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教学

点赞:4759 浏览:191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操已成了重中之重,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本文从文学鉴赏的价值意义,当下文学鉴赏的现状及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的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关 键 词】文学鉴赏审美分析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01

在一个趋向视觉文化的后现代社会中,似乎一切都被数码之潮边缘化了,文学也没有逃脱被边缘化的厄运,尤其是校园文学,它似乎被严严实实地压在视觉文化的地表里.文学的边缘化,校园文学的萎缩化导致了整个语文教学,甚至文学批评、研究和鉴赏的娱乐化和庸俗化,真正有力度水平的文学批评、研究和鉴赏几乎无处寻觅,文学成了一种悲哀.教育也深受其害,变成了的工具.

教育作为与人生、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生命相关联的重要实践领域,其原生性目的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人的生活.然而,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疏远了人的实际生活,忘记了学生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需要,忘却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

因此,我们要重新唤醒教育,教育不是人的做题能力、得分能力和体力的训练,而是人的德性上、审美上、素养上的教育.

一、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

文学鉴赏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砝码,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操已成了重中之重,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个人的文学鉴赏水平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气质和能力,提高鉴赏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传达出文学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未来的文学创造和写作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创作之路.

对我来说,这有这种滋养,才应该分离出来,并把它叫作“教育”.旨在获得金钱、某种强力或者另外某种不带理智和正义的智慧的那样一种滋养.就应该称之为庸俗的和无教养的,完全不值得称为“教育”.等,因为对最优秀的来说,教育乃是最高贵东西的第一份儿.如果教育误入了歧途,又检测如教育有可能得到改正的话,那么每个人都应当一如既往地在他整个一生中尽其所能去做“教育”.

语文是教育的核心部分,而阅读鉴赏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尼采说:

语文学是一门让人尊敬的艺术,要求其崇拜者最重要的:走到一边,闲下来,静下来和慢下来――它是词的金器制作术和金器鉴赏术,需要小心翼翼和一丝不苟地工;如果不能慢慢地取得什么东西,它就不能取得任何东西.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在今天比在任何其他时候都更为不可或缺;在一个“工作”的时代,在一个匆忙、琐碎和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代,在一个想要一下子“干掉一件事情”、干掉每一本新的和旧的著作的时代,这样一种艺术对我们来说不啻沙漠中的清泉,甘美异常.――这种艺术并在任何事情上立竿见影,但它教我们以好的阅读,即,缓慢地、深入地、有保留和小心地,带着各种敞开大门的隐秘思想,以灵敏的手指和眼睛,阅读.

用好的阅读,即,缓慢地、深入地、有保留和小心地,带着各种敞开大门的隐秘思想,以灵敏的手指和眼睛去阅读,就是我们所说的鉴赏.

二、当下文学鉴赏水平及现状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因此,鉴赏文学的眼睛也应该是审美的,应有一种艺术的视觉.但在文学鉴赏上,我们实施的是审美教学吗?相反,在文学鉴赏上,我们相当“自觉”地引入一种道德教学和政治(革命)的阶级鉴赏方式,即阶级――道德分析法.阶级――道德分析法,就是用某阶级所属的道德的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的成败得失,它所关心的是作品的阶级性和道德性,评判的标准是是否符合阶级的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用简单的两分法:好与坏,善和恶来区别.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鉴赏模式,是当今文学鉴赏的主流,这种鉴赏模式导致文学审美性的衰退和落寞.文学鉴赏的阶级――道德分析法之所以经久不衰,既有社会主流价值的因素,也有教师素养的原因.但道德的内容却是日新月异,不断与世推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即使在同一时代也有道德的多元化差异,更何况不同国家、民族的道德差异.阶级一词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现在除了在政治课本上偶有其踪迹外,早已淡出日常生活中,虽然道德也有某些永恒的价值,如仁爱、真理、宽容等,但在中学教材中似乎难觅其踪影.持阶级――道德分析标准时,我们应该掂量此标准是否真正符合时代潮流,是否符合普世的价值观,是否符合大众道德观念和人类永恒价值.

在文学鉴赏方面,社会性的阶级――道德分析法可以教育教化学生做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抱负,但不能给学生以文学素养和情操,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何鉴赏水平只能靠借鉴文艺美学的方法,从文学鉴赏的审美分析角度、心理分析角度来探讨.

三、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的方法途径

为推进校园文学的深入发展,促进校园文学的繁荣,针对当下校园的小说鉴赏水平的现状,笔者根据校园文学中的小说及部分课外文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对小说的理解,总结出几条不成文的、稚嫩又普通的经验,以便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摸清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哲学基础

就鲁迅而言,鲁迅的一生是启蒙的一生,同时,又是怀疑启蒙的一生,鲁迅一直对启蒙如何可能这样一个康德式的问题心存犹豫,呐喊又彷徨、满怀憧憬又弥漫幻灭、充满希望又倍感绝望,这种悖论式的存在方式注定了人存在的悲剧,鲁迅先生本人也对悲剧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就注定了鲁迅与悲剧有不解之缘.以《药》为例,就本人来看,夏瑜不仅是一个悲剧人物,更是一个悲剧英雄,而不是一个悲剧革命者.笔者之所以把夏瑜看成是一个悲剧英雄,是因为,英雄属于文学范畴,具有的审美性,而革命者则属于政治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毕竟,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就我们的境遇来说,今天,我们不可能成为一名革命者,但我们却有机会成为一名英雄,从这一层面来说,笔者的出发点并没有让小说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就作品而言,鲁迅的革命者题材的小说远不止一篇,但称得上英雄小说的,只有《药》等少数几篇文章,而且《药》还是悲剧篇,其价值无法估量.(鲁迅的小说本是小说中的上品,但现在却成了校园文学的藩篱,理由是校园文学的鉴赏力度远远不及鲁迅小说的高度,甚至连接近都谈不上,以至于有人叫嚣让鲁迅离开校园.如果校园文学不磨砺它鉴赏的锋度,鲁迅可能会真的离校出走,甚至连沈从文这个刚刚进校没有多久的“凤凰人”都要转学.)

一说到夏瑜的英雄身份,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来解读课本的,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不一定就是唯一的阅读模式,它也有自身的不足和局限.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革命者(其实,我们对“革命”的本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想,在内心都有一根英雄情结的心弦.既然夏瑜是一个悲剧英雄,那么,夏瑜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悲剧英雄?悲剧英雄又有哪几种类型呢?这是我在校园文学课上给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讨论和交流,我们得出了如下类型悲剧:

1.破落式的英雄悲剧.

这种英雄通常是身份显贵或富甲一方,但由于遭遇变故或自身的失误,最后沦落了,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对象,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感觉.这类形象莫过于《水浒传》中的杨志,作为杨家将的嫡系儿孙,遥想当年祖父杨令公,统帅三军,金戈铁马,戎马一生,气吞万里如虎,敌人闻风丧胆,何等威风气派,大宋王朝对杨家也厚爱有嘉,规定凡从杨家正大门经过的文武百官,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何等王者之气.没想到,只过了三代,杨家的地位一落千丈,身掮国恨家仇的杨志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只能凭借祖上的功绩混得一官半职,当了一个小小的刺史.即使是这样,英雄也无用武之地,他只能去做一些建筑监工之类的工作,负责从江南太湖运送石头去修建供赵家娱乐的皇家园林.祸不单行,杨志意外遇险,太湖石沉入河中,延误工期,被高逑打入大牢,若不是朋友暗中找关系贿赂,十个杨志也不够杀.出狱后,杨志已无分文,为了付酒店的房钱,不得不被迫流浪街头以卖祖传的宝刀来还债.这宝刀是当年杨令公沙场上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随身之物,现在传到杨志的手上,它既有暗示又具讽刺.杨志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祖父一样用此宝刀杀敌报国,重整杨家声望,不幸的是,杨志此刻为了生计,不惜贱卖祖传之物.正如君子身上一定要佩饰物一样,英雄手中也应有一件与自己相匹配的兵器,一个英雄若身边没有兵器,他还算英雄吗?至少他的英雄形象会大大折扣.如果林冲没有他的林家,李奎没有他的那两板斧,他们能对得起“禁军八十万棒教头”和“黑旋风”的称号吗?杨志卖刀,破落之至,这不仅是杨志的破落,更折射出了杨家的破败.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卖刀的过程中,作为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居然遭到街头泼皮无赖的戏弄,破落之极,悲哀之极.

2.悲壮式的英雄悲剧.

这类悲剧英雄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实现理想或拯救他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是对手的对手,但仍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一种悲壮感.这一典型形象非《天龙八部》中的萧峰莫属.萧峰从小受的是北宋年间以儒家为主的汉人文化教育,这使他确立了一套“正统”的道德规范:讲究“夷夏之辨”,忠于华夏民族,孝敬父母师长,对弱小者仁爱,处事正直公平,反对滥杀无辜,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想当年,身为天下武林第一大帮的丐帮帮主,萧峰义薄云天,以天下为己任,深明大义,名震天下,一呼百应,万众敬仰,何等英雄.一朝不慎,遭小人陷害,附加华夷之辨,堂堂丐帮帮主一夜之间竟成为人人得而逐之追杀的契丹狗.为此,萧峰不得不乔装扮行,东躲西藏.与杨志的破落相比,萧峰有过之而无不及.为查明自己的身世和事实的真相,萧峰夜探少林寺,无意之中失手把阿朱姑娘打成重伤,性命垂危.之前,萧峰一直是以天地英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遇到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阿朱之后,阿朱解放了萧峰的英雄形象,使之成为了一个情人形象,在这个情人形象中,萧峰也表现出了一个情人应有的柔情似水的一面.为救治阿朱姑娘,萧峰全然不顾自身险境,四处求医访药.在客栈中,萧峰偶然得到一个惊天阴谋:丐帮、少林等天下各派各路武林人士齐聚聚贤庄密谋铲除萧峰这狗贼,其中还包括萧峰苦心寻找的薛神医.去还是不去?去,萧峰无异于自投罗网,等于去送死;不去,阿朱躺在病床伤,正在等死.这是一个英雄的选择,也是一个情人的选择.英雄是无畏惧于天地的,情人是义无返顾的,萧峰带着奄奄一息的阿朱独闯武林大会聚贤庄,恳求薛神医医治阿朱,同时希望武林同仁不要殃及无辜.言下之意,我萧峰也是无辜的,你们不要赶尽杀绝.一番宣词以后,武林人士仍不依不饶,继而群起而攻之,萧峰不得不自保,力战群雄,惊天地,动人心.在这里,金庸通过萧峰的经历和诉说,不仅控诉了华夏民族对异族的绞杀,而且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质疑:夷夏之分真的就等于区分了正和邪、善和恶、敌和友吗?汉人一定得站在汉族一边,契丹人一定就得忠于契丹吗?这种“夷夏之辨”的观念合理吗?

文学鉴赏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鉴赏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悲剧式的英雄悲剧.

除上面的两种类型之外,还用另一种英雄悲剧,即最大的悲剧:自己为之终生奋斗的组织或理念到头来却成为了自己的刽子手.英雄死于自己人之手,这类英雄形象不胜枚举.上文中的萧峰也属于这一类英雄形象,只是萧峰使命中的悲壮感盖过了他的破落和悲剧.萧峰一生为国为民,为丐帮的团结稳定,为减少江湖的腥风血雨而殚精竭虑,西阻西夏,北堵契丹,大宋王朝及江湖派别不仅对他没有任何册封和敬仰,反而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萧峰最后不得不在“夷夏”中尴尬走向).《药》中的夏瑜也一样.夏瑜本来是为天下之民争取说话的权利而投入革命的,纵然是死,他都没有一丝恐惧,而且是死的其所,死的有价值,但令夏瑜万万没有想到是,他们这些革命党个个以天下为己任,为民争取说话的权利,抛头颅,洒热血,到头来却被那群看客们说成是乱党,死不足惜,而且死有余辜.夏瑜的理性价值一下子跌入了深渊.

夏瑜投身革命本来是想做一回英雄,掀起一场启蒙运动来唤醒民众,使民众受到理性光辉的照耀,没想到却成了民众眼中的异端,民众的精神戕杀比保守党的肉身残杀更让夏瑜心寒.夏瑜的启蒙刚刚开始便被斩首,夏瑜的死无异于宣告启蒙的夭折.启蒙再次回到了鲁迅的起点:启蒙如何可能?通过校园文学小说课上的分析鉴赏,我们再次回到了《药》,回到了鲁迅,回到了鲁迅的灵魂深处,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鲁迅的呐喊、傍徨、希望、绝望、冷峻、痛苦、孤独和深刻.

(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艺思潮

社会背景和文艺思潮,是文学的底板,为文学创作提供养料,人生活于一定的社会时间和空间中,不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和精神痕迹.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巧妙地把“异化”、“荒诞”、“绝望”、“悖论”等哲学问题和“救赎”“受难”等神学问题引入文学领域,将哲学和神学提炼为文学的精髓,完美地实现了三位合一,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这是卡夫卡的天才之处,也是其作品魅力之所在.但如果我们不了解卡夫卡创作《变形记》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的表现主义运动思潮,我们如何理解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这不很怪诞吗?如果我们不了解表现主义的创作风格和方法,我们如何理解《变形记》带给我们的荒诞、孤独?如果我们不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文艺思潮,我们如何理解“异化”、“救赎”、“受难”的要旨?又如何理解格里高尔的所作所为?用中国的观来解释格里高尔的动机,合理吗?只有我们深入了解了表现主义的风格和当时的哲学文艺思潮,我们才会惊呼《变形记》的伟大,才会惊叹卡夫卡对世界文坛的贡献,也只有掌握这样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才能更深刻把握文学艺术水平的内涵和主旨,从而才能提高小说鉴赏的智性水平.

(三)借助古典经典原著,重返文学审美之路

仅靠摸清作者的小说创作目的和哲学基础,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艺思潮,就一定能提高小说鉴赏水平?问题恐怕不会这样简单.作者的创作动机一般都有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哲学思潮也有一个转向的问题,前期创作目的不一定适合后期文学作品.至于社会背景和文艺思潮就不要说,从马克思主义文论到精神分析文论、从结构主义文论到解构主义文论、从形式主义文论到殖义文论,再到女权主义文论等等,每一种文论都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

要想在混乱的思想和凌乱的文本下提高小说鉴赏水平,就需要借助阅读经典,重返古典之桥梁,因此,要提高我们的小说鉴赏水平,须重新阅读古典经典原著,所谓“重新阅读”,不是重新收集什么“故事新编”,而是要端正心态,以一个非功利的、审美的心态和一个健康的头脑去阅读古典经典作品.这些古典经典原本本来是审美的,但由于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的附会和扭曲的解释,导致了我们的盲视,现在的重读,就是要重新发掘审美的洞见.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的上是经典?经典作品因人而议,因时代而议.今天,我想没有任何人能否认陶渊明的诗的经典地位(同时也是古典的),但在魏晋时代,陶渊明只是一个不入流的默默无闻的乡村田园诗人(还算不上一个士大夫),占据经典地位的只能是谢灵运的山水诗.什么是古典?古典首先是一个经典问题,其次才是一个历史时间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经典?经典不是畅销书,也不是个人的心得体会故事,即使是那些借助媒体政治权力获得的心得畅销书籍,即使再等上一千年,它仍然不够经典的资格.所谓经典作品,不是你正在读的作品,而是你正在重读的作品;是你没有读过,但又在谈论的作品;是被无数大众误读的作品;如先秦诸子、古希腊史诗戏剧和《圣经》等.我们之所以要读这些作品,不仅是因为其价值,更因为其是价值的源头.先秦诸子们在轴心时代提出的问题至今仍有价值意义,有些问题我们至今也没有悟出其中的大义.在先秦诸子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老庄学派,在中国古典文化领域,只要道家承担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精神.要重返文学审美之路,我们必须读“道家”,道家的艺术审美精神是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的一把钥匙,我们只有借助这一把钥匙才能开启审美之门,当然,读“道家”并不意味着我们排除对其他诸子的欣赏,先秦的诸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古希腊史诗、戏剧和《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和精神的栖息处,它们共同撑起了一片文学天堂.如果我们不读古希腊史诗、戏剧和《圣经》,我们如何理解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情愫?我们如何理解其文学中的意旨?我们如何解释文学作品中微言大义?古希腊史诗、戏剧(尤其是悲剧)不仅是一个文学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它在教育中占据一个核心位置.《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西方文学的底板.这些古典经典作品虽说是涵盖了古今之意,又融通了中西之旨,但又有多少语文教师精读这些古典经典作品?我们的语文教育(基础文学教育)现状有这种人文、审美、宗教意识吗?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小说欣赏水平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来看,是一个如何教育的本质问题.

以上观点仅是笔者一人之见,阅历有限,错误难免.这种从宏观上着眼的大阅读大鉴赏,需要一定的经历和阅历,这对校园中的学生来说,或有一定难度,那么,有没有一种小阅读来提高我们校园中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微观阅读,细读分析,宏观把握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偏低,是近年公认的事实,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面貌了?阅读是鉴赏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做到真正的阅读?曰:微观阅读,细读分析,宏观把握(简称“细读法”).借用德国哲人海德格尔的一句话:多一些思想的细心.如何能做到?

1.阅读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我们一定要通过这双“眼睛”进入文章的心脏.如何进入?阅读不仅仅是要“读”,更要“分析”.分析什么?分析这双“眼睛”的意图、它的内容,分析作者想通过它来表达什么,甚至,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提问,然后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如《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这是一个检测设复句,它的内涵是: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就会怎样怎样;如果你不为四郎哭泣,你就怎样怎样.具体如何回答,就需要我们对文章中四郎及其哭泣事件(原因经过)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2.七划线.

分析完标题后,你就会有一个对阅读文章的大致了解,或者说有了一个心理准备,然后就逐句逐段细读.不要求阅读速度快,不要怕浪费时间,欲速则不达.在细读的过程中,还要动手,(1)把与标题有关的句子或词语划线.(2)把能概括本段中心的句子或关 键 词语划线,弄清各段的关系层次.(3)把作者的看法、评论、议论、抒情的句子,画下来,这些句子就是活着代表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4)把具有哲理、哲思的句子画下来,这些句子代表了作者的价值观和认识论,是作者对生活、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感悟,是作者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启示意义.(5)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即使它与标题和段落中心无关)划线,这样可以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6)如果你对作者比较熟悉、了解,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来看文章,如不了解认识作者,也不要紧,很多时候,阅读的作者是可以忽略的,西方有一种解释学说法:作者已经死了.(7)如果有注解,也要关注,它能使你对文章了解的更全面、深刻,有时,甚至能给你提供文章中心思想.这样从头到尾,完整阅读每一段,划每一个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这就是微观阅读,细读分析.

3.重新阅读.

在完成前两个步骤下,再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文章.当然,这次阅读不同于第一次阅读,你要选择性的阅读,你要重读的是你文章上划线的句子和词语(只读这些),理清它们的逻辑关系,弄清作者写作的步骤和情感的变化,从而形成对整篇文章的一个完整理解,这就是宏观把握.当然,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作者,自己给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在这三个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鉴赏,即使再刁钻的迷眼法,我想也不会跳出斗笠这个圆.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理解作者,是我一直推崇的鉴赏角度,它至少不会无中生有,用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想来推断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也许会误入迷途,得不偿失.

在文学鉴赏被教学架空,教育忘却文学审美之时,新课改和校园文学向我们吹响了文学鉴赏回归审美世界的号角,这不仅是一次文学鉴赏回归,更是一种教学期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一种挽救语文教学的自救措施,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促进语文鉴赏水平的提升,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纠正我们的语文的文学观和教育观,使我们不再偏移本来应走的教育轨道.因此,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意义重大而又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