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生科研能力核心化的培养机制

点赞:6315 浏览:2142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以教学围绕科研进行安排、发表论文以量为约束以质为目标、社会实践以参与科研项目为根本内容、学位论文写作以规范化为基础”,实现科研能力核心化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

[关 键 词]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11-03

经管类研究生是我国经管类科研队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管类科研队伍的科研质量.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虽然一直将科研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但是,通过多年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观察发现,我国现行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并未实现科研能力的核心目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理念,从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发探讨科研能力培养和以其为核心的培养制度构建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拟对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核心化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努力弥补上述不足,以提升经管类科研队伍水平.

一、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环节概述

目前,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包括完善知识结构和培养科研能力两个环节,其培养时间的分配比一般为1∶1.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即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来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并辅以社会实践来培养科研能力.

培养单位对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有着明确的时间安排,即分列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而学术论文的发表及社会实践则在这两个阶段中自由安排.

(二)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问题

1.教学与科研相脱节

伯顿教授在《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一书中曾指出,国际上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四个共同趋势,即大众化高等教育运动趋势、劳动力市场对各行专家需求的增长趋势、前沿知识和可教知识之间不断增长的断裂趋势、政府赞助和监督的增长趋势.教授同时指出,这四个趋势常常使得“科研从教学的环境中漂离,教学活动从科研场所拉开”.

教授所指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中十分突出,这使得国家对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培养,不仅仅在时间上有明确的划分,而且在培养的实质内容上、培养效果上也存有明显的非衔接性.

2.学术论文要求重量不重质

我国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方面虽有弱化的趋势,但是仍有多数高校存在硬性要求.①从相关规定来看,各高校仅是将“是或否”发表学术论文与“是或否”准予毕业相挂钩,而对发表学术论文的途径、创新性、专业性等方面不予考量.于是,以功利性为目的发表学术论文不可避免.结果,虽然研究生按照规定发表了学术论文,但其科研能力是否真的获得了提高呢?姚利民等(2008)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认为发表论文与科研能力相关.这表明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学术论文发表的制度性要求脱离了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质.

(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缺乏科研能力内涵

目前,较多高校对经管类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安排,仅仅是套用本科阶段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做法来组织,即把社会实践停留在参观访问走过场的形式上,而缺乏深入具体的科研实践活动.这种安排,不能够实现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和提高科研能力的目标.

(四)未形成以培养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

通过对经管类研究生各培养环节中有关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缺乏把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的整体意识,并没有形成以培养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系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具有系统观、全局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致研究生培养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社会实践环节甚至流于形式;学术论文发表过于指标化;教学、社会实践环节相对于本科生的教育而言,体现不出是针对科研工作者的培养而设计的培养模式.就整个培养环节来看,仅仅是形成了单纯以学位论文为科研能力培养方式的培养模式.

二、科研能力核心化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设计

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与科研并重是19世纪初德国大学改革中威廉洪堡提出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一直是各国研究生教育追求的目标.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来说,也应秉承这一理念.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科研锻炼则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开展科研实践是合理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是经过了大学本科教育或者说是经过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测试的.这样,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就应以“专业知识深化、专业知识运用”为理念来进行,将研究生尽早纳入课题研究阶段,让课程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同步理论学习,这样就可以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环节中,实现以科研为核心的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因此,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与课程学习的安排应该同步进行,并且力争实现课程设置可围绕课题研究进行弹性选择.首先,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导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学识背景和专业,与学生共同探讨后,确定出大致的研究方向.其次,学院需要根据研究生的专业提供较为宽泛的课程选择;导师在明确学生研究方向以后,协助学生完成以研究方向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安排.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由入学起就可以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综合起来;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所从事的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向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且可以提出专业知识应用性方面的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问题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二)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柔性学术论文发表机制设计

发表学术论文制度设计的本意是通过撰写论文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但是,单纯的数量追求是无法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由于高质量的期刊相对于投稿者的数量而言是九牛一毛,同时由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尚处于培养提高阶段,因此,通过规范发表期刊来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以达到提高科研能力的目的是行不通的.这也是截至目前,一些高校对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弱化的原因.而发表学术论文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因此构建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术论文发表制度势在必行.1.柔性学术论文发表机制设计

一是学校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应该有“数量”要求,目的是通过外力强制约束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锻炼”.二是通过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提高其科研能力.“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术论文发表制度”的设计如下(见表1):将研究生依研究方向设立研究团队;允许和鼓励以研究团队为单位发表学术论文;针对学术论文设立专门的发表途径;设定针对研究生的评审环节;对已发表的论文做学术探讨和交流;对发表论文的激励以进步最大为原则.针对研究生论文评审的基本原则可以设定为:存有学术不端态度问题的不予发表;积极发表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至于这类论文在方法上、结论上的合理与否可以再度探讨.


2.柔性学术论文发表机制预期实现目标

通过柔性的学术论文发表制度设计可以实现以下五方面的目标:(1)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进行专业知识的迅速补充;(2)通过特设的发表途径,使研究生的努力成果都能有所展现;(3)发表论文基本评审原则设计的目的是:端正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态度、鼓励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创新精神;(4)对已发表的论文设定学术探讨和交流环节,可以使研究生在所钻研的领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5)发表论文的激励原则是使所有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不断获得进步,而不是单纯谋求论文的发表数量.

(三)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社会实践环节的机制设计

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应不同于本科,应该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行设计.经管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应该依照经管类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指导性特征,采取“参与课题”的方式来进行.我国大部分研究生导师会组织自己的学生参与到其课题中来,但这种实践活动的参与仅是导师自发性的,是局部学生的参与,还未形成制度化.

国外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科研组织,这些组织由社会、科研机构、企业、学校等多方组建,目的是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并推动相应的科研成果转化.在这些组织中,研究生不仅可以参与课题的研究,而且还可以申请独立承担课题.

经管类生科研能力核心化的培养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管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以上方式为加强我国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即组织专门的研究生科研机构,该机构以高校的科研力量为支撑、以高校教师为指导团队、以研究生为业务骨干,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承揽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研究课题,目的是让研究生通过参与完成实际的科研课题,真正在实践中使科研能力获得培养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尚处于培养阶段,科研团队的组织设计应该仍以团队为基本的工作和考核单位,以科研进步最大化为主要的激励原则来进行.

三、结论及建议

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应以教学围绕科研进行安排、发表论文以量为约束以质为目标、社会实践以“参与科研项目”为根本内容,从而形成“提高科研能力”贯穿始终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

在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下,培养院校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提供宽泛的课程选择,对每一门课程设置教学团队,从而为研究生课程提供即选即开的条件.二是根据研究生的科研方向,设置科研团队,团队中配置相应方向的指导教师.三是为研究生提供专门的论文发表途径、设定专门的论文评审专家团队,包括匿名评审专家团.四是为研究生科研团队设定专门的科研奖励基金和科研奖励机制.五是制定鼓励各学院承担各级课题、通过课题参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激励机制.六是制订旨在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和指导动力方面的激励机制.

[注释]

①通过各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到:姚利民等(2008)对重庆、湖南高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93.4%的学生指出学校要求发表论文;56.6%的学生指出学校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1]王秀珍,符得团.再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1).

[2][3](美)伯顿,王承绪,译.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4]李娟.研究生科研管理的制度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5]姚利民,史曼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调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1).

[6]陈闻,杨.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