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达成

点赞:18371 浏览:826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清华大学1993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以来,这门课程已经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进入高校大学生课堂,但是这门课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反思

(一)理想的课程目标

2007年,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1]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现实的课程目标教学效果

郭素萍在2010年调查研究发现:

第一,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不高.有51.6%的学生持不满意态度,只有18.8%的学生满意.

第二,就业指导课程目标总体达成度低.10个目标因子的平均分为2.93,低于均值3,按照得分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求职技能(3,21)>职业知识(3.05)>确定性(3.04)>信息处理能(3.02)>独立性(2.98)>自我探索技能(2.86)>自我知识(2.81)>取向性(2.80)>生涯决策技能(2.79)>自信心(2.69),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求职技能和职业知识的得分情况显著高于生涯决策技能和自信心.

第三,态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近40%的学生职业选择依然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50%的学生职业选择功利性,缺乏社会责任感.

第四,知识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学生职业知识掌握程度极不均衡,对就业形势和政策比较了解,但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创业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学生对自我知识缺乏了解,仍不能明晰自己的职业性格和能力.

第五,技能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有超过40%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求职技能,但生涯决策能力、职业探索能力欠缺,只有20.9%的学生能够为自己树立职业目标,15.8%的学生能为自己学业做好规划,24.7%的学生能做出职业规划.[2]

由上可见,理想的课程目标与现实的课程目标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不高;课程的教学对职业指导的定位作用不明显;课程教学对职业价值、理念等情感态度方面效用不明显;课程教学对职业自我的概念要领把握不透彻;课程教学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均衡,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架设.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改进策略

突出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闫峰,白玲通过调研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3]这也说明西部偏远地区基层的大量工作岗位需要人却招不到优秀的毕业生,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失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首先应该以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养成为核心,认识职业价值主体,把握学生需要,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职业价值判断的主体,不是听从他人对职业的评价,盲从他人的职业选择,而是根据内在需要自主地判断职业的价值、重要性.还应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未来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学生可能最先需要满足,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满足.第二,要认识职业价值客体,把握职业的丰富性与蕴含性.应帮助学生从更为宏观或中观的视野认识职业的价值.第三,评价职业价值,培养职业评价的能力应该把对学生的教育集中到“学会评价”、“学会选择”这个人生定向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上来.进行价值评价应首先确立评价的标准,依据哪些原则进行评价.我们认为从个体需要出发,借鉴培里价值评价的原则,认为职业价值评价可从四个标准展开:正确性,学生对某种职业是否具有某种价值的需要;强度,对同一种职业的同一需要在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偏爱,使具有同一需要的某些职业进行比较;包容,同一职业中一种需要对另一种需要的容纳程度.第四,实现职业价值,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职业价值观教育从实践出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的需求、、追求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与社会职业的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进一步认清自己的需要,获得内心真正的需要.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活,从中领略到职业的属性对自身的满足情况.三是让学生的需求在获得职业属性的满足与不满足的过程中寻求自身的需要的最大发展与职业属性、功能的最大开发.[4]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达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突出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

舒伯认为在1984年指出:职业自我基本上它是一个适配的理论,即人们同时考虑自己的特质以及一项职业所需要的特质.[5]职业自我概念是通过个体对工作世界的观察、对工作中他人的认同以及个体自身实践而发展形成的.职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建立生涯形态的驱动力,个体只有明晰职业自我概念才能确定现实的职业目标,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实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对成功就业缺乏信心,信心的缺乏就是一种对自我定位的不准.学生自我定位的偏颇,势必会影响职业的选择.如果职业选择与自我概念不协调,个体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产生不适应.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突出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在课程内容中增加心理测试,包括人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自我定向探索、能力倾向测试等,通过教师对学生测试结果的解释,可以使得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有个基本的倾向,再经过实践的检验,逐步形成稳定的职业自我概念.第二,还可以扩大课程教学的领域与范围,将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特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如会计从业人员的精准、成本、时间.第三,让学生理解现实的“我”与职场的“我”的差别,形成他要成为未来职场的“我”应该具备的核心要素和技能.(三)突出培养大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


生涯决策是指个人根据各种条件,并经过一系列活动以后,进行的目标决定,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制定优选的个人行动方案.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着择业、初次就业、继续深造等一系列选择的问题.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增设生涯决策内容,提升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够把个人抉择与个人目标,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起来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要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1)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2)职业决策需要结合自己的气质、性格、特长、兴趣和能力;(3)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并具有可执行性;(4)正确面对问题,不要逃避问题.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该以学生的生涯发展为着眼点,以个体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涯成熟度,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决策类型和影响决策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形成理性决策的能力,并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

(四)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每年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属持续攀升态势.2013年,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99万,而完全依靠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有效、优质的就业岗位已经满足不了.同比美国而言,高校大学生参与创业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比率达到60-80%,而创业成功的比率也达到20-30%,而我国大学生在参与创业社会实践和创业成功方面的比率就低了很多.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增加创业知识,如创业心理、创业法制、创业素质、创业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内容,使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理性分析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创业契机的前提下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91;4]胡海群.浅谈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J].成人教育,2007(1):52-53.

[5]梁湘明.事业发展与心理辅导(北京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讲义)[Z].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