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理念下幼儿园建构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

点赞:19771 浏览:843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的不断转变,幼儿园建构区的创设和指导方式也随之改变.新《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阐述在新《纲要》理念下幼儿园建构区创设与指导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 键 词:参与性;合理性;合作性;多样性

新《纲要》理念是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促进自身发展.建构区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建构区的创设一方面通过投放各种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要求,增加一定的能力,学会一定的技能,促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一、建构区环境的创设体现参与性、合理性、互动性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建构区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

1.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

在建构区中的墙饰布置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参与性.教师引导幼儿先通过多种渠道去收集各种桥的实物图片,然后用自己选择的建构材料模拟拼搭各种桥,再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做成工作纸进行张贴,最后自己设计绘画桥的平面图.整个活动的经验准备都体现了幼儿自由、自主、积极的参与,让幼儿真正成为建构区的主人.

新《纲要》理念下幼儿园建构区的创设与活动指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要体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纲要》中强调,要通过空间、设施、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活动与探索.例如,在建构区中采用各种颜色的泡沫板铺地垫,能巧妙地利用颜色的搭配将建构区隔成若干个小区:中间蓝色长条地垫供幼儿用纸砖、易拉罐拼搭主体――桥;红色地垫供幼儿摆放用积塑拼搭的楼房;地垫供幼儿摆放用木头积木拼搭别墅的地方等,各个区域的布局又连成一个整体,使整个建构区显得相互融合又相对分开,既有独立拼搭的空间,又有相互合作的空间.当然,这样的铺法也是在和幼儿一起商量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样的空间布局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索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同时让幼儿参与并积累了如何布置活动场地的经验.

3.要体现墙面与幼儿的互动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建构“各种各样的桥”的活动前,可先在建构区空间和墙壁展示与“各种各样的桥”相关的资料、照片、幼儿的建构作品以及幼儿自己设计的桥的平面图.在活动中,能力一般的幼儿将会看着墙饰上的作品图片进行模拟拼搭,能力强的孩子会根据自己设计的平面图进行创造性的拼搭,这样的环境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幼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补充图片,调整和增减材料,真正让幼儿与幼儿产生一种无声的语言.

二、建构区材料的投放体现丰富性、层次性、可塑性

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建构区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丰富性:教师和幼儿共同选择、收集的材料应是多样性的,能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材料种类和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让幼儿在建构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进行挑选,以保证幼儿的建构活动有效进行.二是层次性:教师在选择投放建构材料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跟随幼儿活动的开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不断充实和更换材料,使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建构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细化,提供难度不一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三是可塑性:选配一些具有可替代性和可发展性,能够适应幼儿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的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等材料,使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三、建构区活动的指导要体现合作性、情感性、暗示性

新《纲要》指出:“游戏活动要成为有益的活动,有赖于老师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实践中我认为:建构区中老师的指导既要让幼儿学习建构的技能,又要保证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还要注重幼儿之间协商、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游戏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合作性

在建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依照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多运用中性及积极肯定的态度,减少否定往接触,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活动,影响感染幼儿.在案例四的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想拼搭什么形状的桥?需要哪一种材料?怎样分工合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都以合作者的身份融入游戏中,把自己当作孩子中的一员.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或与孩子们一起协商解决;作品拼搭成功时,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外,还通过参与幼儿的建构活动观察每天进入建构区的人数,分析小部分孩子未进区的原因,及时帮助幼儿解决一些冲突,了解每个幼儿能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情感性

情感支持是实现师幼良好互动的基础.教师的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如:在案例四中教师给幼儿更多的是自己的耐心,当幼儿质疑自己的答案时,教师给幼儿更多的是鼓励和信心,老师鼓励的话语和眼神无疑让他们更有勇气去克服困难,自我实现.

3.暗示性

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教师在游戏中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如:在案例三中教师在建构区面对孩子的无所事事时,此时,适时适度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达到引发、深入游戏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参与游戏,尤其是对中大班孩子.四、建构区的评价体现多角度、多样性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建构区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对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以及建构活动内容的深入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多角度评价

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能从多方面反映幼儿的学习状况、学习特色、发展变化等,能兼顾到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感,有利于激励幼儿.可围绕活动规则评价,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各种规则,养成好习惯.例如,今天谁在建构区拼搭时声音小?哪一个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玩具收拾得最快?谁在活动区中懂得协商合作?谁将建构玩具分类最清楚、摆放最整齐?等;可围绕作品的创意评价,激励幼儿大胆创新.例如,今天谁拼搭的作品最有创意?你帮建构区丰富了什么新花样?谁的作品颜色搭配最漂亮?哪个小区的布局最美观?你发明了哪种材料的最新玩法?等;可围绕幼儿的解难能力评价,提高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例如,小朋友在游戏中遇到某些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解决?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就能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也可围绕评奖激励评价,激励幼儿不断进步.例如,评选出谁最专心投入?谁最安静?谁最爱动脑筋?谁是发明家?谁是好帮手?谁最有爱心(主动关心帮助别


人)?

2.多样性评价

可尝试将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教师应该注重把集中活动和建构区活动情况相互融合,利用集中活动的讲解演示、介绍各种材料的拼搭方法,并适当提供一些范例,引发幼儿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评价通常采用集体评价,集体评价是对建构区活动形式的完善,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集体教学,充分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幼儿的兴奋点产生新的主题项目.要多问幼儿“你在建构区学会了拼搭什么东西?跟谁学的?”为幼儿提供互动学习的机会.一般是针对在建构区活动中一些较为普通的问题在全班幼儿面前提出来,如:“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建构区中会一会儿想拼这个一会儿又想拼那个,在更换建构材料时,没有将原来的拼搭材料整理收拾好就去拿另一筐材料,在集体评价时要求幼儿收拾好再拿另一种玩具材料,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可采用个别谈话法.对待某一幼儿出现某一不良行为时,要与之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他认识问题,提高规则意识,以免犯类似的错误.还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及细微的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争取进步;也可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例如,今天我拼了什么?我玩得怎么样?我们这组玩得怎么样?我觉得×××小朋友玩得好还是不好?谁玩得好?为什么?通过自评与互评,

幼儿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互相学习,共同

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建构游戏应该让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一种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环境;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相信幼儿,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与环境积极有效地互动.更以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身份适时适当地介入指导,并灵活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来生成游戏的内容和深入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建构技能和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