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点赞:14847 浏览:60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索“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设计和保障措施,以促进“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关 键 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43-02

“双证融通”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教育.“双证”是指书与职业技能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能力目标要求,强调职业技能强化,注重职业素质培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证为切入点,构建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延伸,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工作系统化,操作技能规范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总结岗位需求,结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将专业教学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探索与实践、工作过程相适应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桥梁,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制定课程标准,进而组织教学过程.

二、“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既要融合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内容,又要遵循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通过企业调研、院校走访、教学实践等途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后,对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结构的具体设计如图1.

(一)以职业岗位群为主线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应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岗位群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物流管理专业涉及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采购、货运写作技巧等多个职业岗位,课程开发要覆盖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基本专业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

图1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结构

图1的课程体系设计主要基于“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保证”的原则,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拓宽专业知识范围,突出专业核心知识.

(二)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

职业岗位知识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岗位工作任务来体现的,真实任务的模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职业岗位角色.课程设置需从岗位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不仅需要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而且在岗位核心课程中还要考虑到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适当融入职业技能考试相关课程及教学内容.

(三)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

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物流管理岗位相符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制订课程建设计划,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整个培养过程在课堂教学与运输、仓储、配送等实训教学交替中进行,使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知识,在操作中深化知识,最终转化为职业能力.在岗位核心课程中可以模拟真实企业案例或工作任务,进而引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加深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掌握程度.

(四)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要求

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要融入国家职业标准,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之间的对应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操作力.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全国自考办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认证,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的物流管理员系列职业资格认证等四种职业资格证书.无论哪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都基本涵盖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等物流管理的核心专业知识.核心专业课的课程标准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模块,以职业资格证书为要求,提倡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操作能力,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三、“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

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熟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及获取的方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鉴定机构、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机构的横向联系等都是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有力的保障措施.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双证融通”课程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个人在职业群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评价机制需要以职业标准为框架,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从而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紧密结合.在高职学历教育中,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应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融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而在高职学历教育考核中,则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评估的机制,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要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必须了解该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所需的职业能力,这就对整个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双师”素质的提高,成为企业或行业专家,增强解决实际题的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能力相接轨,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聘请具有实际工作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企业工作人员的进行讲座、授课等,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的了解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方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在职业岗位上开展课程实习有利于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既锻炼和培养了老师的一线怎么写作工作能力,又为学生实习寻求到合适的岗位,企业也可以得到益处,形成双赢.同时如有条件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将校外实习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中,使学生能在校内就能接触到实际企业的运营、管理等职业环境,从而高效率的完成职业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加强与鉴定部门及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横向联系

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是指学生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双向衔接沟通.在高职院校与鉴定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相互沟通与承认的学分体系甚至是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教学方面除在教学安排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教学内容重点与职业证书考核挂钩,争取使大部分学生做到职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外,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各职业证书相关发证机构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多安排教师参加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相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多了解行业信息动态,以增强学生考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任爱珍.“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及其编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王永富.对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J].职业圈,2007(12)

[3]申厚坤.高职商务英语”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4]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5]汪洋.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市场周刊,2009(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JGA36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物流管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作者简介】何智娟(1982-),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李亚琦(1984-),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