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综合排名中地方高校评价存在的问题策略

点赞:5564 浏览:155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部分.目前,大学综合排名具有得分与科研层次、规模成正比,与人才培养层次、规模成正比,排名得分呈非正态分布等显著特点.因其对地方高校的评价存在适用性、质量性、特色性等方面的问题,各大学排行榜需要将评价主体内容单一化,展现真正实力;评价指标质量化,实现评价与质量相结合;评价领域宽泛化,力争融入特色理念,科学评价和引导地方院校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 键 词]综合排名地方高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10-04

[作者简介]朱淑华,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秘书(浙江舟山316022)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校名单显示,我国现有部委所属高校100多所,主要是研究型大学;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近2300所(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比例已超过95%),主要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从各种国内大学排名榜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地方高校属于排名榜中的弱势群体,其优势与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毋庸置疑,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而地方高校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层次与类型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层次与类型,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武书连版国内大学综合排名现状

自1987年我国第一个大学排名榜问世以来,国内大学排名的研究主体越来越多,既有政府机构、民间机构,也有大学、科研院所和个人.本文以民间性、连续性、影响力及数据公开性为选取原则,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广东分院武书连等人以《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为基础发布的2013年大学排名榜(以下简称“武书连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高校的综合排名现状,以期更深入地研究国内大学综合排名中地方高校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武书连榜的简述

1993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武书连等人以《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为基础开始发布中国大学排名榜,至今已走过20多个春秋.

武书连榜以全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学科专业排名为主,同时也对反应高校办学质量的大学教师水平、教师绩效、新生质量、本科毕业生质量等4项关键指标进行排名,今年首次设立了大学性价比排名.从一开始单一的科研评价到现在的综合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武书连榜的指标体系基本趋向稳定,具体如下:

(二)武书连版大学综合排名显著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武书连榜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指标总量和规模,强调高校的输出成果,2013年武书连榜的大学综合排名呈现显著特点如下:

1.排名得分与科研规模、层次成正比

武书连榜评价指标体系中,“科学研究”权重为0.4205,下设“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3148和0.1056,前者权重明显高于后者权重.根据“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下设的指标,我们不难发现,各项指标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得分越高.

大学综合排名中地方高校评价存在的问题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等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武书连榜按科研规模将国内高校划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2013年中国大学排名榜评价704所高校,其中36所研究型大学、106所研究教学型大学,176所教学研究型大学,386所教学型大学,四种类型高校在总排名榜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如下:36所研究型大学在总排名中几乎独占鳌头,属于排名榜的第一梯队;总排名榜的前36名高校中,研究型高校占据35个名额,仅有1所研究教学型高校(即郑州大学)占据第36名,而苏州大学这所研究型大学排在第37名.106所研究教学型高校排名次序紧随研究型大学之后,属于总排名榜的第二梯队;总排名榜第38名至第125名高校中,全部是研究教学型高校;第126名至第136名高校中,7所研究教学型高校,4所教学研究型高校.总排名榜第137名至第307名之间,有157所教学研究型高校、9所研究教学型高校及5所教学型高校,属于总排名榜的第三梯队.总排名榜第308名至第704名之间,有376所教学型高校、20所教学研究型高校及1所研究教学型高校,属于排名榜的第四梯队.其中,9所研究教学型高校排名次序分布在教学研究型高校梯队中,1所研究教学型高校、20所教学研究型高校排名次序分布在教学型高校梯队中,这30所高校主要是属于文科类、专业类(如语文类、艺术类、体育类、民族类等)高校,这与排名榜评价指标体系中“科学研究”的权重以及“自然科学研究”权重明显高于“社会科学研究”权重都有直接关系.


因此,根据高校的类型,我们基本上可以大概确定该学校在总排名榜中所属的梯队.相对来说,科研规模大、实力强尤其是自然科学研究得分高的高校,常能获得较好的排名表现.

2.排名得分与人才培养层次、规模成正比

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名榜指标体系的人才培养指标中,只包括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两部分,不包括高职专科生培养部分.一级指标“人才培养”的权重为0.5795,二级指标“本科生培养”指标权重占人才培养权重的60.66%,“研究生培养”指标占人才培养指标权重的39.34%.因此,对于已成熟构建学士一硕士一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来说,其人才培养各指标得分点多,总得分相对会更高,而对于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或者还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来说,研究生培养指标得分点少甚至没有得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校总得分.同时,人才培养指标下设20项指标,其中除了“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毕业生平均学术水平”等反映人均情况的指标外,本科毕业生数、硕士毕业生数、博士毕业生数等指标基本上体现的是各指标总量情况.从整体来看,人才培养规模大、层次高的高校总得分高,排名次序相对靠前,而人才培养规模相对小、培养层次低的高校总得分不高,排名次序相对靠后.

3.高校排名得分呈非正态分布

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总排名榜中,共评价704所高校,该排名榜公布了前500名高校的各项得分数据,第501-704名高校,只公布了高校名单,而没有相对应的排名次序和相关得分数据.在36所研究型大学中,第1名浙江大学总得分为196.71,第37名苏州大学总得分为40.48,两者总得分相差156.23;在106所研究教学型大学中,第36名郑州大学总得分为40.51,第432名戏剧学院总得分为2.66,两者总得分相差37.85;176所教学研究型大学,第108名贵州大学总得分为14.50,第467名湖北中医药大学总得分为2.28分,两者总得分相差12.22;在386所教学型大学中,第242名内蒙古科技大学总得分为6.06,第704名高校总得分不详,但两者得分相差不会超过3.98(因第500名闽江学院总得分为2.08).从以上分析可知,同一类型高校间的得分差距在缩小,不同类型高校的得分差距在拉大,高校排名得分呈非正态分布.

二、地方高校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适用性问题

每所高校都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怎么写作等三大社会职能,但是教学和科研所占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其发展的重点各有异同,类型多元化.各大排行榜的指标体系构成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基本维度,但较多的是反映高校的办学规模、优质资源和科研水平,这种“一刀切”式评价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高校真正的综合实力.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国家重点大学办学规模、拥有的优质资源以及科研实力均优于地方院校,因此,这些指标在评价国家重点大学、科研实力强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在评价办学资源、科研实力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的地方院校时效果较差.

(二)质量性问题

从上文高校排名得分分布状态的分析结果可知,研究型大学与其他类型大学之间的得分差距很大,而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得分差距很小,因此可知,武书连版大学排行榜能够相对明显区分大多数国家重点大学与地方院校的实力差距,而对于大多数地方院校来说,总得分本来就不高,很难说服人们将其得分差距等同于办学水平差距.同时,因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总得分相对都很低,这样很容易使人认为地方院校是水平不高、毫无优势的“末位教育”,这样的评价结果与我国地方院校的地位、重要作用是不相符的.

(三)特色性问题

从国内现有的的大学排名榜来看,其评价指标大多是共性的、量化了的指标,主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选取指标切入点,其核心指标一般集中在办学规模、优质办学资源、科研水平等方面,缺少实质性的特色化评价指标,因此,大多数大学排行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并不能呈现高校的特色.以武书连榜为例,在其评价体系的33项指标中,我们找不出一项体现高校不同特色的指标,因其比较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重点大学和科研实力强的高校脱颖而出.对于大多数地方院校而言,在各大排名榜中既无办学资源和科研方面的优势,也无特色可言.这样很容易诱导地方院校丢掉自己的本色而盲目攀比,带来千校一面、全无特色的后果.

三、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新世纪首个十年的大发展、大跨越之后,正处在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新阶段.大学发展评价既要对高校发展状况进行准确和科学的反映,做完全的“事实研究”,也应该考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内大学排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排名形式的高等教育评估确实打破了我国单一的以政府为主的评估体系,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社会监督评价体系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必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针对大学综合排名对地方院校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大学排行榜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科学引导地方院校发展,促进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主体内容单一化,展现真正实力

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重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承担的社会职能侧重点不在科学研究方面.而目前各大排行机构的综合评价的侧重点在科研方面,易造成对地方院校粗糙的、失真的评价,甚至会误导其成长、奋进的方向.各大排行机构不能用一套评价体系来评价所有的高校,应充分考虑地方高校特点,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分项排行,将评价内容单一化,客观反映出每所地方高校的优势领域和不足方面,更真实地展现地方院校的真正实力,充分尊重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逻辑.

(二)评价指标质量化,实现质量评价相结合

每所高校的综合实力是软、硬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各大排行机构应充分考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避免因采用可直观测量的指标而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现象.各大排行机构应加强与社会、各地方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如何选取可测量的量化指标维度和不可测量的定性指标维度,完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质、量评价指标相结合,使之更为科学、有效.

(三)评价领域宽泛化,力争融入特色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专业性、行业性较强,大学评价需考虑领域化的维度,融入特色理念,用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类型的大学,尊重地方高校之间的特色,引导地方院校的特色化发展.

(责任编辑: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