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与培养问题

点赞:11632 浏览:465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相对匮乏的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应定位于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提出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确立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根据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民族地区管理学能力框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25-02

一、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设计

我们通过对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和社会需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综合确定民族地区对管理学人才的能力需求框架.

(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学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

1.实际培养效果分析

通过对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尽管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对管理学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本地人才成长仍然较缓慢,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有瑕疵.

第一,对知识体系培养效果的评价.教师、毕业生和在校生都比较集中地认为管理学本科层次教育应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管理学科设置基本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一定矛盾.各专业课程结构基本合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数量充足,但人文社会知识教育相对较少.

第二,对能力体系培养效果评价.教师和学生最重视的能力因素都体现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部分学校长期存在着学校课程与职业脱节的现象,学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不够,不能为其提供充分的就业准备;部分院校尽管在操作能力上较重视,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够理想.对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缺乏配套教育,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意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缺乏系统的课堂教学过程.

第三,对素质体系培养效果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素质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在个性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树立、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但由于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体系,培养效果与预期有较大的差距.

2.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管理学人才的总体需求状况,我们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新疆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同时,对政府相关经济管理厅局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一,用人单位需求意愿.总体来看,社会需求意愿仍然较强,90%的单位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招聘意愿.从学历要求看,本科管理学人才仍是需求主体.从毕业院校看,财经类院校在管理学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功能优势.例如,我校作为疆内唯一一所财经类高等学府,是单位招聘管理学人才的首选.

第二,对毕业生相关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对性别和特长相对重视,小型用人单位对族别较重视.

第三,对已聘毕业生的评价.总体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指标评价中等偏上.其中最满意的是精通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排在最后三项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

第四,对本科管理学创业人才的需求.对政府相关经济管理厅局和已毕业创业校友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给管理学毕业生带来了较多创业发展的机遇,众多创业成功的实例激发着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本科创业型人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的能力框架构建

管理学是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在借鉴国外管理人才能力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对本科管理学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实际培养效果的差距,我们拟构建出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的能力框架,以指导后续的人才培养.


我们认为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应该是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构成的一个系统.

1.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用以证明能力的事实和信息.职业知识具体包括:第一,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了解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一般运行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和基本的管理原则.第二,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会计学是管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这些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流转过程;熟悉财务会计信息的各个环节;掌握企业财务运作的程序和基本规律.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在职业环境中用来合理、有效地利用职业知识、职业价值观的各种能力.管理学人才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第一,专业操作能力.要求管理学人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创新意识.要求管理学人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定式,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上思考分析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分析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第三,人际交往能力.要求管理学人才对内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具有谈判、联络的能力.第四,一定的创业技能.要求管理学人才具备一定的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能力.

3.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贯穿于管理人员履行的每一项职责、处理的每一具体事件以及其如何致力于市场的诚信建设.具体包括:一是正直诚信.正直诚信是管理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是管理人员赢得他人信赖的保证.二是追求卓越的态度.管理人员应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敢于迎接挑战;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三是客观公正和保持良好的职业风范.客观公正是管理人员重要的道德规范,是职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二、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对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的路径依赖(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民族地区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与培养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二是怎样培养人;三是如何营销人.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属于目的要素;第二个问题主要指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培育内容和培育方法,属于内容和方法要素;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行为层面的营销机制,属于应用要素.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

2.培育机制

培育机制主要涉及培育内容和培育方法.培育内容是为实现培养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包括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培育方法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掌握培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育方法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既包括教学方法,也包括考核评价方法.

3.营销机制

营销机制是指在应用型管理学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建立“直通车”的各种方式与方法的总称.通过营销机制,把本科管理学毕业生推向市场,在满足市场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对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的路径依赖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了民族地区本科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要培养符合此要求的管理学人才,高校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根据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并予以实施.该培养模式下的培养结果输出到社会后,接受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根据该评价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调整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按调整后的人才能力框架新要求,进一步修正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是关键,只有确定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带动整个循环良性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在正确的培养模式下,高校才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合适的、满足管理学人才能力框架需求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京.创新教学管理手段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2]郑瑞.提高经济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构想[J].现代企业教育,2006,(21).

[3]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4).

[4]潘文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4).

[5]王继文.管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J].教书育人,2010,(14).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