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

点赞:30579 浏览:1425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的不足和长处,充分认识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不可简单地扬此抑彼,而应该将三种模式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更好地适应教育部正在深入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教育试点”工作.

【关 键 词】教育管理;模式;经验管理;行政管理;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教育管理被纳入教育论的范畴来研究,是现代教育论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在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一书中,大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提出了“教育管理”的概念.他以学习对象的管理为起点,以传授知识为相似度检测,把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论述了管理在维护有序进行的教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对教育管理的功能与意义,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亦有诸多的精辟论述.2000多年前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即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框架的构想.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教育体系已经呈现出多方位改革的态势和全面创新的格局.教育形式、教育手段的高度复杂与分化,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迅速进入教育领域,强烈地冲击着教育管理的传统经验体系,向教育科学管理要“合格人才”、向教育科学管理要“教育质量”的呼声风靡于中外教育界.

一、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含义

教育管理是以教育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

教育活动本身是一个多结构、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活动.教育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适应这种客观事实,对于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估以及由上述各因素而形成的教育质量等进行全面管理.只有充分发挥各个教育环节的职能作用,理顺教育过程中各种内在的和外部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管理活动的科学化,以取得教育质量的最佳效果.

教育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型.模式常常是人们对事物的存在或运动形式进行抽象分析后做出的理论概括,即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对认识对象的运行、表现或相互联系的性状、发展态势及机制等方面所作的一种抽象化了的理论描述或复写.当我们把事物及其运动形态概括为某种模式后,就有助于人们认识、验证和应用它.因此,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从而建立起符合本校教育管理的运行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部正在深入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教育试点”工作.

二、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

高等教育现象自产生之日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但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管理职能的结合,则是在社会结构中分化出了专司教育的机构-----学校之后才有的事.现代教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逐渐地形成了教育管理行为的三种基本模式:即经验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模式.

(一)经验管理模式

在教育管理发展史上,经验管理是最早出现的管理行为模式.经验管理模式就是管理者凭借个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其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管理模式.它是以运用管理者在管理实践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及传统的习惯观念为基本特征的1.

从古代的教学活动到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基本上属于一种经验管理的模式2.由于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教育管理并未形成专门的职能,也无专门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一般由行政机关与行政官员兼任;学校管理总是依附于教育活动而运行.学校管理人员往往集教育与管理于一身,类似现称的“双肩挑”.因此,在古代并无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及其经验的总结,它总是伴随教育教育经验而被记载、保存和传递于后世.

到了近代、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的普及化,教育事业和学校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于是在各级政府机构中逐渐分化出了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管理也有了教务、蔗务等专门职能;同时,也逐渐出现了专职的教育管理人员,形成了一支专门的教育管理队伍,因而也就产生出了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的经验模式.

近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特点: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把自己个人的经验作为决策判断和选择教育管理行为的基本依据.教育的水平反映着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因此,经验管理特别重视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要求.经验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般地说,工作年限愈长,管理经验就愈丰富,绩效也就愈大,所以经验管理非常重视管理经验的总结与积累.

但是,事实上并非全然如此.工龄、经验与绩效并不都呈正相关,经验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在特定的条件状况下,经验对绩效的提高反而可能会起负诱导的作用.这与经验管理的局限性相关.其主要表现为:

(1)经验管理思维方式的滞后性.经验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向过去,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去选择当前的管理行为.经验思维的滞后性往往会造成管理行为的惰性,阻碍管理上的革新与创造.

(2)管理经验时空条件的限制性.任何经验都离不开产生它的具体时空环境和条件.在相同或相似的时空环境和条件下,经验可能是有效或有价值的;一旦时空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经验有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有效性.

(3)管理经验的个别性.每个管理者的经验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经历、爱好,以及对待经验的态度都不尽相同,所以,在管理实践中,他们提出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管理经验的运用,也都各不相同.其绩效状况当然也可能由于经验进入误区:如自我陶醉、故步自封等而走向反面.可见经验具有两重性.对于经验管理,我们首先要认识它的有效性,应当看到任何管理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经验,并且理论的价值总是通过具体某一所学校、某一个人的经验应用而发生作用的.因此,我们既要善于总结经验,又要正确应用经验,决不能盲目迷信经验.其次,要清醒地看到经验的局限性.应当认识到无论是国内的任何一项教育管理经验,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在学习与应用经验时,一定要因时、因地、因条件制宜,决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过于相信自己个人经验,裹足不前,固步自封,使经验由财富变成“包袱”,这是我们正确对待经验的基本态度.


(二)行政管理模式

教育的行政管理,是19世纪后半叶随着国民教育体系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所谓行政管理模式,就是凭借行政权力来实施行政职能,并作为教育管理决策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2.

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劳动分工的精细化、专门化,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与劳动分工相适应的部门化管理机构及与之相应的管理权限与管理职责,用以协调和管理整个系统的生产和工作.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日益增多,社会办学与日俱增,类型结构也日趋复杂多样,逐渐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专门的专职管理机构负责高等教育工作,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检查监督各校办学情况,从而使高等教育管理走向行政化,形成了高等教育管理的行政行为模式.

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与经验管理模式相比,有着一系列新的特点:

第一、行政管理具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权力线.高等教育组织机构中职位与权力有明确分工,从高层领导到职能层管理者、基层教职工,各层分工明确,各层办各层的事,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职,不得随意超越一定的职责权限,否则便是越权.

第二、行政管理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强制性.高等教育管理行为的选择,以上级教育行政机关下达的文件、计划、决议、指示或首长的讲话精神为依据.它强调上级机构的权威性,强调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因此,行政管理带有鲜明的垂直等级性和严格的强制性和指令性特征.合理与不合法的不能办,合法不合理的也不能办.若要改变必须逐级向上请示,报批后方可行事.

第三、行政管理具有一整套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方法.例如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发布指示,下达文件,制定条例、章程,实施奖励或惩处,提升晋级职务等行政手段、措施和方法,来维护行政权威,实行行政管理.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也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职、责、权明析,效率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管理秩序化、规范化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强调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强调行政权威,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病,有时会耽误偶发事件的随机处置,也容易造成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扯皮、推委,以及行政领导的“一言堂”和以权谋私等弊病.

因此,实施行政管理一定要慎重用权,科学用权,要充分认识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上的“两重性”,寻求对策,克服其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病.

(三)科学管理模式

科学管理模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以及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现象更加社会化、多样化,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十分复杂的问题.这就使原有的经验管理、行政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解决涉及面更大、情况变化多端、教育资源是否合理充分利用等管理问题.当时,正值科学管理运动和行政效率研究等方兴未艾之际,人们应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聘请了一些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专家,采用了规模大、研究时间较长的教育调查、教育统计、心理测量、教育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探寻产生教育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教育管理者则依据其研究所获得的科学依据、事实和解决方案或结论做出管理决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样便产生了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3.

科学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理论检测设为出发点,把通过调查、统计、测量、试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作为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模式4.本世纪初在美国进行的标准化测验运动,1934―1942年著名的教育评价“八年研究”,以及自1957年开始的,由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柯夫领导的“教育与发展关系研究”教育实验研究,都是科学研究影响带动了科学管理的实例.十多年来,我国普通教育系统所进行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实验研究、中小学教材与课程的改革实验研究、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愉快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一系列教育科学实验、试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教育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相比之下,高等教育在教育实验研究的开展方面较为迟缓,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有限,研究成果很少,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进程较为缓慢.

几类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管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但也应当看到科学管理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科学管理注重逻辑实证分析,强调理性的作用.但教育管理实践中还有许多非逻辑、非理性的因素(如情感、意志、传统习惯等),往往需要依靠经验、直觉来加以判断;科学管理模式需要占有尤其是实践统计数据资料,要在变量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施加人为的影响来得出结论.然而教育过程中“人―人管理”,教育管理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对它们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的,对人的教育过程进行管理是很复杂很随机的.因此,要正确开展教育科学实验研究,同时还要按照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科学管理产生有效的结果.

高等教育管理的“三种模式”的产生有先有后,且各自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各有各的作用与长短,我们不可简单地扬此抑彼.实践证明,最佳的教育管理模式,决不是单一的某种模式,只有将三种模式优化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