交往的主动性、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因此,部分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理想的交往对象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网络中的“人机”交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感,给他们提供一种情感寄托和心理补偿.

3.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很浓重,学生的优劣评判主要还是取决于他们的学业成绩,单一化的评价体系必然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业中得不到成就感;还有,虽然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但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非正常竞争,学生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和心理压力过大,内心极度压抑,于是网络和网络交往成为他们宣泄心理压力、放纵自我的理想场所.

4.此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复杂且多变的社会现象导致部分中学生对世界、社会、人生的认识变得有些模糊和混乱,也使部分中学生对现实的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感和安全

感;同时,网络中形形色色、带刺激性的时尚风潮、娱乐信息、游戏节目以及自由的交流方式也使认知、思维以及情感均处于发

展旺盛期且缺乏一定自制力的中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交往而不能自拔.

三、网络交往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导致学生个体社会化模式的改变.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传统的群际关系中,个体往往是通过与现实的人进行接触、交流、沟通,彼此交换信息,并由此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情感互信和情感依赖,直至建立亲密关系.在其人际关系发展中,他们往往以亲属、同伴、邻里、同学为媒介建立比较稳固的人际网络.在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个体也往往选择某个现实生活中的佼佼者或崇拜对象作为榜样.而信息技术环境下,个体常常在不真实、虚幻的对象身上寻求安全感、归属感、情感互信和情感依赖,过去对确定对象的崇拜被对宽泛对象与虚构对象的崇拜所替代,事实表明,许多中学生的偶像不再是现实中某个学识、品德很优秀或学业事业很成功的人,而往往是那些网络中很火爆的红人、名人、奇人、怪人或者是影视中的虚构角色.这种社会化模式的转变可能有利于个体自主意识的确立,但也可能严重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发展水平.

2.引发现实人际交往心理的障碍.网络交往扩大了中学生人际圈子,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内心、宣泄不良情绪、建立情感互助的空间,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但是网络的过度交往也必将导致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对现实的人际关系的冷漠、人际情感的疏远,有时甚至表现出对现实的亲情、友情与人际关系的极度冷漠,而沉迷于网上虚拟空间的“人机”交往和虚幻的人际关系.同时,网络空间的多变性和隐蔽性也容易造成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障碍,会使中学生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紧张感,渐渐对社会、自然、自身的能力、未来的生活状态缺乏正确的感知和认识,从而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心理

障碍.

3.导致学生人格的异化.网络人格是在网络亚文化圈内塑造而成的与普通社会人格相联系又有着区别的人格特征.是个体在网络交往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网络人格一旦形成,往往进入潜意识的层次,使现实人格也难以觉察它的存在.网络的虚拟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不断脱离自我,脱离现实,从而渐渐形成虚拟化人格;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是一个自由、隐蔽而又缺少监控的世界,它可以使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但毫无疑问的是传统规范很难约束网络行为,从而导致了人格发展的非正常化趋势.这种异化主要表现为盲目的反传统、反主流,缺乏真实情感、道德感、责任感,最终导致人格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