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感

点赞:17878 浏览:81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但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中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发现、认识乃至掌握知识、技能、情感.教师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记住了文中的一段乃至整篇文字,就是学会了.下面谈谈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感悟.

1.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贵在传技.对于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学生总是感到无趣,且易忘.这是因为这些知识点只是体现在课堂上、试卷上,而在生活中,它只能是知识点,无法得到广泛地使用.这样一来,我们教师的教书就成了挖掘知识点了,教师也就只是一个监督员,监督学生背诵.可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阅读的技巧、讲述的技巧、书写的技巧等这些技巧决不是简单的背诵就可以予以解决的,它需要学生不停地揣摩、不停地练习,直至熟能生巧.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将技巧传授之后,创造机会让学生加以运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2.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的训练.在“郑和远航”第二课时――学习“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片段的教学时,复习导入之后,便让学生按顺序学习,主要抓住“壮观”“示好”“凶险”来指导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一节课上完,给我的感觉是顺顺当当,波澜不惊,好像也没出现什么“闪光”的地方.

不过,课后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下一课时所需要做的只剩下“意义”和“写法”了.高兴之余,我又在想,如果仅仅去完成书中早已明确写出的知识点,不就又是在“教教材”了吗?再说了,郑和远航距今太远了,它所承载的意义,也绝非是对历史还不太熟悉的学生所能理解的.强行讲解,他们无非是记住那段文字表述罢了.这样的话,可就与作者的初衷以及编者的意图相违背了.怎么办?得给课文补补白,哥伦布、麦哲伦、《友谊的航程》和“访美”依次跃入我的脑海.将这些装入课堂,中外、古今不就都有一个对比了吗?不就可以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郑和远航的伟大,发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了吗?这不是要比简单的说教来得更加有意义吗?

3.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例如,“伟大的举动!”,这是我们语文课上学生对“壮举”一词的解释.吸取以往的教训,课前我就做好了准备――就从“壮举”开始,在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之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寻词句,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进行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先用上几分钟时间解决上节课遗留问题,然后开始将“预设”慢慢变为“生成”.“壮举”一词出现之后,立刻就有学生给出如上的答案,原以为需要下些工夫的地方就这么轻松拿下了.接下来寻找“佐证”也就简单多了,不一会儿,文本2至5自然段中能够表现出“壮举”的句子悉数被找出,一切尽在掌握中.指导朗读是个轻松的活,弄明白句子的意思,找出其中最能够表达意思的词语加以重读.之所以这样去指导,是因为我班的学生还不太能够接受“带着感觉朗读课文”,他们需要的是直观的、可见的、易操作的指导方式.教学在顺利地进行着,就等着最后的“升华”了――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你最想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可惜,就在这课上的最后一关,卡壳了!学生说出的话是“伟大、敬佩”,可他们的眼中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敬佩,甚至有的学生的脸上还停留着窃笑等

从“伟大”开始,到“伟大”结束.如果仅仅从了解层面上看,这节课算是完成了既定目标;可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层面上看,这是一节完全失败的课,因为学生只是在用“伟大”这个词语回答教师的问题,在他(她)的心中,“伟大”和“阿猫、阿狗”没什么区别.其实不仅仅是本节课上的“伟大”,许多课中的许多课中的许多感慨之词都有如此遭遇.学生有如此表现,还是教师的责任啊.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在日常的教学中是否过于重视“答案”,而忽略了答案所植根的土壤――情感了.

总而言之,我们千万要记得语文学科的一个特点――长效性.我们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的训练,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理直气壮地搞好语文能力的训练;文本必须细读,要报以友善的审美情趣.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成长,心理上的成长、情感上的成长、理智上的成长等这是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责编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