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与实践

点赞:8271 浏览:329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几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日益发展,教育教学也在逐步地深化改革.在时怎么发表展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就格外的明显.但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如今的英语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在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中,问题特别的突出.首先根据教材分析了中小学英语的主要区别,然后经过讨论,结合当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改善衔接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差异;探索;措施

一、中小学英语的主要区别

从本质上来讲,中小学英语均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交际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中小学英语都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中小学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以下几方面:

1.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差异

目前的小学英语知识大多数是以人物对话形式出现,教材几乎全部选用插图,其特点就是:生动活泼地为学生展现英语的日常交往功能,比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对话.这种插图对话安排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很快地学会运用,此时学生不需要知道这些句子是怎么构成的,语法是什么等.但中学英语教材就显得比较复杂了,教材中虽然也有插图,但主要的还是大篇幅的词汇、语法、句子.学生就需要下功夫学习语法的结构以及句子的构成,还需要自己学会举一反三地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教法上,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多数偏向重视学生口语的学习,学生达到会读即可,轻视了语法知识的贯穿.中学课堂却被大量的单词、语法结构、句子成分等充斥着,学生一边要花时间记忆单词,一边下功夫背诵语法知识,另一边还要死记硬背一些句子用于短文的写作上.例如,常见中学课堂:老师在教室中来回走动,学生姿态万千地使劲背诵,这两种情况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二、针对当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目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小学开设的英语课程水平不同,对进入初中后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对教材中某些章节的某些知识点,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不仅让学生知道句子是什么意思,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语法知识.但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会背,知道意思就行,并没有深入贯彻给学生更进一步的知识.这就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而进入初中后,对语法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学生会学得快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主要有:

1.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由于初中的英语教材大多数的词汇都是小学阶段接触过的,并且多数的语法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提到,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内容上的衔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让学生较快地接受中学的英语知识.此外,初中英语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英语教材,了解小学英语的授课模式,然后找出其相通之处,从而找到衔接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补偿训练.比如,语音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小学生都不具备准确拼读单词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这部分知识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听音和辨音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并通过变换语调来表达相应的意图,具备一定的拼写能力.


2.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好教学的衔接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比较大,对新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而中学生因课程任务的加重和学习生活的大幅度变化,再加上进入青春期后特有的身心特点,往往在英语的学习中,多数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学习方法之上,不能够突破自我,从而造成成绩下降,不愿学习的结果.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小学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在中学的教学中不要“填鸭式、满堂灌”地进行讲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综合以上的分析探讨,对于当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组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争取在探索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实践、合作与创新能力,切实保障小学教学向初中教学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