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与社会工作

点赞:19587 浏览:91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无论从社会工作的宗旨理念,还是从社会工作怎么写作对象的特定性来看,同性恋群体都是社会工作者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群体.解决该群体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从理论上予以探讨.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的视角下,以个人、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来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同性恋者被接纳的可能性的方法,并试图寻找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方向与手段,给予社会工作者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工作实务上的指导方向.

关 键 词:同性恋;社会工作;自我接纳;家庭接纳;社会接纳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同性恋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同性恋的发展历史、形成原因、社会接纳、道德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和研究,而且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法学、社会学、学、人类学、心理学、医学等各个学科也对同性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前辈学者的研究,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是:同性恋不妨害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直接,同性恋已经经历了非罪化和非病理化的阶段,同性恋也不是心理疾病,他们只是以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而已.同时,经过各界关注同性恋群体的人士和同性恋群体的共同努力,社会公众的态度也逐渐包容,社会接纳程度也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传统文化、道德观的制约,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歧视、排斥、恐惧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同性恋群体所承受的自我怀疑、家庭拒绝接纳、社会偏见歧视的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艾滋病问题等,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来看,更应该特别的关注同性恋这一群体.

本文着重从社会工作的视角下,以个人、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来探讨解决同性恋者的接纳问题.之所以探讨在这三个维度中的接纳问题,是因为在个人、家庭、社会与同性恋的关系中,个人即同性恋本人,完成微观层面上的自我接纳是接纳的第一步,是保证家庭接纳与社会接纳的前提;家庭介于个人与社会之间,与同性恋者有直接的联系,只有逐个实现家庭接纳,才能辐射到整个社会,进而达到社会接纳的可行.因此,社会工作视角下针对这三个维度下对于同性恋接纳上存在的阻碍,本文首先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方向与方法,试图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实务上的指导意义.

一、自我接纳维度上的阻碍及解决方法

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个体出现时,首先由于他们与异性恋主流人群格格不入的身份,容易导致难以自我接纳问题的出现.这些阻碍难以自我接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同性恋者的心理状况方面.而对于这些阻碍,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同时借助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另外,从社会工作组织方面,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同性恋者更好的实现自我接纳.

(一)同性恋者自我接纳的阻碍

1、自我排斥

同性恋者在自我接纳这一维度所产生的阻碍,主要针对的是刚刚意识到自己同性恋身份或者说意识到不久的人群.由于同性恋现象并不符合传统的社会规范,但他们又在传统的社会土壤中成长.所以,当同性恋者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与异性恋者不同时,首先会自我怀疑,由此产生震惊、困惑、羞愧、焦虑等情绪.就好像一只黑天鹅在一群白天鹅中,会产生"自己为什么是黑色的?"这样的疑问.在这种自我怀疑不断持续的时候,同性恋者经历着自我排斥的煎熬.由于不能正确的认识同性恋、了解同性恋的相关知识,他们就会以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去生活.不进行正确的疏导,自我接纳就如同一条死胡同,甚至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张北川等人对230位同性恋者进行调查后发现,有9.1%的人因为不接受自己的性倾向有过行为.

2、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承受能力较差

当同性恋者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时,首先要在同学、家长等周围人群中极力掩盖自己的身份,同时还要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他们所期待的性别角色.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同性恋者在刚刚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的阶段,大多处于青春期前后这一阶段,心理成熟度不够,不能正确的处理这一情况.自我承受力较低,又害怕表明身份后失去更多他们看重的东西,如父母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友情等.所以他们不得不极力掩盖的自己行为,这种掩盖让本来承受能力就不强的他们更加焦虑、抑郁.极力得压抑自己真实的性别角色,外在和内在的压力都使他们不能接纳自己.

(二)解决同性恋者自我接纳阻碍的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下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社会工作视角下,对于同性恋者的自我接纳问题,除了运用专业的个案社会工作技巧方法之外,主要引入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帮助案主实现自我接纳的目标.比如在同性恋者自我接纳存在阻碍时,由于自我排斥而衍生的抑郁、焦虑、自卑等情绪后,社会工作者应该提供支持,建议案主阅读有关的材料;根据案主提供的信息,帮助他们探索焦虑、恐惧等的原因,以及分辨积极的角色模式;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与异性恋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建议主动参加同质团体所举办的讲座、户外等活动,帮助案主寻求归属感.在案主自我接纳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还应提供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建立同性恋个案咨询平台

在社会工作大力发展的今天,个案社会工作根据不同的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尽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以同性恋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一片空白.但是根据同性恋群体所产生的种种的问题来看,以同性恋者为怎么写作对象的社会工作的出现已成为必然.学术界对此在理论上研究探讨的同时,社会工作组织也应该从实务上采取一些建设性的措施帮助同性恋者的自我接纳问题.

国外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改变性向"治疗发现:治疗对个体伤害很大.后来的以美国心理协会为主要的业界的结论就是:治疗对一个人是有害的,因为性向对个体没有其他的影响,同性恋者的心理和异性恋者一样健康.所以是心理咨询更多是辅导个体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性向,帮助个体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如何化解社会的歧视、以及如何顺利的融入社会.

因此,可以在社会工作组织中尝试建立针对同性恋为主的个案咨询平台,配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者,耐心的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除了通过向他们提供解答和相关的同性恋和心理学知识外,运用、互联网进行咨询,还可以避免面对面沟通时尴尬情况的出现,方便案主进一步的寻求帮助.二、家庭接纳维度上的阻碍及解决方法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卡琳怀恩博士在她的《家庭接纳对青少年同性恋的健康影响》一文中阐述了家庭对于同性恋孩子的不同接纳程度会造成相应的不同程度的问题产生.主要的观点是:同性恋者时常伴随着抑郁、、毒品、艾滋病感染问题.研究显示,不同接纳程度的家庭对孩子出现上述问题几率的影响相差巨大.同性恋孩子生活在一个不接纳他们的家庭,与一个接纳他们的家庭,HIV感染率、率都是后者的3.4倍,尝试率高8.4倍,而得抑郁症的几率是后者的5.9倍.由此可见,家庭接纳与同性恋人群的健康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这也更加印证了家庭接纳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帮助同性恋者案主实现家庭接纳的目标,也更具有现实层面的意义.

(一)同性恋者家庭接纳的阻碍

1、传统家庭观和婚恋观

当父母长辈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同性恋倾向或者孩子主动向父母表明自己是同性恋时,作为生长在传统家族里的父母来说,拒绝接纳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生儿育女、子孙满堂是长辈对每个家庭的美好期望.传统的家庭组合也是建立在男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基于这种传统的思维和为了孩子将来的考虑,父母首先是拒绝承认孩子的性取向,甚至采取强硬的态度迫使他们来改变性取向.退一步来讲,即使父母接纳他们的同性恋身份,但是考虑了他们以后的生育、养老问题等,无论如何父母从心里都难以接纳.

2、家庭社会关系方面的压力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父母各自的社会圈子知道自己孩子的同性恋身份时,面对的是来自亲属、同事、朋友等各方的指责和压力.指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问题,更有甚者怀疑父母的为人等.在这些沉重的压力和指责下,父母对他们的接纳难上加难.

(二)解决同性恋者家庭接纳阻碍的方法

1、改善家庭互动关系

根据家庭社会工作中的角色互动理论,当一个家庭中,孩子被父母期待的性别角色与孩子表现出的性别角色或性倾向冲突时,父母在第一时间是无法接纳孩子的同性身份的.因此,家庭中的互动关系就变得僵持.这种氛围下孩子本身所压抑的情绪没有一个很好地释放出口,容易造成悲剧的产生.因此,当社会工作者面对同性恋者案主寻求家庭接纳的帮助时,应该运用家庭社会工作中改善家庭互动关系的方法去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同性恋家庭之前,应该补充充分的同性恋知识,以"充满爱心、展现信心、足够耐心"的心态和采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与案主家庭成员进行接触.在与案主家庭中的成员建立起信任关系后,开始向案主家庭成员讲解同性恋的相关知识,如同性恋的发展历史等,也可以向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献和影视作品.要不断的表明,家庭接纳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改变同性恋者家庭的互动关系,使得同性恋孩子跟父母的沟通逐渐开放,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释放压力的环境,才能更好的缓解孩子消极逃避的心态.


2、与同性恋案主共同努力

社会工作者在通过家庭介入改善同性恋案主的家庭互动关系的过程中,也要同时与案主进行深入的沟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案主自己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帮助家庭接纳的实现.根据社会工作者平克斯(Pincus)与米纳汉(Minahan)提出的系统理论可知,社会工作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知识与资源,与各要素系统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达到工作目标的改变过程.因此,案主系统中的本人更应该参与进来,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完成家庭接纳的目标.如劝说父母观看同性恋主题的讲座,将有关同性恋研究的书籍或者文献资料,可以放在家中比较显眼的位置,以便父母可以随时了解同性恋的知识.对于父母担心的生育问题,以同样方式,把最新的生物技术如"试管婴儿"等报纸杂志陈列在家中等.在潜移默化的努力中逐渐实现家庭接纳的目标.

同性恋与社会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工作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社会接纳维度上的阻碍及解决方法

从社会这一大环境下来看同性恋群体,能够真正接纳他们的不多,完全不接纳的不少;其中受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人对于"同性恋"一词的含义知之甚少.因此,社会层面下同性恋的接纳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同性恋的社会接纳问题上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毕竟,社会工作专业在国内发展不久,加上同性恋群体的特殊性,以同性恋为怎么写作对象的社会工作还没出现.所以,针对阻碍同性恋社会接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借鉴社会工作成熟模式的经验,积极寻求与同性恋主题的社会团体(组织)合作,来逐渐完成社会接纳这一愿景.

(一)同性恋社会接纳的阻碍

1、传统文化的约束

尽管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已久,并且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出现.但是受深入人心的儒家传统文化、家族观念、道德观的影响,社会公众乃至家族中长辈仍然难以接受同性恋群体.比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及"养儿防老"等观念已经成为了貌似天经地义的定律,这极大地影响着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在这个传统的影响约束下,同性恋者的性取向难以被承认和接纳,同性恋群体和同性恋者受到斥责、歧视和异性恋为主的主流思想文化的排挤,他们被认为是对人类正统家庭观念和世俗价值取向以及正常家庭秩序的颠覆.其次,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内西方文化的传入,尤其是西方宗教对于同性恋的社会排斥、社会污名、歧视等印象的传入,使得国内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刻板印象,进而结合传统的思想对他们指责更加严重.在建国至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法律上对同性恋行为给予制裁,对其行为以"流氓罪""伤害风化罪"论处.因此,同性恋群体只能在一些隐蔽、私密的环境中艰难生活,这一特殊的群体用特殊的生存方式游离在异性恋为主的主流群体的周围.最后,由于社会公众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的落后,特别是大众有关性方面知识的普遍落后,我国社会对同性恋现象存在着的无知、偏见和误解.人们依旧存在着很多刻板印象和认识误区,对同性恋的污名化现象不少,由此引发的污名--歧视惯性思维加重了对同性恋群体的难以接纳的程度.2、传播媒介的报道有失偏颇

近年来在残酷的竞争体制及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传播媒介对同性恋话题的报道违背了其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为了赚取销量和点击率对于同性恋话题的传播有失偏颇,从而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同性恋"这个概念的认识模糊.常见的传媒里提起同性恋,都必然与艾滋病挂钩.尽管不少公众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仅仅只有性传播,但是不少媒体在报道时仍然只是集中在性传播方面,更有甚者突出宣传同性恋者之间的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与同性恋有关的抢劫、凶杀、卖淫、等报道也经常出现在报纸上,一旦和同性恋联系上就往往带了更多的歧视性色彩.这些带有倾向性的词给同性恋群体贴上了更多负面的标签,极易使读者产生偏见,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他们的接纳.

3、艾滋病与同性恋相等同的思维

造成把艾滋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同性恋者相等同这一思维定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上述传播媒介报道的有失偏颇造成;二是由于相当一部分的公众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造成;三是由于极少数偏激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利用互联网发表不利于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同性恋群体与艾滋病的负面信息,混淆视听.本该在社会环境相对宽容的大背景下,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准确的认识同性恋群体,却由于以上三点原因,使得原本松缓的"恐同症"再次强化,偏见与歧视依然存在.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二)解决同性恋社会接纳阻碍的方法

1、三社两工模式的经验借鉴

所谓"三社"是指:社区、社团、社会工作者,其中社区是社会怎么写作需求的集中区域,社团是社会怎么写作工作的提供机构,而社工就是社会怎么写作的具体执行者.这三者存在着内在的必然关联性,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工"是指社会工作者和义工(也称志愿者).社工与义工的联动,是解决社团日常怎么写作人力短缺的有效之法,也是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群体需求的必然.面对同性恋这一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社会接纳问题,仅仅靠社会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三社两工"模式的经验值得社会工作组织借鉴.在实务的层面上,社会工作者作为执行者,通过所在的社会工作组织与同性恋为主题的社会组织合作,带动社工与义工一起,在社区这一平台上宣传普及同性恋的基础知识,开展类似深圳"同一首歌"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对于社会公众关注的同性恋--艾滋病问题,大力宣传艾滋病正确的传播途径.使得社会公众正确的了解同性恋者这一群体,重新认识、消除误解,提高接纳的程度.

2、推动社会运动,加强新闻传媒管理

由社会工作组织和相应的社会团体共同建议、组织一些社会活动,使得有关的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注意,通过合理的措施加强对新闻传播媒介的管理,避免不真实和带有倾向色彩的报道,向社会公众传播真实的,有利于正确认识彼此的报道.与此同时,尽管我国还没有从法律上做出对同性恋群体权益保障的规定,但是,对于刻意在互联网上传播造谣、歧视、仇恨同性恋群体的信息,有关的管理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个体,也必须予以法律制裁,保障同性恋者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基本权益.

综上所述,关注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成对同性恋群体的接纳.学术界更应该从理论上研究出合理接纳的可行性,真正的实现个人、家庭、社会的接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性恋群体和异性恋群体能够和谐共处,像他们一样光明、快乐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真正的实现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