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探究

点赞:10657 浏览:44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经典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依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方面谈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的体会.

一、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学校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摩以及师生访谈中,我们课题组发现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在实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课堂教学认识不够.在国学经典诵读课堂主题式教学中,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是让学生去背诵,对于国学经典作品只是粗浅地翻译解释一下,教师并不太在意学生理解多少.

2.国学经典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语文教师都知道背诵与诵读是有区别的,二者并不等同.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即使暂时能熟练背诵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很快地忘记,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不够.简单地以背诵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够.如果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就会大大降低他们诵读的兴趣.

二、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的途径

使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国学经典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1.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三字经》在文末提到了一个现实问题,人应给后代们留下什么宝贵遗产.作者的观点是:“人遗子,金满;我教子,唯一经.”

意思是说社会上很多人为子孙们谋划,给他们储备很多金银财宝,而我教育子女,只有一本经书而已.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我很欣赏这个观点.我仔细研读《三字经》,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经典文化的认同感,用中国经典文化对孩子进行情操的陶冶必定会有巨大的收获,必定会提高修养,弘扬正气,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

我们教师天天和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榜样,为了能很好地教育下一代,我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在学生诵读《三字经》的时候,我们老师、家长也要来读一读,把这一课好好补一补.诵读《三字经》、研习《三字经》,在课堂中、生活中融入《三字经》是很有意义的.诵读国学经典不但是传承我们民族文化,而且是弘扬我们民族精神.

2.以赛促学――学生参与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我们课题组把经典诵读与开展竞赛或诗文表演有效结合.例如,我在教学古诗《春日》的时候,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描写美丽春天的诗句,并对说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礼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踊跃背诵诗句,像“春色满园关不住”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诗句脱口而出,那些不带春字却又能表达春天美丽景色的诗句,如“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学生也能流利地背诵出来.

由于中国古代诗词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韵文,学生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音乐与诗词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将经典诗词和音乐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里尽情诵读诗歌.如我为《江南》选择活泼、轻松的音乐,而《赠汪伦》则选择缓慢、抒情的音乐.由于诗词与音乐巧妙结合,学生诵读诗词时就很轻松愉悦,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还大胆把诗词填进流行歌曲中.学生们的这一尝试远远超出了我的教学预想,这样的大胆尝试,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

小语经典诵读主题式教学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角色扮演――学生参与的最佳形式.在小学时期,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老师教些什么,学生就学些什么.对于传统的国学经典,教师通常喜欢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教学目标.但新课标要求师生全面互动,即实施交际化的学习过程,用师生双向交流代替传统的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在国学经典教学中,我有选择地把一些古诗词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诵读.如在教学高适的《别董大》时,我分别请学生扮演高适和董大,学生排练很认真,表演很逼真,“高适”站在路口挥着手向“董大”告别,扮演高适的学生眼里含着泪水,用手打着节拍,唱着自编的《祝你一路顺风》.通过表演,学生理解诗词更加透彻,能很快进入意境,感受诗词的主旨.学生就在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很有效地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

4.心灵交流――学生参与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最有效的高境界是心灵交流,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体验,实现心与心的交融.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学生通过反复地细细品读,想象出诗中描绘的孤独老翁在江中垂钓的画面,充分体验到作者政治革新失败后的痛苦不屈又孤独的复杂心态,意境相当高远.在教学古诗《示儿》时,紧紧围绕一个“悲”字,让学生分析伤悲原因是什么,自己能想象出什么样的悲凉画面?学生大胆想象,作者老泪纵横,死不瞑目,用微弱的声音说:“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大好河山后,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啊!”学生对作者爱国情感的感悟很深.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罗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