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立教:教师师德的规范与建设

点赞:13511 浏览:583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教师道德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可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性质.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师德的典范性要求其观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教师师德培养的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因材施教,做良师益友;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师德培养建设要加强师德学习,促进个体内省,向教师中的先进典范学习,让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师德建设.

[关 键 词]以身立教教师师德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3-0030-0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可言传,但德行需身教.庄子有云:言传身教.孔夫子亦有云:以身作则.现代社会,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亦即他本身就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古往今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师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师德行为的典范性

教师道德的典范性,是指教师的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可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性质.它分别体现在行为的模范性、活动的演示性和观念的先进性中.其行为模范性是典范性的主体表现;其活动演示性是教师道德典范性的形式特征;其观念的先进性是从内容上标志教师道德的典范性.总的来说,教师的教育职业决定了其典范性.《吕氏春秋》列举了几种不能当教师的人,即“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以此来说明不德不以为师的问题,作为老师就应当用一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形象,引导学生人格良性发展.

二、教师师德培养面临的形势

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师德的典范性要求其观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在研究分析教师师德培养的道德规范时,需要分析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教师师德培养的道德规范.

(一)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

不同的时代会孕育不同行为模式的人,时怎么发表展变化会影响学生特征的变化,而学生特征的变化使得教师应当因材而有所改变.一方面多数90后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接触信息的方式更宽更广,懂得很多但处理问题的能力却稍显幼稚,部分缺乏自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出于独生子女家庭,较少感受集体生活,缺乏一定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成了自我意识膨胀与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沟通能力和技巧.这时代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也需要培养自己品德上的独特吸引力及说服力.


(二)市场经济下教师处境问题

在逐渐发展的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法律、管理制度中,教师队伍面临一些处境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道德要有所加强提升以符合社会道德体系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教师处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教师把教师工作只当做是一份谋生的职业,对自身缺乏要求,没有考虑修养自己的品德以身立教,缺乏自身师德规范的意识.其次,重复性的工作使教师陷入一个消极循环圈.目前中年教师普遍陷入这样一个消极循环圈,处在一种“停滞状况”.这样的心理处境就更要求加强教师师德的培养建设.最后,市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也会冲击教师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教师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相比社会上其他行业,教师经济收入多数较低.在目前这种经济社会处境,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选择.

(三)目前部分教师不道德现象

近年来,许多教师不道德现象频频,例如大学教授的论文抄袭行为、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等等.媒体对这些现象的以及社会对师德缺失的指责,教师群体队伍的印象渐差,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直面这个处境问题,共同培养教师师德,以重树教师形象.

以上的对教师道德客观形势的分析表明,一来教师道德培养和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我们正视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二来也为我们加强培养教师师德,研究解决教师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机遇.

三、教师师德培养的道德规范

教师道德典范性中活动演示性的分析得出,教师应以一定的道德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一种内在特质,在不断的个体“内省”中规范自己.根据上述新形势发展对教师道德发展的分析并结合优秀师德传统提出以下几个道德规范,以此来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一)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爱岗敬业要求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是教书,又是育人.因此,要做到对学生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对教师来说便显得尤其重要.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指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建国初,中国80%的人口是文盲;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青壮年文盲率降低至3.58%,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5%,初中毛入学率达98.5%;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景象.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热情尽责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去.

(二)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

教师个人具备的思想品德时刻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且可塑性很大,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思想素质无疑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一些事件的暴露了当前道德的缺失,例如2008年的“范跑跑事件”,“清华教授抄袭门事件”等.当然,这些都是个别极其反面的例子,但确实能成为教师的一面镜子.当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思潮和绝对自由的言论不断浮现,这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集体主义意识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教师自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对学生进行更加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学校的教育,应当首先让学生“成人”,继而才能使其“成才”.对于很多尚未形成自己独立思维和人格的青少年来说,优秀的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仿的榜样,因此更应发挥好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三)因材施教,做良师益友

“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是一项重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改进其不足,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教师存在对表现好的学生重点培育,但是对部分差的学生置之不理,甚至直接放弃的情况.其实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更需要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老师耐心地发现学生的特点,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四)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唯一手段.现在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保持新鲜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教学,学习本身还是拯救教师自身.教师,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扩展知识领域,更新知识体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意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四、师德培养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学习,促进个体“内省”

教师师德的形成,是多渠道培养和躬身实践的结果,具有历史继承性,也有新时代号召性.教师师德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也要个体在实践中的体验来不断地内省及完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教师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学习,不断督促教师师德的培养,促进教师师德改善发展.学校可以将师德教育和培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项目经常抓.在教师课余时间设立相关的师德培育课程,将教师队伍集合起来学习,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给教师提供一个持久专一的实践、训练和培养,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同时,在师德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抵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

身立教:教师师德的规范与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师德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向教师中的先进典范学习

教师本身要起到道德典范作用,应该在教师中寻找具有先进典范的教师,向其学习较好的道德行为,学习其教学理念,树人理念.不仅可以在国内教育界评选出优秀师德典范的教师,还可以向国外的教师汲取先进的经验.在针对因材施教方面,可以向国外的MarvaCollins学习其教学理念,采用积极学习法,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学生的心态,从而使自己的成功也成为学生的成功.在其他方面寻找更多的师德典范进行系统地学习,从内而外地培养教师师德.

(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师德建设

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

对新进入的教师设定相关的标准,严格进行岗前培训.对于教师的岗前培训特别要加强教师师德培养的课程,通过一定的考核标准来培养合格的教师.对于在岗的教师采取间隔考察,设定教师评判标准,在教师评判标准方面可以广泛征求教师、学校、学生的意见,采取定性分析和系统方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师师德的评判列入教师评判标准中去.

2.完善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其实是对师德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科学化规范.教师道德行为的规范程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与管理效能成正比.应通过建立完善各项规范和制度来加强教师师德的管理,例如,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及合理的晋职晋级制度,并不断地发展这些管理办法,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使教师能从自身出发来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和自我培养.

3.进行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教师岗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缺乏一定的竞争,使得部分教师进入消极循环圈.因此教师行业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而这竞争机制不能仅仅靠考察学生成绩水平、学校就业率,更要定性地考察教师师德情况,让教师面对当下竞争能自我管理,自我培养师德.同时,也必须引入激励机制,对优秀教师给予更多奖励,以培养更多高道德、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2]朱雪宇,黄霞.浅析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师德的缺失现状及建设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9.

[3]马书文.新时期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0.

[4]楚颖惠,刘京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5]任经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6]高鸣,施进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责任编辑: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