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对工科类博士生“软”“硬”特质培养

点赞:5441 浏览:154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博士生创新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自评课题,对工科类博士生科研创新特质“软”“硬”两方面以及导师在博士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工科博士生博士生导师“软”“硬”创新特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博士生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98年以来,博士生教育规模以每年平均超过20%的速度递增.随着数量的增长,博士生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有关博士生质量提高,学界提出了各种观点、思考、建议,包括从“软”“硬”两方面提高,既要有规律、理论分析,又要联系实际,并指出导师在对学生指导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工科类博士生科研创新现状分析

博士生与硕士生、本科生的最大不同在于“研究”.我国在1992年《博士生培养工作暂行规程》中也指出“博士教育的培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学位条列》第6条和《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13条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标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不难看出,博士教育中,具备科研和实践技术创新能力是获取博士学位条件之一.

作为工科博士生,其科研创新又具独特性.(1)应具有理论意义;

(2)应具有工程或技术研发创新意义.在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研究者交流中,一些导师反映目前博士生研究有偏“软”、偏“硬”倾向,偏“软”是研究缺乏与实际联系,偏“硬”是缺乏规律、理论分析.从软的方面看,一些博士生愿搞模型、算式,不愿动手实验,不愿联系实际进行研究.从“硬”的方面看,现在工科院校中,博士生普遍存在做研究逻辑思维能力不高问题,博士生论文像科技报告,工程味道太浓,科学研究不足,高水平创新性学术论文难出现.

为培养这种“软”“硬”兼顾的科学品质,许多导师强调工科博士生首先要有理论上的创见、研究,再者还要具有重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素质.目前我国工科博士生在这两方面都不足,特别是实践创新远不够.浙江大学在“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中指出,我们有着庞大的博士生队伍,但原创性科研成果少,与企业联系的、现实效应强的创新成果更少.

改变这一情况,涉及方面很多,其中导师作为博士生创新的第一负责人,将对博士生的创新有直接影响.为此研究工科博士生创新,必须研究导师如何发挥作用.

二、导师对工科博士生“软”“硬”特质的培养

1.加强对博士生课题选择导控

选题方面突显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谈自己培养理工科博士经验时,指出“将自己考虑的一些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解决时机基本成熟、有初步方案可以动手研究的课题,或者是已经着手尚未展开的课题,或者是有想法的前沿课题,提供给博士生去做.这样的课题,目标和意图比较明确,突破口也找的比较准,起点比较高,工作量比较有底.”导师在长期研究中,对本学科的理论、技术进展有清楚的了解,博士生做导师的课题可在“软”“硬”两方面取得进展.还有的导师,则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范洪义导师强调对思维敏捷又有钻劲的学生放手鼓励,让其自己找到理论、技术突破点,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其建立信心.这样迅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预见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科研的道路上较早地独立开步走.


2.导师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和条件

导师营造科研的氛围和条件,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方面,导师需要起带头作用,用于承担重大课题.同时积极改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在物质方面,丰富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是科学研究、技术进步正常开展的保障,是博士创新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平台.对比中美博士生研究条件可知,我们博士生的实验室条件需大力改进.此外,需保证博士生的生活质量.如果仅加强师生间良好创新气氛建设,没有相应的物质支持,博士生为生活、为科研奔波,则很难出创新成果.

三、导师培养工科博士生“软”“硬”创新特质应抓关键环节

导师指导博士生“软”“硬”创新应贯穿培养各方面,包括生源选拔,课程设置,论文开题、写作,中期考核及论文答辩等方面.

导师对工科类博士生“软”“硬”特质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抓课程建设

课程学习是为博士生在未来研究领域理论、实践创新发展奠定知识基础.美国大学及研究机构,导师对课程精心设置,提供博士生的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成就.专业课注意与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另外设立专题课程,围绕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导师可以根据科技发展需要,增加、删减或变换课程,课程更新较快.因此,导师们可以向这种模式进行学习,在课程建设上多加关注.

2.抓论文写作三环节

目前不少导师不重视学生理论培养和创新,不重视博士论文的写作,造成博士生研究重复多,理论、技术创新性低问题.导师和博士生必须处理好学位论文与科研工作关系,使博士生论文与科技攻关课题相结合,出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在研究阶段,导师要给学生论文设计、课题研究提一些建设性意见,组织学生攻关,参与研究过程,针对性指导学生开展课题,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在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学生发表论文成果过程中,导师也要对研究、写作规范加以指导.同时还要检阅学生论文,考察文章研究原创性、独立性,与学生一起总结重点突出的问题,“软”“硬”创新点以及何以为创新等,并指出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深入方向.只有把好论文选题、写作每一环节,才能确保创新成果出现及被认同.

3.抓科研活动

在博士生学习研究过程中,导师要引导博士生参与科研创新课题.调研显示,博士生普遍希望参加导师的纵向课题研究,能够有所发明创造,理论突破,对于横向课题,虽不排斥,但最好能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实例论证提供方便.在引导博士生参与课题中,导师要避免将博士生看作简单劳动力现象,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特别是与国家、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纵向课题,在研究中,根据学生承担任务的情况,给以相应的薪酬或基金,从承担课题重任、经费保障方面促进学生调研、实践,理论研究,出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