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文献综述

点赞:5766 浏览:185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的内容、质量等都对大学生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却还存在问题,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关于此专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其中不足之处,为新的研究方向提供意见.

关 键 词:大学生;文化消费;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80-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资料消费比重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活中的文化消费更是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成长成才.因此,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相关研究不断增多.

一、国内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在我国的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出现“文化消费”一词.直至1985年,上海学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费学》一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文化消费”术语.但之后很长时间内,文化消费一直未在学术界开辟出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而是往往被划分如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学的范畴,被学者们作为经济学、市场学的一部分来研究探析[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其中文化消费的增加,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学术界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调查研究.许多专题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

经过阅读整理,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有着同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比重不断增加,内容不断充实.吴松、沈紫金在《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一书中指出:“从大学生文化消费(学费除外)绝对数量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基本谈不上文化消费,90年代中期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为138.5元,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二是大学生文化消费受经济能力限制,存在消费水平的不平衡状况.在刘洋、刘天奇等学者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费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费人群,大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5%;300―400元的同学占总数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学占60%.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与月平均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2].三是大学生文化消费有“西方化”趋势.在学者李晓娟等人的调查中发现:问卷调查学生“喜欢并经常看的电影、电视”,结果选择欧美电影、电视的大学生占32.4%,选择日、韩、新加坡的学生占26.4%,选择港台的学生占23.2%,而选择国产的学生仅占18.5%.在对最喜欢的音乐的问题调查中,结果相似.这些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四是电子信息化发展迅速,网络文化消费上升.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持续增长,同时,大学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设施,这些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便利的条件.

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但是,在我国国内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学术研究中,我们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生文化消费”为“篇名、关 键 词、摘 要”作为检索条件,检索到的相关文章仅120余篇,可见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不充分、不成熟.其次,经过阅读相关的文献、专著,可发现对于所存在问题的根源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结论相似,不够深入、全面.最后,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效果不显著,针对性不强.因而,综上所述,我国国内的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入与完善.

二、国外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

西方关于消费的研究早在古典经济学就开始并逐渐形成了众多理论,如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凡伯伦的消费理论等.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外文化社会学研究兴起,文艺消费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文化消费的研究也随后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荷兰等国家相继诞生了许多文化消费研究的著名学者,他们提出的理论,对文化消费进行了不同的解读[4].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他们认为文化消费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费过程,是资本主义通过事先决定文化消费的结果,再给予人们自由选择文化消费内容的检测象,来形成一种“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凡伯伦、齐美尔、布迪厄等学者则认为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他们认为文化消费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一方面是展示个人财力,界定和维系了社会关系.丹尼尔米勒和安东尼欧葛兰西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消费观点:文化消费是一种创制文化的实践.他们主张,人类的自我创造,以及文化的创制(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并不限于生产的活动,同时也是文化消费的特性所在.比如,要认识我的自我,就必须透过我原先从自我外化出去的东西[4].

关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时消费组织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针对本国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状况做的一个研究.研究指出,比利时青年学生在图书、音乐、电影等传统文化消费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电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网络的市场也不断扩大.这些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受到家庭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但家长也受到青年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反作用.可以说,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给比利时的文化市场繁荣、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青年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也存有一些弊端,如消费对象的单一等[5].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国外的文化消费研究虽然起步早、研究多,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西方经济学关于消费的研究虽没有将文化消费的内容明确排除在外,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却往往将消费的表达缩小为物质消费.同时,国外理论界的研究即使是针对文化消费,但将大学生作为主体的文化消费研究却是不足的.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决定了行为,在各种行为背后,支配着人们的是他们的意识,或者说是思想观念.同理,在人们的消费行为背后,是个人的思想意识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影响着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观念变化巨大.大学生是消费群体中的特殊的一部分,他(她)们正处于吸收知识,接受教育,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正处于成长期,接受能力强,却在心理成熟度和理性判断能力、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阶段.

而文化消费是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消费的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提出对策,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发展,是培养健康的优秀的大学生人才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人才,积蓄力量.

本文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教育研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首先,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这个主题,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文化消费尽量对学生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功能同样是教育和提高人的素质,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情况有利于开展正确的学生工作,利用文化消费中的积极内容,强化课堂教学内容,使正确的知识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调查,为高校更好地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基于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的成果,有利于高校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十八大的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就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同时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往往会带动社会文化产业的走向和发展.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可以及时反映当下的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心理、思想观念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针对性,从而加强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在实践上.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首先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健康的知识和信息,抵制不良的文化内容,防止不良习惯的产生.也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产品中,选择和接受良好的影响.同时,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及健康的文化内容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加强大学生文化消费教育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消费关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而文化消费不仅关乎物质,更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四、总结

通过上文可见,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本人认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可以从大学生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提出的建议更加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提高高校文化引导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