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再

点赞:14973 浏览:674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举步维艰,这与人们对素质教育本质内涵的认识有关.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而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人的基本品质”,而唯有基本的,才是稳定的、持久的,才具有普遍意义,也才能真正具有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 键 词:素质;素质教育;基本品质

素质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开始,90年代逐渐进入高等教育,得到了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普遍认同,此后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倡导和推进.多年来,有关素质和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少,但对素质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概念不十分清晰,素质教育及实践过程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时至今日,中国GDP居世界第二,但国人素质未见大幅提升,素质教育被冠以“老大难问题”.有人说,素质教育知易行难,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有赖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不能满足大众需求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直接成因,也是素质教育受阻的主要原因.当我们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今天,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实践依然举步维艰,这让笔者重整思路,反思并总结过去有关素质教育的努力和走过的路程,回到原点重新认识素质和素质教育,定义素质和素质教育.

一、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素质”,是指人们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比较稳定、内在和基本的品质.“素”是物的基本构成成分,如元素、要素、素养等;“质”是指构成物的根本特点,如性质、本质、品质.素质,就其本身讲,有先天素质、可能素质和现实素质.先天素质指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主要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先天素质是人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可能素质指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叫发展潜能或发展潜力.而现实素质就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等.在这一层次上,人先天的、可能的素质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通过内化,成为人的一种稳定的现实品质.

把素质的基本意义引用到教育领域,综合起来就是人的“基本品质”.它包含人在生理方面的基本品质和人经过“社会化”之后,作为社会人在心理意识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而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教育.人在心理意识方面基本的品质,主要包括人格、意志、情感、兴趣、气质、思维、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等.这些基本的品质影响着一个人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决定着一个人如何做人、做事,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能否持续发展.所以,素质是指人们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基本”的品质,而“基本”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唯有基本的,才是稳定的、持久的,才具有普遍意义,也才能真正具有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按照“素质”的定义,“素质教育”应是以提升人的基本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人的基本品质”,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和教育自身的理想是一致的.教育是宽泛的概念,而素质教育像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一样,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也不是教育的泛化.例如,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教育一词前加上其他限定词,如传统文化教育、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等.而素质教育与上述各类教育的不同在于:素质教育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这种素质教育或素质教育思想,可以在不同的教育(如职业教育和英语教育)中得到实施和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没有加深与扩展的必要,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教育,这种教育自然就有其基础性和普及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指把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从业和求知基础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所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如果把基础教育限于职业的、定向的训练,就会使本来应得到扩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过早地停滞、萎缩,也就无法指望学生很好地应付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

素质教育具有普及性.普及就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每一个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提高上,没有选拔和淘汰义务,也没有创新的任务,素质教育依照“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强调“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也要学会关心他们,学着做日后合格的公民.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把重心放在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有人认为: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这个内涵看起来很全面,但仔细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个素质内涵说包括的内容并不都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最基本的品质.文化修养、业务能力是在个体基本品质提升的基础之上因人而异地、自主能动地、有选择地获得的,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而思想品德修养,也往往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与信念、理想联系在一起.所以,“素质”应是人的“基本品质”.它指人在生理方面的基本品质和人经过“社会化”之后,作为社会人在心理意识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质;而上述的素质内涵说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或“提升”了素质的内涵意义,当作为基本品质对学生和全民提出时,在实践中是难以做到的,也因此有了素质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说是老问题,是因为几十年一直在努力,但一直没有完全解决;说是大问题,是因为它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说是难问题,是因为它不仅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多年来,素质教育举步维艰,一路坎坷,没有明显效果,与人们对素质教育本质内涵的认识有关.这个被“善意”拔高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操作层面上搁浅,也是必然.

二、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基本品质的要求

社会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着作为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应该是对每个人的基本品质的要求: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人格修养.

学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它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与社会经济结构完全匹配.哈佛大学前校长鲁登斯坦有一句名言:“社会变化得越快,大学这块变化相对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地就越有价值.”大学不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需求设立的,大学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它要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它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境界,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妥协方案.在当前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教育应当建起一道无形的篱笆,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

《公民常识》一书的编者关澜20年前这样呼吁:“教育从来就是被当作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手段,而从来没有人喊出过什么也不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合格公民.”关于教育的有为与无为不属与本文讨论的范畴,但是多年来,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教育存在的弊端而造成受教育者所缺失的,正是这些最基本的品质.如今,中国社会需要人的基本品质的输入和不断重申――素质教育.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徐汝舟译.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王诺.读哈佛[J].读书,2000,(12).

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