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点赞:5281 浏览:185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中语文学习中对情感这一元素是不可忽略的.情感是人们在对待事物挖掘时个人需求以及社会存在需求而自然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纽带.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务必要重视课堂情感的学习以及接收情感的信息.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氛围信息传递一、情感概述

情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古人言“立学先以做人为本”,做人的本质就是对情感的认识.也有著名的教育家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先人们的教诲,无一不说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在情感培养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是非常可行的.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优秀的作品,并且从这些优秀作品中认识到可取之处,并且从这些可取之处中挖掘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语文教师调动情绪,和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同步交流,让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一致的情感共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落实到情感教育中

情感教育是人内心深处精神的象征,这个精神在动情的时候强大,在脆弱的时候萎靡,就像人一样充满张力,待我们给它呵护,助它更好地生长,它强壮的枝桠会紧紧环抱着我们,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温暖.就让学生尽情的去飞扬思想,在这个烂漫的季节里种下梦想,憧憬生命的亮光.别林斯基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是应该好好的做梦,想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而不是过早地接触到的现实并为之妥协;等我们长大一些,变得更加成熟,这个世界慢慢变得清晰了,那些太美的梦想会破灭,可因为精神的力量让它升华成精神的存在,这就是做梦的意义.”我们已经有很多先辈留下来的著作和传承,可是为什么现在依然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不分是非,颠倒黑白,不知礼教,任性妄为呢?蔡元培先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它看到那些表面花哨、义正言辞却满嘴胡言的言语,在那个华丽却腐败的物质世界缺少太多精神层面上的信仰,真正的人格培养不能执迷某一类世界,客观全面地看待一切是基本的认知要求,跨越政治、科学和人文,广义的美学也应该是语文担负责任的其中一种.


在课堂教育上,首先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感,学生内在的情感在积极的情景培养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提高学生语文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家在优秀文学中得到灵感、和思想,并转化为精神财富,这样由外而内,从虚到实的渗透学习,会一点点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塑造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形成更完善的表达方式和更强的思考能力,最后积淀成他内心完整的精神世界.

三、创设情感课堂氛围

在学生学习环境中,创设情感课堂氛围,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每一段文字背后传达的特定情感和精神意义.

所以,在学生即将学习某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用文章的情感个性引导学生带着线索带着作者铺就的道路一步一步走进心灵碰撞的地方.因为有了情感作铺垫,故事引人入境,以情动情,思想在那一刻找到共鸣点.创设课堂情感氛围的方式,还可以用语言和动作,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和心境,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造成影响,有趣的学习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期待感,在充满好奇的等着接收信息的情况下,教师讲的东西得到关注是最多的.

四、读出情感信息

所谓“三分诗,七分读”.古人诵读诗经以学习其中道理,可见朗诵的意义不止在于发声而已.之所以寄寓朗诵学习,是因为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地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声音本质上是一门情感表现的艺术,用声线和语调重新塑造形象.加里宁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任何人可以像孩子的眼睛一样去捕捉一切细微的东西”.朗诵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形成活动过程.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情感的求知,才能有深入人心的效果.文章有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和叙述方法,自然就有不一样的朗诵风格.用恰到好处的音量、语调以及动作等,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气氛和张力.这样真切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情感的纽带变得更加紧密.

五、做到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哪个人的情感是与生就有或者与生就没有的,而情感的存在是对真理更细致的追求.”这样的论述更加深刻地表明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育学生情感上要顺势而为,必将事半功倍.把作品的内化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转化为学生能够自主思维的动力,积极提高学生感悟文字的能力.在这种时候,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学生对于文章表达的意境做什么样的理解,以及怎样才能够由浅及深并且能够触及到创新思辨的层面上.

教师可以用解释词语和分析句子作为重要的手段,以剖析结构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地点的不同去寻找线索,一一把其中人文部分的情感挖掘出来,出情入理.通过情感与情理相结合,启发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态度体验.层层剖析的情况下,更能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达到由情入理,寓情于理的思维模式,完成对精神更高的追求.

好的文章,可以激起学生对审美愿望更热烈的向往,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全面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方向.郑愁予的《雨说》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雨说》作者似是说雨,却又不是说雨,在说雨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在说自己,在对孩子倾诉,想要和孩子拉近距离成为朋友,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欢笑.《雨说》的时代背景是不久,郑愁予身处台湾心中却始终牵挂着祖国,作者借雨达意,多次以“雨说”为提示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雨化身使者带来春的气息.第二节中作者说“走的很轻”“温声细语”“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细腻而柔情地展示了因雨及情对孩童博大的爱心,把自己的心放在孩子最近的地方.《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是一曲春的赞歌,在雨的清灵单纯中表现一个人.通过原文完整的鉴赏,让学生体味对雨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结语

综合以上所述,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通过实际的探索和理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想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