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点赞:29128 浏览:1323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分析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内涵及特征,提出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模糊处理应坚持符合原文精神,做到模糊描述,重现作品的意象美,注意模糊语义的翻译.

【关 键 词】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模糊性表述方式文学色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26-02

模糊性是人类的自然语言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语言的这种属性也直接导致了文学翻译活动的模糊性.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如果译者能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正确地处理和运用语言的模糊性,可以使译作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的文学色彩,也使文学翻译的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近年来,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转向”思想对于国内的翻译界学者影响颇深,因此,对于外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领域中的模糊现象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加深,拓宽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这些模糊现象的范围都包括模糊对于跨文化交际以及交流的影响、模糊的处理、模糊与读者的期待、美学视野、社会评价以及模糊与译者主体性等一些关系.模糊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交流的愿望和目的,同样地,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也有其独特的美学功能.

一、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内涵.文学,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以感性为出发点的艺术形式,它的本质就是通过形象化的以及具象化的语言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作者是从主观出发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难以划清的界限,这种模糊的界限导致人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就大量地在使用着模糊语言,比如在形容好坏、大小和美丑的时候,因为缺少确定的而又统一的参照物,人与人的理解很难统一,因此也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并且明确的定义.现在人类的语言虽然已经高度发达,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可以确切地描述客观存在着的世界的程度,这种思维上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就直接导致了语言使用上的模糊性,作家们受到主观上的限制以及创作需要,常常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模糊语言.

现代文学中的模糊语言并不是指日常交际中人们所理解的“表述不清楚”或“表达含糊”的意思,而是指作者在构思和写作时所赋予语言的一种朦胧并且广阔的语义外延以及独特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化内涵,它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更是整个人类语言系统中的财富以及不可或缺的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特征.模糊性的文学作用和美学价值在文学作品以及外文作品的翻译中体现得最为显著.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个极为繁复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糊语能够很好地中和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所形成的冲突,在充分地利用语言的启发性以及暗示性的基础之上,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际手段将原文的含义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与绝对的“精确”相对立.这样的方式与完全直译和完全精确的翻译相比,更能够增加原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进而引发读者的思维以及开展读者的想象空间,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来领略原文中深藏的韵味以及言外之意.模糊语自身的语义相对较少,它常常同精确的语言结合起来使用,对于语言的情境以及上下文更为依赖.

文学作品之中的语言,不仅应通过文字来传达最为基本的语义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和功能.因此,文学作品的译者应深入地通过自己的双语水平和对作品的理解来考虑最终译文的效果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充当译文读者与原作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现代文学模糊语言的三个层面

文学作品本身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同样地,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应当去探索和追求极致的美,它是一个创造和再现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译者一方面要在最大的可能性上去接近原作品所传达的美,另一方面要尽量保留原文中所创造的语境美和意境美.总的说来,现代文学的语言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用词的模糊.模糊用词是唯美婉约文学语言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它通过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达到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

第二,句意的模糊.句意的模糊是指由于语言具有多义性,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使文学作品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例如,电影《功夫熊猫》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Thereisasaying,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a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scalledthepresent(thegift).”如果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追求准确和精确而采用直译法,译作“俗话说,昨天是历史,明天是谜团,但是今天是礼物,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它叫做现在(礼物).”那句子翻译出来便会丧失掉许多的韵味,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将原本的情境中所表达的隐含的美感展示出来.但是如果译为“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的话,那么不仅能表达出原来的语境,更可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第三,主旨、意境的模糊.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大作,虽然经历了许多学者的解读,但是各研究者对于这些经典著作想要表达的主旨仍然没有统一的看法,比如《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读过之后都会有自己对于它的解读,因此也有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

三、外国文学模糊处理原则及应用

(一)符合原文精神.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符合原文的精神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原文相对应的形式来再现原著的模糊语言的文学色彩.例如,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的《马丁伊登》,在序言的引诗中就有这样的表述:Letmeliveoutmyyearsinheatofblood/Letmeliedrunkenwiththedreamer’swine/Letmenotseethissoul-housebuiltofmud/Gotopplingtothedustacantshrine!这几句可以译为:让我在沸腾中度过此生吧!让我在醉生梦死的梦幻中沉醉吧!不要让我眼前看见这雕塑的肉身,终于以空虚的身体毁在尘世中!再如,在萨克雷的名作《名利场》中,有许多模糊性的名词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十分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充分参透原作者想要暗示的含义,并将原作的精神译出.比如这一句:“Joseph,weknowthatstory”,saidAmelialaughing,“等butpersuadeMamatowritetosirsomething等”在这一句话里,“something”是一个模糊性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可以得知,瑞贝卡想要在赛特里的家中短住一些时间,并且想要到克劳来的家中去做他的孩子的老师,所以赛特里并不知道克劳来是谁,因此在询问的时候用了“something”这个词语,所以它在本句中具体指的是克劳来的名字.文学翻译作品中的语言是原作中的形象同语言模糊思维共同融合的结果,译者要在不失精准、保持语言的模糊性的前提下,保留原作的语言上的美感,这样才能翻译得恰到好处.这样的译作不仅可以使作品散发出无限的魅力,更可以引发读者的想象力.

(二)模糊描述,重现作品的意象美.译者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利用原作者对于模糊性的描述,尽量去再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意象的模糊性所散发的美感.例如,在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中,作者为了刻画出兰登的模样,就有许多意向性语言的运用.如果译者能够对这些模糊性的语言有良好的把握,就可以为下文的语言作出前期铺垫.例如“犀利的眼神”和“一片暗色的胡茬”就很好地为后文中提到的“书卷气般的吸引力”作了铺垫,并且也使其保留了原著描述的完整性以及其中的意象美.另外,在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原著中有这样的表述:Tesssatupinthebed,lostinvagueinterspacebetweendreamsandthisinformation.译者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应当整体把握原作所表达的情境,争取在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功能对等的前提之下,通过艺术手法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效果.这一句话在具体翻译的时候可以采用以精确对模糊的翻译策略,像下文这样来表述:苔丝从床上坐了起来,一听到这个话,一半朦胧,一半清醒,在那儿直发愣.这种译法把苔丝的神情传神地再现,体现出了译者对于原作的深刻理解.

(三)模糊语义的翻译.模糊语义的翻译就是指在整个篇章中的句子看起来十分容易翻译,但是这些简单的词汇当中却有着另外的涵义.例如,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就有这样的表述:“Flig’sleftmadeterrificplayduringalltherestofthebat.”这句话中的“play”一词就具有多重词义,它在跟不同的名词或动词搭配的时候都有具体语境中的词义,因此许多时候它指代的事物是不清楚的.在这句话中,结合上下语境可以知道,“play”的具体所指是“对于左手的运用”,因此可以译为“惊人地运用了左手”,以此来将所描写的人物的强硬的性格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使目的语的表达更加顺畅和自然.

综上所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语言中所蕴涵的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模糊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对于语言的模糊性的这种独特的运用可以给读者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与画面感,并且使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语言和文字的艺术魅力.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适当地把握模糊翻译的原则,争取做到在符合原文精神的基础上把握住原文的精髓.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联系来再现和丰富原著中的模糊语的内容,合理地将模糊词对应地翻译到汉语之中.译者应当结合原著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创作意图来选择最佳的翻译方式,从而还原文学作品的精髓.

试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参考文献】

[1]程绍华,陈阳.从读者接受视角看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翻译[J].作家,2011(8)

[2]王少娣.试论模糊语言在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从林语堂之英译《浮生六记》谈起[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3]李兰冬,邢文英,杜丽华,等.试论《名利场》中的模糊语言翻译[J].芒种,2012(13)

[4]高晓琦.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文学作品的模糊美[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5]吴世雄,陈维振.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作者简介】何鹃,女,四川峨眉山人,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责编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