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

点赞:33746 浏览:1573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内文学概论课程在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双语教学模式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英语使用能力方面,存在着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语互动也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对此,提出解决途径:一是解决师资力量问题;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是革新双语教学手段.

关 键 词:文学概论;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75-02

一、文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尽快与国际接轨.十几年来,国内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一些与西方文学、西方文化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例如外国文学、西方文论等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文学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其中涉及大量源自于西方的文学概念和文学理论,也适合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目前,国内各大高等院校使用的文学概论教材,以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代表,普遍以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文学四要素说”为结构依据,围绕文学本体论、作品论、作家论、接受论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除了纳入中国古代文论的诸多优秀成果之外,还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大量引入了一些重要的西方文艺理论概念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观点.在文学概论的日常教学中,如何使用双语教学,以更好地达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进行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高校文学概论课程使用英语的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以英语专业为依托,在课堂上完全使用英语教学.这种模式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无法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文学概论课程通常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英语使用能力方面,存在着阅读能力与听说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并理解西方文艺理论原著,但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英语授课,学生在听力上的接受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第二种模式是用PPT课件上的英文内容进行辅助,实际上仍然主要用汉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成了对教材的翻译,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语互动.如何解决《文学概论》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学改革课题.

文学概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概论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本文旨在总结以往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以促进《文学概论》的双语教学.

二、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国内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来看,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多还是采用母语教学的形式,即便在尝试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院校,文学概论教学采用的也是母语为主、外语为辅的形式.之所以没有采用完全外语教学的范式,一方面,考虑到师生外语能力以及运用外语熟练程度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在于双语教学不同于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仅仅是教学目的[1];而在双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则是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学习和训练语言.

在文学概论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目前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第一,双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其人员构成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留学归国的“海归”,另一类是在国内接受教育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这批人是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主力.双语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功底和外语听说能力.“海归”教师符合这个条件,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对双语教师的需求.在国内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缺乏外语培训,更缺少国外语言环境的浸泡,其双语教学能力要弱一些.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双语教学师资方面的薄弱,与本专业主要师资力量的专业背景有很大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大多出身纯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极少有外语专业背景,也很少有留学或者国外长期访学的经历,这就导致了外语语言能力的缺陷,在使用外语时,往往是长于阅读理解,短于演讲辩论.外语发音不够清晰、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第二,学生之间外语能力差异较大.在运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方面,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读写技能发展较为均衡,外语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听说能力上.一般而言,来自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学生,听说能力稍强一些,来自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听说能力就要弱一些.在课堂上,由于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参差不齐,使用外语材料授课就受到很大制约,外语材料使用得多了,听力程度差的同学反应不过来,外语材料用得少了,程度好的同学又吃不饱.

第三,教学设备与教材问题.在高校双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着非常便利的辅助作用.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实现了普及,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存在着重购置、轻维护、轻管理的倾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多媒体的管理和维护方面,有些地方就存在问题.在一些学生和教师流动性较强的教室,周边设备的损耗现象比较严重,常常出现麦克风发不出声、投影仪灯泡烧坏的情况.由于教学楼内众多教室上课时间集中,多媒体控制室工作人员又很少,出现问题之后,一般无法立即解决,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另外,在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专用教材方面,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国内没有现成的双语教学教材.在目前的文学概论双语教学中,教材使用是一个大问题.既没有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国内也没有做出编撰双语教材的尝试.学生依据的往往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文学概论教材,教师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作教学课件来实现双语教学材料的充实.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文学概论双语教学的尝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棘手,但我们也不是无计可施.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文学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还是大为可期的.

第一,师资力量问题的解决.我们注意到,新加坡的双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学习的范例.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师近一半是外籍教师,他们来自教育水平发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全都来自著名学府,教师以英文授课.由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资源,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1].新加坡援引国外名师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高校的财政状况足以支持、或者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引入外籍教师,以改善国内的教学水准.以我国高校之多,学生数量之巨,外籍教师的引入不可能占据高校教学的主流,但是却可以借此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带动国内双语教学的水准.

除了积极引进外籍师资之外,还要大力培养国内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层次学历教育制度的完善.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师成为本科教学力量的主体.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博士以上的学历,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具有培养和提高的潜力.完全可以通过留学、国外访学或者短期语言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双语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语言能力.由于语言环境缺乏,高校学生在外语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一般而言,学生在运用外语时,听说能力要滞后于读写能力.在没有充分预习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课堂教学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外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少有课前进行预习的.学生是否愿意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一个好的教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有效地说服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此外,由于目前双语教材付之阙如,教师还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实的双语教学材料,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第三,编撰双语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革新双语教学手段.教材问题的解决,有两种思路.一是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二是自编教材.国外的原版教材偏高,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直接引进不太现实.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由国内知名高校牵头,自编双语教材.这样编写的教材,能够贴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接受能力,甚至比直接引进教材更有优势.

在多媒体设备已经普及的条件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双语教学课件,补充与专业相关的双语资料,提纲挈领,聚焦文学理论知识要点.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片等媒介手段,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互动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

此外,新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双语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公共电子、飞信、Q群、微博等现代通讯交流手段,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辨难答疑,作为网络双语教学平台的补充.

四、结语

使用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专业能力,与世界知识体系接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言,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3].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够课前做足准备,照顾到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实际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以及Q群、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通过完善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双语资源的习惯,丰富学生的专业资源选择,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无论学生将来选择进一步深造还是直接投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助益.