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点赞:31476 浏览:1451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教育心理学;高中数学;认知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学过教育心理学,但有关其与学科教学结合方面的论述则较少.下面我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数学教

学中的应用心得.

所谓认知,具体指那些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所谓发展,是指随时间的延续,学生本身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所以,认知发展即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我们的课堂就是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展开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学习要有准备.比如,我们导学案的课前准备案,它的价值并不是表面上学生完成简单的镂空知识点的几个小空,也不是简单地做几个

小题,而是要真正起到学生已掌握知识点、已具备的能力与本节课的目标前牵后联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并且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复习,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知识的主动建构提供条件.如,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这节课导学案的课前准备案中,我们不但要通过设计题目等多种方式对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等知识进行复习,而且要学生回顾研究椭圆性质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便能顺利地得到双曲线的范围、顶点、对称性和离心率四条性质,对于渐近线则通过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知识的生成,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知识的生成和建构.


目标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而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目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从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平衡―不平衡―平衡”不断循环、不断建构的过程.而我们知道平衡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同化和顺应.因此,教学的目标并不在于简单地增加知识,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于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我们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充满弹性的知识延伸,但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性、模式化的东西而缺乏理解,新知识就很难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在学生遇到新条件、新情境时就显得思维僵化、茫然无措.更重要的是,当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一致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扩展知识结构或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图式以顺应新知识的要求,这样才能既增进学生的新知识,又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所以,教师教学一方面要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提供与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这样既可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经验,又可打破学生原有知识的平衡状态,让学生产生知与不知的矛盾,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最终获得新的平衡状态.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比如,我们在学习椭圆定义这一节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把定义推给学生,让他去理解应用,而是应该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动手去画椭圆,抑或是动画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总结椭圆定义,发动学生讨论、更正,形成正确定义.再引导学生从图形、文字、符号多方面对其加以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椭圆的定义,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澄清一个观点,认知方面的积极参与并不意味着学生仅仅是表面上摆弄某种材料,而在于心理上、思维上的积极参与!

教育心理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课堂表面的活跃气氛,而应该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给学生留有说和做的时间和机会,这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对与错,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正在思考什么,是怎样思考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并逐渐培养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