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问题

点赞:6532 浏览:216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经历了较大的转型.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村地区为例,在对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自然村并校为切入点,对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小学教育探析

一、农村小学教育变迁及现状

21世纪初期以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每个自然村均有各自的校舍、设备和教育系统,尽管有部分小学生在外就读,但所占比重较小,绝大部分可以在本村完成小学教育.

从2005年开始,旗辖区内开始并校,自然村的小学纷纷被撤销,逐步并入乡镇中心小学.截至2010年,80%的自然村小学被撤销,多数小学生开始外出就读.尽管部分自然村依然争取重新开展小学低年级(比如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育活动,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和教育经费的不足等原因,并未得到预想的效果.

当前,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外地就读,如去通辽市内小学就读;一部分到并校后的乡镇中心小学就读;第三部分便是在乡间私立学校就读.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吸纳的农村小学生占较大比重.从经济角度看,在通辽市或科尔沁地区就读的学生开销较大,而在乡镇中心校和地方私立学校就读开销较小.因此,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农村学生就学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加强了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但固有的城乡二元格局限制着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之间的交流.为了实现集约优势,合并自然村的教育资源也是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在转变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教育体系脱节

并校后,大部分小学生在六七岁便外出就读,甚至在四五岁便外出接受学前教育.该年龄段是接受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自我意识和学习传统道德的阶段.但外出教育需长期寄宿于学校,在家中时间较短,与家长的交流较少,直接削弱了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功能.

此外,通过初步调查,发现随着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绝大多数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更多寄希望于学校,而忽略了家庭在子女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相对传统,现有的家庭教育功能已出现较大萎缩,但是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差异较大的场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子女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中发挥的功能不同,尤其对于小学学龄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承担家庭的教育功能.

(二)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大部分学龄儿童外出就读,从食宿、交通等方面加大了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虽然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为学生提供部分食宿补助,但与在本村就读相比,并校后家庭对子女小学教育的开支剧增.

通过调查,在通辽市内接受小学教育的费用较多.如在通辽市新世纪私立学校就读的小学生每年度的花费为12000~17000元,在乡镇就读的学生每学年的花费为5000~7000元.在并校前,由于实施义务教育,每年教育部门发放给每位学生补助就足以满足日常花费,节省了外出的交通和食宿等费用.

(三)学习状况不佳

教育资源整合后,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增加.学生的学习状况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据调查了解,由于学区之间对生源的争夺,小学生不得不转学,甚至多次转学,尤其正值并校过渡期的小学生.学习环境频繁变换,学生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扰乱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较差,并未达到家长预想的效果.

部分学校为了争夺学生,出现欺骗性教学行为.在部分私立学校,事先发放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随后对试题进行详细讲解,用于期中和期末考试,如此每位学生的成绩均较高,绝大部分能得到满分.此外,除学习奖励外,学校以不同的缘由为学生发放奖状,以此来哄骗家长选择该校.

除了频繁转学和教学质量方面,频繁的家校环境转换也给对小学生的教育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每周或每两周小学生回家一次,并校后家校之间距离较远,途中时间较长,对儿童的身体影响较大,尤其从家回到学校后,小学生都要经过一定的状态调整才能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在刚刚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又到了检测期,加之学校管理的纪律性和家庭娇惯的环境反差大,小学生普遍存在“奔家心切”的现象,如此反复,大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出现小学尚未毕业便辍学的现象.

三、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注重家庭的教育功能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出现外出就读的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低的趋势.儿童与家长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短,随着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家长与子女交流的方式与发生了较大变化.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功能越来越小,“孩子只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此种情况,必须加强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保证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能将教育责任完全寄予学校教育,不能忽略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提升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发挥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学校严管、家庭纵容”的教育现状,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相配合.

调整教育补助制度

在并校的教育环境下,应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小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补助政策.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对小学生的家庭按照经济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实施城乡有别、户户有异的教育补助制度,在保证农村小学生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保证每位学龄儿童均不会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影响其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保证每位农村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小学教育.

加强教育监督

在保证家庭教育和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学校教学质量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保障.经调查了解,各个私立学校都已申请并获取了与公立学校同样的教育补助.但教育质量未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存在哄骗学生和家长的现象.应对此种情况,教育部门应该进行调查了解,建立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教育监督.严格成立私立学校的审批制度,并对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教育质量检查,保证农村小学生教育按质按量完成.

四、总结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社会转型给农村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也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学生学习状态欠佳,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都是影响农村小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小学教育作为社会转型当中的一部分实施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并校改革的过程中,当前制定的教育制度与实践之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此期间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必须正视,并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