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点赞:21452 浏览:952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探究问题更是力不从心.实际上,这三种能力是有机结合、相互递进的,即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基础,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发展目的.由于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突出问题材料的指向性

1.改变备课方式是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前提

传统的备课主要有建立概念、讲清知识点、强调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课堂反馈、进行总结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笔者认为,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教师就要从改变备课方式入手.除了进行常规备课之外,教师还要将本节课学生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样的问题纳入到备课内容之中.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更没有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后续学习的源泉,不会思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更谈不上探究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列成“问题单”,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问题,从哪些方面思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会思考的好习惯.

2.给予充足的时间是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

有些物理知识需要在观察实验、动手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掌握规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经常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中,学生还来不及思考就被教师带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自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出现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局面.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就要精讲、少讲,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安静地去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知识消化、提炼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可以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供条件.


3.广泛联系生活是开发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源泉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只观察实验现象、看热闹,而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分析物理现象.因此,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在生活中思考物理问题.

例如,在《物质密度》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进行分析,思考其质量与体积之比存在的关系.然后,比较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取相同体积进行比较.这样,通过一步一步的思考,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物质密度的概念,而且理解深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又如,在《气体液化》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问学生:雾是怎么形成的?雾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那么,学生思考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离学生已有的知识距离较远.相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锅盖上方存有大量的水滴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变成了水滴?为什么会有水滴存在?从而逐第一论文网lunwen.1kejian.COM步得出液化的概念和液化的条件.这样,将抽象性的物理概念通过耳熟能详的生活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有利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协调性

1.改善心理环境,增强提问的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过于追求提出问题的完美性,不愿意提出所谓不成熟的问题,总是倾听别人提问、听他人分析;还有一些学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遭到他人的取笑,于是沉默不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更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世界,使他们明白提出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敞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教学,大力提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师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和谐氛围,加大提问的参与度

有什么样的课堂氛围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学生学习性格.比如,严厉、强压、一言堂的霸主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就可能不敢提问,就算是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生怕提错了问题教师不满意甚至遭到教师的责备.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学生提问时还要给予积极引导,和学生一同解决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具有持久性,提问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3.挖掘生活经验,建立提问的素材库

物理课程教学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选择性地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放到课堂上,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在《凝固放热》一节的教学中,通常是教师通过对前面学习“熔化吸热”的知识来告诉学生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要对外放热,让学生死记硬背.笔者认为,凝固放热是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亲自感受凝固放热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较好地化解这一教学难点.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手捧着铁盒盖,另外一名学生把蜡烛燃烧融化的液体一滴一滴地滴在铁盒盖上,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感到越来越烫.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解释,在关键处,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对凝固放热概念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通过比较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例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其中一端削尖),通过比较,学生会感到两个食指疼痛不一样,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