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改过程中的教务管理

点赞:33719 浏览:1561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可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它的规范和严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务管理如何顺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是教务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关 键 词:教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怎么写作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则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

1.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不均衡

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专学校一直承担着培养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任务,但随着我国高校大面积扩招,企业、行业的一线的技术岗位多数被大学生充实,中专毕业生已很难觅得此类岗位.因此,中专学校为了给学生寻求出路,开始调整目标,学生就业转向一线操作岗位.

中等职业学校教改过程中的教务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改革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技工学校隶属于人社部门或行业,自设立之初就定位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建国初期全国技工学校仅有3所,1990年达到4184所,2010年减少到2998所.目前,各技工院校均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

职业高中是由普通高中演变而来,理论上培养目标与我国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一致,即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办学中,各种模式并举,有针对升学的综合高中班、对口升学班,也有对应市场的技能班.职业高中普教理念、模式根深蒂固.

三类学校都有难以割舍或摒弃的东西:中专学校一直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技工学校长期培养技术工人,忽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职业中学热衷于普通高中教育,丢失了职业教育.三类学校或多或少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意.

2.高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人才储备却严重不足.发达国家从业人员90%以上具备技术资质,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大约在35%,而我国从业人员只有50%具备技术资质,高技能人才按计划到“十一五”末才能达到25%.将高、精、尖的设计从图纸变成实物,需要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型人才来完成,而此类人才我国储备更是微乎其微.

3.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市场的需求和三类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意见》,指出教学改革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是教务部门利用一定的理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务管理的核心,教学设施的跟进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教学管理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求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首选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涉及面更加宽泛、复杂,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体化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作为教务部门应深入研究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熟悉所设专业的发展趋势,选定人才培养模式并保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

2.设计实施方案

根据选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程安排、课程体系设立、教师配备、实训实习安排、评价考核等.瞄准既定的培养目标,采用选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实施方案.


3.改革课程体系

围绕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相应作出改革和调整.首先要注意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其次要注重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发展空间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第三要突出学以致用的课程设计思想.

4.建立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之前对师生的评价体系几乎被推翻,迫切需要我们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从中职教育改革趋势看,评价体系应突出过程考核以及师生的能力评定,形式上不再是一考定高低,而应该包含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品行品德、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发展空间等,包含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责任意识、技术技能、教学规范、科研能力等.同时评价考核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务部门对本校的师资情况应了然于胸,对师资队伍建设作出宏观掌握和微观落实.宏观上,要提前(至少提前3~5年)谋划各专业教师的配备、教师培养计划、人才引进等;微观上,要组织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业务水平考核等.

6.建设实训场地

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必须建设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场地与设备:面积够用的场所,与专业配套的实训设备.二是师资:拥有实践经验且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实习教师.三是规章制度:制订实训计划,选取实训课题,安排学生技能训练.四是产教结合:利用学校设备承接产品加工,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达到训练学生、培养教师的目的.

7.完善各项制度

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建章立制是各个环节的保障,教务部门应善于梳理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形成教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教研、实训设备、产教结合等各个方面,各种管理制度应做到可操作性强,突出规范性,体现人性化,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面临的困难

1.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主要生源是高考分流生,文化基础薄弱,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学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给教学管理带来的一定的挑战,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选取和课程设置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2.传统教学习惯难以改变

教学改革前,教师教学方式均为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教改后要求他们到实训场所一边操作设备、一边授课,这对教师是个严峻考验,教务部门应为教师的这种转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怎么写作.

3.校企合作中企业反应冷淡

这几年出现用工荒,企业热衷于在中职学校招工,但对校企深层次技术方面的合作却毫无兴趣.我们所希望的对教师的技术指导和为学生提供真正的专业实习岗位,很难在企业得以实现.引厂进校或引产品进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此项教务的谋划必须科学、合理、可行.

4.设备使用率低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各类职业学校在设备配备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设备使用率却普遍偏低,设备闲置是教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引产品进校,确定训练课题,考核制度跟进等,使设备运转起来.

总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教务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困难很多,但只要我们树立信心,理清思路,合理谋划,就一定能够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