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知识管理探析

点赞:32643 浏览:1541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具有主导意义的资源,作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逐步在经济、教育、管理等众多领域中受到关注.民办高校在知识管理方面存在观念保守、教学理念单一、信息平台薄弱、本全思想严重、主体职责不清、管理生点不明、主体意识薄弱、档案管理缺失等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关 键 词:知识管理;民办高校;竞争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72-02

“以知识为本的经济”概念的出现标志着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知识管理在企业组织的广泛应用也说明了企业对知识质量的重视,同时,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也逐渐应用到学校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学校知识管理概念随之产生.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既包括显性的、文本的且易于交流使用的显性知识,又包括隐性的、主观的和未显露并难以描述的隐性知识.通过这个概念,学校知识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内部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在学校文化氛围中通过对学校及其成员的两类知识进行识别、挖掘、创造、存储、分享、传播、应用,促进各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合作,实现学校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与教学质量,增加学校的无形资产,从而提高学校及其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竞争力,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活动[1].

二、民办高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在当今社会成为经济重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校在经济发展的人才输送、转换知识为生产力上成为重要角色.这要求高校教育要思考哪种管理形式能够更好地支持教育改革,思考如何能更加有效制造知识,并使产出的知识在各种情形下都可以被充分利用.高校教育和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其本身也就是在进行着知识管理,如果这种管理没有被系统化和规范化就难以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从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着手,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广收集、厚贮存、细分类、勤共享一体化的管理.民办高校的发展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管理较成熟的公办院校,要想赢得一席之地,民办高校就要更加重视质量、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积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新思维带来的机遇.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学习知识管理、进行知识管理,这将是民办高校立足于知识经济社会的必要的生存条件.

除了知识经济这个背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也同样要求民办高校通过知识管理进行整体队伍的提高和管理.教师资源是教育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国家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与公办院校相比较,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相对年轻,为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有序,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外聘公办院校优秀教师以及一些已经退休的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来协助进行教学管理[2],这就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经验比重不协调等不良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融合资源,有经验的授课老师和教育管理者应当对渴望进步和发展的年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传帮带,促进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其次,民办高校要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就应当创造合宜的知识管理平台和体系,提供知识储存和共享的环境,能将一些无序知识有序化,使两头资源相互分享和增长,实现短时间内知识的积累和扩大.最后,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流动性要比公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的流失带走的不仅是其个人的知识,还包括学校为培养他们所付出的无形支持[3].民办高校要通过知识管理增加学校知识储备,将个体知识和信息提升为校际知识,减少员工流失而造成的知识流失,不断加强知识储备库的建设,促进学校的知识资源不断地成长.

三、民办高校知识管理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不同使得管理重心不一,民办高校的知识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多种问题.

1.观念保守.知识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的氛围是促进高校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高校知识管理往往最大的难点就是的一些落后观念和思想.不少民办高校只重视资本和实物,忽视人才成长及发展这些无形的知识资本会带来更多的增殖.因此,要做到重视人才发展观念的转变、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尊重以及鼓励知识创新、完善并大力推广诸如教师队伍建设制度、进修鼓励、科研成果奖励、考核晋升等相关政策,积极宣传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积极影响,逐步推行知识学习、知识共享.形成浓厚的“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氛围,使知识管理有效实施成为可能.

2.教学理念单一.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高校输送创新思想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才人,因此培养综合性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众多学校不断加强竞争力的筹码,但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正是学校知识管理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难题.创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就要求课程设置要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为社会写作智力支持和综合型人才,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进行改革创新,打破单一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学习形式,营造知识学习交流的氛围,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学术研讨、学习型课堂和专家讲座等知识活动,将多方面成员调动起来,达成知识在师生、师师等多种关系下的有效交流和传播.

3.信息平台薄弱.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众多领域在带来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境.这个现象也同样出现在一些管理不成熟的民办高校中,表现在盲目引进管理信息系统.在没有统一规划的背景下,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由于操作人员理解能力不一、操作不规范、技术指导欠缺等原因,导致信息不完整、兼容性差、交互使用困难、工作重复率高等现象,阻碍了各部门和层级间以及与外界的知识交流使用,这种缺乏交流与互通、各自为政的现象不仅造成学校知识管理流通渠道丢失,而且极大制约着知识的价值体现和作用发挥.学校实施知识管理,要拥有统一网络布局建设方案、多方交互的信息技术设施,同时也要配备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团队等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4.本位思想严重.本位思想会严重阻碍学校知识管理的畅通,表现在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相互间资源整合欠缺考虑和安排.一些学校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部门本位主义渐渐产生.平时只是靠一些会议提供见面沟通机会,教师、教管、行政等部门共同交流的机会甚少,根本无法实现互动式交流,也无法让各层面全面了解其他部门当前情况和本部门需要关注的事项.长久下来,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就不能突破和创新,这就给知识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制约了知识的流动.因此,学校要重视高校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文化建设层次与水平,形成核心文化,建构能够影响学校成员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的积极氛围,从而增加全体人员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主体职责不清.学校中的教师、学生、行政人员都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主体,而不是说高校的知识管理只局限某一群体参与,这种认识不清会在知识管理实施推广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积极认识到各个主体都是知识管理的参与者.其中,教师要主动配合学校推行知识管理,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或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转换成学校所能共同分享和共用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的竞赛活动和项目参与进行知识上的学习交流,提高知识的创新力和应用能力,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变成如优秀论文、竞赛成果等可共享的成果;行政人员可以通过结合自己岗位的方式学习和研究,将更好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引进工作中,与各部门成员开展共同学习,带动全校的知识管理良性走势.

6.管理重点不明.学校知识管理主体涉及学校所有成员,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知识管理对象.教师的知识大部分属于隐性知识,没人可以取代.这些知识若没有被显性化而形成文字或其他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一旦教师流失,也将造成知识的流失.长期的知识流失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培养是致命的.如果教学质量下降,生源数量将相应减少,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最后又反过来使教学质量更加恶化.这将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威胁[4].因此,学校管理进入知识管理阶段,要把重点放在对学校教师知识的管理上.通过各项专业成长活动,将学校成员隐性知识外显化,以及引进知识,通过各种教学研究会、研习、校外参观与教学观摩等方式将教职员隐性知识外显化:外部知识则结合教育行政机关、师资培育机构,协助推动学校专业成长活动.

7.主体意识淡薄.教师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主体,如果教师这支队伍对于知识管理实施的意识淡薄、认识不清则会对学校的知识管理造成很大的障碍.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与其个人无关,而且学校也没有关于一些关于知识管理的正激励政策,这或许就造成教师不愿对知识管理进行过多地了解,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或排斥.民办高校应该加强有关知识管理的知识培训,让教职工认识知识管理、唤起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员工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

8.档案管理缺失.档案的有效管理是促进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档案管理也正是一些民办高校管理中的软肋,表现在档案丢失、档案管理不规范、教学评估缺乏原始支撑材料等问题[5].档案管理强调组织在活动中,客观地记录全部过程和结果,防止活动发生的记忆丢失.因此学校要将知识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学习创造的成果通过多种方式存储起来,避免隐性知识难以管理的现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管理中的知识对象进行分析,以记录分析等方式将隐性知识化为显性知识,生成报告或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四、结束语

知识管理是一项新兴的、能带来更多机遇的管理理念.面临诸多竞争压力的民办高校能否办出水平和特色,关键取决于竞争力,而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在考验高校对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因此,在民办高校的发展道路上,知识管理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必将给我们带来的是更新的思维和更全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