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

点赞:4054 浏览:123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发展也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仅在专业知识上,更应该不断在道德品质、人文关怀、思维方式等方面完善自身.作为培养者的高校和教师应该创新各种途径,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下功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 键 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任何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主力军的大学生身上的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实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离全面发展还是有很大距离的.这就要求当前高校包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和方式方法,在继续强化专业知识的教授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

一、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

(一)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文精神是一种高度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方向的保证.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更注重显性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对于隐性的人文素养关注不够.事实上,只有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自身和他人命运、人格和尊严的关注,及至对社会发展长远前途的关心.

(二)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目前中国高校有很多类别,但这些不同类别的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那就是培养出大批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和准确判断力、独立人格、有终极关怀价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简单地培养出一些只具有工具理性的机器.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受市场需要和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的影响,不少高校过分强调了人才的实用型,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忽略了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实现根本转变,既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三)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年来,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基本确立,市场意识、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已经深入所有社会成员的头脑.但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至上、片面崇尚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等也已经极大地成为了我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在这个时期,社会极大地呼吁人文精神,呼吁人们之间的人文关怀,呼吁终极关怀.高校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必然会造就一大批具有反思批判和人文关怀的人,形成一股合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并影响全社会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

高校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首先,高校要立足于学生长远的、终身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正确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不仅仅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劳动工具,更是为了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放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经过教育能在更高的境界与层次上正确把握自身的价值.只有通过这种以人为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学生才能摆脱那种短视的成才理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身.

其次,高校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做法,从思想理念上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摆在更高的位置,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注重提升人的理想、情操、道德的完善和提高.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改革高校教育模式,建立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机制

首先是发挥各专业学科的育人因素作用,寓人文精神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前,专业课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一般在60%以上,而且非常受学生重视.如果把这部分学习仅仅看成是纯专业性的,我们就会丢掉这块人文教育的阵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难以深入,也难以持久.老师要通过教授专业课程,让学生从中体会、感受人生的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其次,高校要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尽可能开发学校的人文课程,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各级学校要改变目前高校对大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并未引起重视的现象,提高人文教育的地位,以必修课的形式,着重进行公共基础理论教育.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相关老师开设人文学科选修课,扩大人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和吸引力.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来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学科间的渗透.

(三)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

言传身教是开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并可得到较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大学教师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导者和先行者,因此,他们不仅要具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要身体力行,让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坦荡的胸怀、良好的性格去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时刻感受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四)优化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营造人性化的社会环境.人性化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舞台.因此,全社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抑制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弱化大众传媒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

其次,要加强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学校环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职员工包括行政、教学、后勤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人文情节和人文情怀,把人文关照的温情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再次,强化家庭环境的育人功能.家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对其子女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折射出了家长身上的优秀品质,如谦虚、真诚、善良、勤奋、责任感强.因此,要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引导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家风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使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