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幼儿相适应的常规教育

点赞:10865 浏览:452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影响常规教育的因素有班级人数太多,易造成混乱;游戏材料不足,易发生冲突;标记设置不周全,易造成无序;评估标准不科学,易误导教师等.但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达到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 键 词】常规教育;幼儿;班级

皮亚杰曾用他独特的临床研究法观察和分析了3岁~6岁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得出的结论是:该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且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改变规则.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学会遵守的大多数规则是从成人那里接受来的,规则是成人教给的,属他律性的.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如何让幼儿习得规则是值得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避免过多的限制

虽然整齐划一的组织管理方式已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否定,但在常规教育中,还是会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如吃饭时不准讲话,先拿到食物的幼儿也必须等到教师下令后才可以开始吃;教室内不允许乱跑,要轻声说话;上厕所排队等.也有些教师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遵守教师规定的“规则”.在活动中,有意识地限制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我认为有序的环境固然重要,但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能刺激幼儿各方面发展又相对有序的环境,才是我们设置教育常规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平时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真正需要,还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二、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

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常规要求的建立应是科学的、符合幼儿心理的生活特点.每一个常规的指定,教师都要反复思考,用最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共同讨论共同提出,并做到合情合理.所以,在常规教育制定上应着重体现幼儿的参与.你如果希望孩子在离开座位时把椅子靠近桌子,那你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很可能别人走路时会被撞倒而受伤,并且教室的空间会变得很小等.如此,除了让孩子有参与感外,教师最好能做出积极回应及时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教育计划,与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顺着孩子的关注点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把孩子的热情巧妙地引向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你会发现与孩子一起讨论非常有趣,而且还能借此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也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促使幼儿“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形成到精神、从认知到心理.”

三、注重常规教育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一般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颁布规则和要求.这种集体性的要求,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我觉得统一的规则往往会扼杀幼儿的个性,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并且每个孩子原有的常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幼儿应有不同的常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指导,将目标落到实处.通过个别教育指导幼儿,这种与孩子更亲近、更尊重孩子个性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如在教幼儿如何使用剪刀一课时,我在指导女孩子时,(下转12页)(上接10页)着重体现剪的技巧,而在指导男孩时,特别那些随意舞动而不知道剪刀危险和用法的孩子时,我就得先教育幼儿要安全操作,然后才教授使用剪刀的技巧,再根据个别幼儿的能力高低增减学习内容.在常规的遵守上,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年龄相同的幼儿在个性和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同样是剪刀的使用问题,女孩子天性胆小容易服从老师的规定,而男孩子则会通过亲自尝试来验证老师所灌输的经验,甚至还可能发现新的方法.虽然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是不一致的.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以帮助幼儿将常规转化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建立与幼儿相适应的常规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常规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四、家长是常规教育的重要资源

很多孩子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长在家没有规定严格的规范.即使制定了一些规定,也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这些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也就再难形成了.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因此,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中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进行辅导、巩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有着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常有教师抱怨: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一过检测日就得重来.这里面固然有家长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教师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或利用,把孩子在园的表现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及时和他们沟通,及时提醒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采取的态度、方法.家园共同配合,做到目标一致,让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得到持续发展.

影响常规教育的因素还有班级人数太多,易造成混乱;游戏材料不足,易发生冲突;标记设置不周全,易造成无序;评估标准不科学,易误导教师等,但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达到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张亚军.给幼儿教师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晓梅.注重常规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大江周刊(论坛),2013(2).

[3]王晖.如何加强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