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策略

点赞:4118 浏览:106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凸显学校的特色、尊重学校的差异性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与管理”这一指导性意见,使我们意识到:学校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办学理念、特色,充分挖掘社区和当地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个性需要,走“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之路,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实施,有效实施,就像语文、数学那样成为常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确立了“以课题实验推动课程建设,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申报了市级课题《依托乡土资源,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策略.

一、抓实校本培训是“校本化”实施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课程,只有指导纲要,无课程标准,无教材、无专职教师、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无现成的模式可参考,可见其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师资紧缺性,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的艰巨性.因此,立足于学校实际,积极抓实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培训,是当务之急,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构建组织制度是“校本化”实施的保障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学校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管理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各部门分工协作,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实施.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立足校情、学情,制定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总体方案,确定了各年级活动内容与目标,便于各年级有主题、有计划开展活动.

学校还逐步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及实施,促使教师始终保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不断深入.

三、打造师资队伍是“校本化”实施的关键

指导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评价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综合实践活动无专职教师,因此通过校本培训,快速建立一支能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便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关键.

首先是师资的配备.理想地说,学校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老师.我校摒弃了“全员参与”这一做法,而是由各班的副班主任担任指导教师,正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辅助开展活动.我们还聘请学生家长、社会专业人员、校外辅导员等作为校外指导老师.这样每个班级既有专人负责,又有他人辅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指导的有效性,也便于课程管理、实施、评价.

其次是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主要通过每学期至少两次的校本培训、每两周一次的指导研讨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网上的交流研讨,让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过程、活动的基本方式,学会开发利用资源,掌握指导的基本方法,评价策略.

四、开发实践资源是“校本化”实施的核心

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理论上讲,即便条件落后的地区,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运用的意识和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教材,更无现成的资源可用,因此当务之急,根据学生实际和指导教师的需要,积极开发具有学校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抓手”,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核心.

五、强化校本教研是“校本化”实施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课程一样需要教科研制度作为保障,尤其在起步探索阶段,课时、教材、教师、资源一切从无到有,更需要开展开放的、多元的校本教研.首先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年级设备课组,每两周一次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外出学习一次,加强与校外的合作与交流.要求指导教师每个学年努力做到“三个一”:撰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论文、编写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上好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

其次加强综合实践网络平台建设.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专栏,利用网络开展研讨活动.还专门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博客,每个指导老师、班级、研究小组学生都建有博客.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方便交流、管理.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网络主题探究网站,还利用博客系统的团队博客功能,在学生中间展开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每个研究小组的博客其实就是一份电子档案袋,真实记录学生活动过程、体验、收获、反思.

通过以上策略,立足于“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基本上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常态化”实施.但在当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环境里,考试和分数仍然左右着教师和学生,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即使在已经实施起来的学校,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受到严峻的挑战.比如相关教育部门的政策保障和支持、监督与评价,教研部门的培训与管理,教师职称评定,学校班额过大,活动空间与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所、两所学校,立足于“校本”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育部门和更多学校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中来,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走向常态,走向有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向着更深、更广、更规范的目标推进,进而更加真实、完整地体现这门新课程的理念与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