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点赞:3806 浏览:113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手段,使人原的素质状况得到改变,把原有的素质提高,也就是对改变每一个人的素质状况而实施的教育.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学等其他方式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榜样和影响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求得发展,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关 键 词: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73-01

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的课程地位观

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确保历史课程的应有地位和课时计划的落实.中学历史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强调指出:"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学校领导一定要保证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并由省教委进一步明确了的课时计划开设历史课,历史教师应认真上好历史课,各级历史教研员要宣传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学校开设历史课的情况.对于随意砍、削历史课时的现象,要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确保历史课程应有的地位和课时计划的落实.

2.树立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观

全方位地认识学科教育的功能,辩证地理解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要求每门课程在确定目的任务的时候,应全方位地认识学科的教育功能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历史教学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还具有心理培养的功能.因此,在确定历史课程的目的任务时,要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历史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之间的关系.上述任务,从总体上说应是同步的,要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应是.打好基础,注重能力,渗透德育,发挥功能".同时,历史教育也要把教会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科学思想、方法、观念、意识、态度、精神,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合格公民的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惜时守信等优良品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变化、会生活、会做人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能力作为自己的任务,从而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固有功能和特有教育优势.

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重视发掘、培养情感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历史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离开了历史知识这个载体,去谈思维能力的培养,那是空谈.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例如:"唐三彩"、唐部长安,可直接感受到的是色彩美和对称美,而通过欣赏陶渊明田园诗、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可间接感受到的是恬静朴实之美和迷人的塞外风光之美等这些自然之美深深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临死不屈的刘胡兰等他们身上所进发出来的思想之光和焕发出来的精神风采一旦潜入学生的心中,就像灯塔一样在他们的心灵中闪光,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4.注重方法、激发兴趣

历史知识记录着古代优秀人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中的丰富成果;沉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浓缩着丰富的情感;蕴涵着优美的意境.变"记忆型"的历史教学为"思维型"的历史教学.变传递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以对话为中心,让学生喜欢历史课,让历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例如,在上美国独立战争一课开始时,先演示一幅美国国旗的图片,随后再出示一面左上角是13颗星的星条旗图片,指出这是美国的第一面国旗,并提出为什么是13颗星,然后转入北美殖民地建立的讲授.利用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两幅图案加以对比,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出学习的愿望.

5.潜移默化、提高能力

教师不应满足于如何讲清讲透知识点.而是更要注重讲"我是怎样思考的"、"根据什么思考的"、"遇到类似问题应怎样去思考"、"还可以去设问"等等,把老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会学历史",更有助于他们"学会历史",具备了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学好其他相关科目.

6.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观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历史教学的任务要求,实现教学目标规范化,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以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要反映现代教育观点和中学历史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因素,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上述教学评价的原则适用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差生的需要;(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

7.树立素质教育的学习动力观

历史学科的学习动力的培养,应立足于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历史学习动机的培养,而不应指望靠考试这个"指挥捧"发生效力.通过改进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这是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此,要充分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寓教于乐,在历史教学中探索愉快教学,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范围内,依城乡、沿海与内地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力戒以高考选择性考试标准实施义务教育课程.


8.注意把历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避免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现实中,大家知道许多学生喜欢历史课堂,对历史学科有较强的兴趣.但另一方面,历史学科的社会地位却处于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局面,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历史学科没有实用性,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同时历史学科的学习很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和纯粹的知识记忆,忽视了历史知识在人们生活实际中的借鉴作用.如果能较好地把现实生活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就能给学生在今后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供一个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思路,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学生很容易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总之,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其次,要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体会,踊跃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